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旻虹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针对职校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加阳光开朗、积极自信,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感悟。
一、给予更多爱,提升自信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和基础。在“爱”上下工夫,放低姿态,亲近学生,热爱关心他们,尊重他们,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总是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关爱。我会充当生活顾问,告诉他们一些生活保健常识,希望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会和他们交流探讨社会现实,与他们畅谈人生理想,懂得珍惜每一天;活动课时,我也加入其中,和学生一起跳绳、打羽毛球、散步;我还是他们的倾诉对象,愿意倾听他们的烦恼,并尽我所能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二、体验小成功,收获大自信
有人认为,自信作为人们成功后获得的一种良性的情绪,是产生于成功之后的。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作为普通人,如果每次尝试都会碰壁,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很自然的。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发现自己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1.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的学生在过去的经历中,往往很少有人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重拾自信。班主任要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有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及时肯定;善于发现学生的强项,激发他们的潜能。
2.来自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和肯定也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借助学校每月的十佳评比,由学生自荐或他荐,并陈述推荐理由;利用班级文化布置这一阵地,让学生写上同学的闪光点,想要对他说的表示感激的话,张贴上墙。学校、班级的各种表彰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表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乐观向上。
3.借助常规管理及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1)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做事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初中时很少有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各种活动也很少参加,自然也很少得到“荣誉”的眷顾。他们逐渐形成了不愿意做事、怕做事的心理。但越是这样,越要多做,并力争把事情做成,这样才能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班主任就要调动起学生做事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日常班级事务及各项活动中多做事。比如,施行轮值班干部制度,由学生自己对班级各项常规进行阶段性总结,自评、互评各项工作的实施效果等。渐渐地,班里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人越来越多。我班的班长、学习委员先后获得了“张家港市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2)借助各种活动,收获成功的喜悦
借助各种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有些学生不擅长学习,但他们有的体育好,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有文艺才能,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提升自我的舞台。如,每个假期的随笔、读后感、三会计划、假期生活记载卡,每学期的总结计划等的评比;围绕红五月、艺术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电脑报、手抄报评比,贺卡制作比赛等。许多平时似乎并不出众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屡屡获奖,收获了自信。我班有位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学期总结中说自己最开心的是得到了贺卡制作二等奖,这是她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张奖状,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好好表现。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几项传统的大型集体活动。红五月诗朗诵、校运会、艺术节大合唱、篮球赛、主题班会展示等。在活动中能否取得荣誉是次要的,关键是学生能得到锻炼和成长。一次大合唱比赛,我们班得了二等奖,没能胜过同级同专业的二班,虽然有些小失落,但没有一个学生灰心。事后总结时,大家一致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他们说,我们都是自己排练的,每次排练都很认真;我们的队形是自己设计的:我们的歌词是原创的:我们的道具和小表演很有创意;我们在台上的表现比所有的排练都要好……第一只有一个,学生能有这种自我肯定的意识,比得第一更有价值。看到他们脸上自信的笑容,真的很为他们骄傲。
三、依靠班集体,自信助成长
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班集体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班集体潜移默化地影响著学生的学习、品行和习惯等各个方面。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一个“熔炉”,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观念,养成良好的学风。这种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积极的教育力量,对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个体的信心,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每一棵小树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美好愿望,班主任和学校的责任,就是尽自己所能,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给他们提供“营养”,注入自信的能量,让自信的花朵在每个人心间绽放。看到学生从内而外表现出的自信,真为他们感到高兴。相信在“共建美丽德育”的宗旨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可爱、自信的“美丽学生”。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