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军
摘 要: 作者从明确教学目标;化繁为简,消除抵触情绪;生活场景亲切记忆;作图法抽象问题形象化;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积累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化繁为简 生活场景 作图法 物理模型
何谓教学的有效性?我的理解是通过教学,学生充分发展,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
教学中充分交流,刻苦钻研课程标准、中考卷、教材等,梳理出学科的知识体系,后确定总体目标:使每个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且清晰、明确,知识点理解透彻,通过日常训练将其内化为无形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长远的总体目标,平时将其化解为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这样每课时精心备课,采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做,再针对该知识点精心编排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群策群力地解决,最后整理在错题集上。通过测试,再配合知识体系,确定下课时的教学目标。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实现目标,教学效果的增强必然水到渠成。
2.化繁为简,消除抵触情绪
在物理学习中,一个新的物理量出现,学生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认为它的出现是加重负担,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这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以压强为例:通过学习学生会发现——“压力作用的效果”很好理解,但是表达形式复杂。上述情况产生了“简化”的需求,我们顺水推舟给“压力作用的效果”取一个名字叫“压强”,“压强”的名字叫p。这样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明确压强的产生,简化了繁琐的表述;(2)压强的出现不是给我们增加负担,而是简化我们的学习,同时形成一种宽松的心境,养成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习惯。这种方式对学习很有帮助。
3.生活场景亲切记忆
物理教学中许多规律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些抽象的知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设置生活场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将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3.1放大镜的原理:u
场景:先将放大镜贴在一本书上,然后强调放大镜离开书本“一点点”。“一点点”想到“小”,记住u 3.2照相机的原理:u>2f、f 照相机有“胶卷”,“胶卷”想到缩小、实像的特点。场景:拍摄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的照片。由于太阳到镜头的距离很远,记住u>2f。想到旭日的光辉,给人一种安详、和谐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这种愉悦的感觉有利于记忆,同时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图法抽象问题形象化 作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化繁为易,变抽象为形象,经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示范作u>2f时的光路图,学生观察作图过程,培养规范、细致作图的习惯。图毕,学生发现此时f 师:观察光路图,寻找图中的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讨、交流) 学生:成像时,图中物、物距、光线组成的三角形与像、像距、光线组成的三角形相似。 师:物、物体、像、像距有什么关系? 学生:物、物体、像、像距,分别为各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故有物体/像=物距/像距。因此,物大,物距大;像大,像距大。 记忆口诀:相似三角形,物大,物距大;像大,像距大。“三角形”可以作为引起学生脑中浮现出五幅图的连接点,再寻找图中的三角形,利用图像的记忆效果远好于文字符号的特点,效果事半功倍。 5.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积累 为了形象、简捷地处理物理问题,人们经常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转化为容易接受的简单物理情境,从而形成一定的经验性规律,即建立物理模型。 如2014年苏州市中考物理卷压轴题: 30.(10分)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上只能看到“3.8V”字样。 (4)实验时某小组学生发现电流表损坏,他们想设计一个不用电流表测定该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于是向老师要了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阻值适当)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符号为:●●●●),借助原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了实验。 假如由你来做该实验,要求电路只连接一次,请设计实验方案。 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简述实验步骤:?摇▲?摇?摇?摇 ▲?摇。(用相应的字母表示测出的物理量) ③写出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摇▲ ▲?摇。(用已知量和测最量表示) 本题(1)至(3)属于基础内容不再赘述;第(4)问属于较难题,这类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如“测定电功率模型”: 根据P=UI知,欲求P,必需知U、I。故通常有三种题型:一种是有电流表、电压表;一种是少电流表,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解决I;一种是少电压表,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U。电路图如下:(R■为定值) a图对应P■=U■ I■,b图对应P■=U■(U■-U■)/R■(S■接1位置电压表示数为U■,S■接2位置电压表示数为U■),c图对应P■=I■ R■■ (S■接1位置电流表示数为I■,S■接2位置电流表示数为I■)。 由上述“测定电功率模型”不难得出第(4)问的电路图(与上述b图类似,b图中R■的元件符号换为灯的即可)。实验步骤: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S■接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3.8V;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S■接1,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3.8(U-3.8)/R■ 上述“测定电功率的模型”实质上也是“测定电阻的模型”。a图对应R■=U■ /I■,b图对应R■=U■R■/(U■-U■),c图对应R■=I■R■/I■。 物理模型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建立物理模型,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抽象,为高效解决物理问题奠定基础。 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从而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