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意愿与乡镇中学生外语学习探究

2014-10-13 08:00刘子富
考试周刊 2014年69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

刘子富

摘 要: MacIntyre等人认为,激发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应该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基于各种原因,乡镇中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现状并不乐观,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外语学习。本文从交际意愿入手,对乡镇中学生的外语学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旨在促进乡镇中学生的外语学习。

关键词: 交际意愿 乡镇中学生 外语学习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在国内的基础外语教育中普遍推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之下,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随着外语教学后方法(post-method)时代的到来,外语教学和研究领域开始更多地关注外语教学本身及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等因素。作为一个涵盖了社会心理学、二语习得、交际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的潜在结构,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在国内外的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MacIntyre et al(1998)进而指出,激发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应该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任何不能增强学生二语交流意愿的教学项目都是失败的,可见交际意愿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交际意愿研究概述

在Burgoon(1976)等人对母语交际中不愿意交际(un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和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等现象研究的基础上,McCroskey和Baer(1985)提出了交际意愿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在给予机会的情况下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倾向(the probability of engaging in communication when free to choose to do so)”。根据McCroskey等人的研究,交际意愿主要表现为一种性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研究内容局限于口语交际。MacIntyre等人(MacIntyre,et al.1998)则认为交际意愿是一种情景变量(situational variable),对交际行为既有瞬时影响(transient influence),又有持久的影响(enduring influence),而且把交际意愿从McCroskey等人的口语交际研究范畴延伸到了书面交际及人们对口语和书面交际的理解,从而大大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

在把“交际意愿”这一概念引入二语习得研究的领域中,学者们分别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Charos(1994)通过性格和个体差异等变量,对二语入门学员的母语交际意愿和二语交际意愿进行研究,发现母语交际意愿和二语交际意愿之间不仅存在差异,而且呈现出负相关,而MacIntyre(1994)则从性格和学习者的态度方面对交际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和交际能力感(perceive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会直接影响交际意愿。MacIntyre等人(MacIntyre 1998)提出的二语交际意愿研究模式及其相关的研究,对二语交际意愿研究工作的推进有极大的意义。

交际意愿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资料的梳理,在1984—2000年期间,没有任何关于交际意愿方面研究论文的记载。从2002年刘圣明发表了一篇关于交际意愿的研究论文开始,截止2009年年底,网上记录的相关研究论文共计22篇,硕士和博士论文共计8篇,从2010年开始,国内在交际意愿方面的研究开始逐步升温,在过去四年中,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54篇,硕士和博士论文共计15篇。在研究对象上,有较为宏观的“中国学生”(刘圣明,2002;吴旭东,2008等),也有相对具体的对象,如“高校学生”(余卫平,林明红,2004),“大学生”(陈薇,樊葳葳2006;彭剑娥2007,2008;李红,2009),“英语专业学生”(吴庄,文卫平,2009;陈传斌,201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曹惠,刘燕2010;彭剑娥,2007)。在研究方法反面,国内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地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行有机结合。

三、乡镇中学生外语交际意愿现状及对策

虽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但农村人口依然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乡镇中学生的数量之大和分布空间之广泛,使乡镇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中学生所面临的教育教学状况及他们自身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素质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乡镇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通过对我国西部某乡镇中学的调查发现,西部地区乡镇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现状和他们的外语交际意愿,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制于外语教学的硬件设施,学生的交际活动及他们的交际意愿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或迫于地理条件所限,或迫于地方财政压力,外语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多数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数十年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原生态教学状态,网络上提供的各种音频或视频资源都无法在乡镇中学外语课堂上分享,外语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机会接触或使用现代的外语教学设备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外语交际意愿。

第二,外语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近年来,乡镇中学(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乡镇中学)的外语教师在数量上有了保障,但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有些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非来自于全日制的外语专业学校或机构,所以在他们的外语专业知识结构和外语教师职业技能方面,尚有缺陷。当然也不乏故步自封者,殊不知,语言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在国内外的外语教学研究工作上是日新月异的。

第三,缺乏正确引导。“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的模式在乡镇中学的外语教学中依然存在,多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外语交际行为只局限于外语课堂。然而,外语课堂教学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之后,在现行的各种评价体制的影响之下,教师不得不把“讲练结合”中的“练”更多地用在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操练上,忽视对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外语学习除了完成作业和应对考试之外,几乎无他用。在这种缺乏外语语言交流的环境中,交际意愿就无从谈起,这对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基础外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交际意愿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MacIntyre等人(MacIntyre,etal.1998)提出二语交际意愿研究模式,个体和社会环境、情感认知环境、动机倾向、情景先导因素、行为意图、交际行为六个层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外语学习者交际意愿。在目前我国尚未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在乡镇中学普遍存在。这一特殊的社会现实,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外语教师,以及外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继续努力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考核机制、增强考核的引导作用,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都积极投入外语教学改革工作中,通过这种合力,促使外语课堂中的“教”和“学”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不仅外语教学活动本身会从中受益,对改善乡镇中学外语教学现状也会增加一定的正能量。

其次,外语教师应该意识到外语教学工作对乡镇中学生的重要性。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外语学习成绩与各门功课总成绩的相关指数(R=0.58,P=0.000)远远大于其他任何学科。由此可见,乡镇中学生的外语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自我学习水平或学习能力的判断,会直接决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在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还是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乡镇中学外语教师都肩负着无可推卸的重任。同时,外语教师要不断加强在外语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通过在职进修、继续教育、攻读更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基本功,提高个人服务当前乡镇中学外语教育事业的能力。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及家长正确认识外语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了解自身在外语学习中的优、缺点,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克服和解决外语学习中出现困难的能力和水平。面对匮乏的外语交际环境,外语教师通过借助网络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之间的外语交流,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外语交际意愿,从而增强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教育的国际化迅速发展,对外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随着国内外二语交际意愿方面的研究工作日趋成熟,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对外语学习直接的推进作用无疑会给外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带来新的曙光,当然会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贯彻落实和“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urgoon,J.K.The un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scal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Communication Monographs[J].1976:43,60-69.

[2]Charos,C.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 predictor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 casual analysis[D].Unpublished Honors Thesis,University of Ottawa,Canada,1994.

[3]MacIntyre,P.D.Variables underly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A casual analysis[J].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1994:11,135-142.

[4]MacIntyre,P.D.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the second languag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91(4):564-576.

[5]MacIntyre,P.D.,D?觟rnyei,Z.,Cl□ment,R.,& Noels,K.A..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82(4):545-562.

[6]McCroskey,J.C.& Baer,J.E.(November).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The construct and its measurement[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Denver,CO,1985.

[7]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7-29.

[8]彭剑娥,谢黎嘉.近20年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J].汕头大学学报,2014(2):51-55.

[9]吴旭东.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J].现代外语,2008(3):280-290.

[10]吴庄,文卫平.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32-35.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
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对比研究
浅析外语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学习者外语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教学对策
浅析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各方面的影响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外语学习障碍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韩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导入的必要性探析
刍议“互联网+”背景下的外语学习环境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频次作用对外语学习者书面产出的启示
从需求分析的角度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双学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