基于科学素养对学校课程基本模式的探讨

2014-10-14 14:17宋旸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

宋旸

摘 要:现今理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基于对科学素养内容框架的分析基础上,对分科与综合两种学校课程基本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素养;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科学素养这个名词由科南特(Conant J.)在1952年出版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首次使用,最初以一个口号的形式出现,流行于西方科学教育界,表达了科学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科学素养暗示着科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全面、实用地理解科学,培养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为培养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理论不断发展,它的含义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充实。科学素养是大众的科学素养。对科学素养具体内容的理解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将科学素养看作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的综合:科学本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一些重要的科学性质、概念等。

有科学素养的人无疑要知道这些知识,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做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就需要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科学素养同时还包括了:将科学作为探索发现的工具;用科学的方法学习,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并对科学抱有批判的态度。

科学素养包含的这几方面内容如同毛线,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起了科学素养的框架。在实际应用中是很难相互剥离的。而且,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教育目标,由于科学素养内涵的广泛性,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科书已经很难明显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综合课程的开展就成为一种趋势。

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课程一直是按照分科课程的方式设置的,分科理科课程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为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科是人为划分的,各个学科如同毛线,将它们之间割裂开之后,只是一根根毛线,虽然有自己的价值。但当毛线经过编织过后成为一件毛衣,它就有了衣服的功效,可以保暖,还会有不同的花样,产生美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几根毛线简单的叠加,它又产生了新的功用。各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由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单科知识所能解决的,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这说明综合课程的内容更容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学起来更感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合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既有学科知识,也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综合科学课程消除了各学科的边界,打破了各学科知识体系;综合科学课程既重视科学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又注重科学知识的个人适合性和社会相关性;综合课程的价值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易于使学生形成关于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新观念。要关注学生兴趣,更好地发挥科学课程的普通教育功能,有效完成培养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任务。

从理论上讲,综合课程的优势已经很突出的表现出来,但现行的课程为什么还是以分科模式为主?这就要看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综合理科课程教师储备不足,师范院校都是分科培养学科教师,培养科学教师的甚少;中高考的指挥棒使学校、家长重视分数,且考试内容以分科形式出现,综合课程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考试一定的不适应,成绩有所影响;综合课程会无形中加大教师的工作负担,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急剧增加。这些问题致使现在分科课程模式仍旧大行其道,综合课程虽在少数地区实行,却也不能落实,课程内容还是分科教授,换汤不换药。

记得曾经上学的时候,很多人的理想都是当老师,觉得老师是世界上知识面最广的、懂得最多的,这或许是对教师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看法,但这恰恰符合了综合课程的要求,知识面广、涉及科目多。或许当真的实施综合课程的时候,教师这个职业才会真正变成人们最初所期待的样子,而不是现在有些科任教师只管自己教授科目的内容,对其他科目知之甚少,使学生夹在不同科目间,好一些的学生自己琢磨出其中的奥秘,学起来很是轻松,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则只能死记硬背不同版本的概念、原理,以此方法熬过最后的考试。

综合课程的设置不仅有益于學生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设定了方向,科学的海洋宽广无比,将各个学科综合起来,这种穿针引线的技术不同的人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见地,织成的毛衣也会各不相同,可发展变化的空间更大。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Project 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R].Washington,D.C.:AAAS Publications,1989.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6.

[3]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Karen Murcia.Re-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rough a Rope Metaphor[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2009(39):215-22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
面向科学素养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利用生物家庭实验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演示实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