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临床观察

2014-10-13 02:05张昌森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合谷面瘫面神经

谢 柱, 张昌森

(广东省阳东县人民医院, 广东 阳东 529931)

周围性面瘫,又叫“贝尔面瘫”、“特发性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性疾病,多为一侧,偶见双侧发病。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4种针灸适应症之一。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方法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来自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18-51岁,病程为1天~2个月之内。

1.2 诊断标准 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神经病学》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部分[1]拟定:(1)发病突然;(2)患侧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眼睛流泪,皱眉不能;(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变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

2 治疗方法

在病程的急性期内(发病至2周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恢复期(2周之上)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闪罐及低频电针仪治疗。每天治疗1次,6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 d。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1 针刺治疗 取穴:参照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2]制定。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四白、翳风、合谷、足三里。配穴:风寒证配风池;风热证配曲池;不能皱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除合谷、足三里双侧取穴外,余穴皆为患侧取穴。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面部各穴均采用斜刺法,进针0.5~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翳风及双侧合谷、足三里采用直刺法,进针0.5~1寸左右,翳风及合谷采用捻转泻法,足三里采用提插补法。每5 min行针一次,留针时间为30 min。治疗器材 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及0.30 mm×50 mm。

2.2 闪罐治疗 采用1号玻璃火罐,取患侧穴位:阳白、下关、地仓,每穴5 min,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3 低频电针仪治疗 取4片电极贴片,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上海医疗器械厂),分别贴在患侧阳白、下关、地仓及翳风处,初以疏密波调至患者感觉有跳动但又不产生不适感为宜,继以断续波维持,治疗时间为20 min。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2]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面肌大部分功能恢复正常,静止时外观正常,笑时轻度口角歪斜;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没有变化。

3.2 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2周内痊愈47例,好转3例;2周以上痊愈23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分期治疗有显著差异性,表明介入治疗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痊愈率越高。

5 讨论

周围性面瘫尚未有确切的致病原因,多数人认为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面神经炎而产生的麻痹,在发病的急性期以炎症水肿为主要表现,后期则是麻痹神经进行恢复的阶段,因此采用分期针刺,可以使得治疗更加有针对性,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针灸对于面瘫疗效显著,与其能增加局部新陈代谢,改变病灶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加肌纤维收缩有关[3]。闪罐的温热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面部肌肉经筋得以濡养,还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或功能恢复。此外,闪罐的反复吸拔作用还可直接促进局部肌肉张力的恢复。再者,以低频电针治疗仪可增加面部神经区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状态,使炎症渗出物进一步吸收,促进康复。在本临床观察中,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与其针灸介入时间过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有关,因此,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尽早介入针灸治疗[4],可以明显促进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山版社,2001:336.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山版社,2003:69-70.

[3]刘霞文.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21(1):23-25.

[4]郭佳.39例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1):18-21.

猜你喜欢
合谷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