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

2014-10-13 10:13何强袁恺张伟强范青海王建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刺

何强+袁恺+张伟强+范青海+王建明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颈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影响。方法 按就诊顺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2级的中危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瘀阻络型”,进行颈穴针刺,每日1次,连续 10次为1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开始第2疗程.共2个疗程。两侧穴位交替使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HHcy的变化。HHcy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 (1)三型的收缩压(SBP)平均值和舒张压(DBP)平均值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实验室HHcy资料显示:HHcy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明显,并能显著降低血浆高HHcy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颈穴;针刺;原发性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17-04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1],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3]。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发现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4]-[7]。本课题探讨针刺颈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关系,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2年12月—20013[KG(015mm]年12月云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和针灸科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2级的中危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瘀阻络型”3型,每型各20例,男女不限。3型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压、H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1 mmHg≈0.133 kPa),选取1级、2级高血压的中危组--依据指南危险分层只选择I-II个危险因素;依据指南建议,研究对象经医生决定不予降压药物。

1.2.2 中医证候诊断及分型标准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①肝火亢盛型:主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证: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②阴虚阳亢型:主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次证:耳鸣健忘、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而数。③痰瘀阻络型:主证:头痛头晕如刺如蒙、眩晕时作经久不愈、胸脘满闷呕恶、局部麻木;次证:健忘失眠、心悸神差、耳鸣耳聋、面唇紫黯,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45~65岁之间,愿意接受本方法治疗者;(2)确诊高血压而未用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物但停药2周后;2周内未用ACEI类降压药物、叶酸和维生素B6、B12者;未用降脂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药物;(3)高同型半胱氨酸Hcy≥15 μmol/L。

1.4 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2)超过分级分层者;分级分层符合,但中医辨证不符合者;(3)高血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精神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发热等。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人迎、气舍、缺盆、天牖、翳风、风池、天鼎、扶突[9]

2.2 针刺体位、手法及时间 仰卧体位;常规消毒,各穴均缓慢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平补平泻,不提插、不大幅度捻转。每日1次,连续 10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次取单侧穴位,两侧穴位交替使用。1疗程后休息3 d,开始第2疗程。人迎:向深部触压颈总动脉的搏动,避开动脉,在其前方向内直刺,深度0.2~0.4寸,最深可达1.0寸。缺盆:在锁骨上窝之中点,约与乳头相对(男性),直刺0.3~0.4寸或向后背横刺0.3~0.5寸。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从后外刺向前内下方,斜刺0.5~1.2寸,局部酸胀。气舍:锁骨内侧缘上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直刺0.3~0.5寸。扶突: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向后外斜刺0.3~0.8寸,天鼎: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1.0寸直刺0.5~0.8寸。风池:向鼻尖方向直刺0.5~1.0寸。各穴在针刺如有黏滞感、明显搏动感,或刺痛感,空松感应立即出针并做相关处理。

2.3 针刺材料 均用佳健医疗牌28号1.0~1.5寸(0.3 mm×40 mm)一次性使用不锈钢毫针[苏食药械(准)字2011第2270162号]。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血压、HHcy的变化,HHcy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最后进行分析总结。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同一指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型治疗前后采用单因素分析LSD-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4 讨论

研究结束显示:所有病例收缩压、舒张压和HHcy均有明显下降;无不良反应病例。说明颈穴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有很好的逆转调控作用,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所以,颈穴针刺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尤其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4.1 中医的认识 《灵枢·九针十二原》就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有学者认为,气海理论[12-13]是针灸理论认识、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对脏腑病机理论的补充。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或通过经络或通过经别或通过经筋,在颈、项各有分布。“经筋”有布于胸背,终于头项的特点,其“连、束、利”颈、项诸骨、血脉与关节,故血脉通利或壅滞与颈部经筋是否“解利”密切相关。《灵枢·动输》云:“气之头者,止之于脑”,“头为诸阳之会”,阳经之气汇集于头部。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突出颈部腧穴的优势,通过刺激颈部腧穴调节颈部多维系统进而调控血压是导师王建明副教授对颈穴多年研究的成果之一。

人迎穴:是“气海”所出之门户。石氏等[12-13]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针刺处方。该穴位下的颈动脉窦血管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末端膨大,为压力感受器之一;针刺人迎穴即是毗邻颈总动脉搏动处给予刺激影响到经颈动脉血管神经传导,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颈部周围大多数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围阻力减小,从而达到改善动脉血流的目的[12]。

气舍穴:梁氏《穴位命名》[14]指出:“舍”,居处也。气舍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该穴右侧深面多为右颈内静脉末段,内侧邻右颈总动脉,后方为右迷走神经;左侧深面多为左颈总动脉或颈内静脉的内侧半,其后方为左迷走神经。

扶突穴:该穴皮下为颈血管鞘后壁,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重要组织。李氏[15]认为刺激扶突可使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增多,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达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天牖穴:三焦经循行过耳,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该穴有疏通颈部经络气血、清头明目之力。针刺天牖对颈部肌肉系统和颈动脉系统皆有调节作用。

缺盆穴:是诸多经脉、经别、经筋交会所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调节阳明经气血达到调节全身脏器的气血平衡,治疗高血压病。

翳风穴:该穴属三焦经,具有通行诸气功效。杨玉光[16]等认为此穴能调节三焦之气,可疏调气机而达到治病目的。

风池穴:为胆经腧穴,有调理诸阳、平熄脑腑风邪、健脑宁神、清利头目的功效。王凌云等[20]研究认为针刺风池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同时还降低血中ET与TNF2α的含量。邢氏[21]研究认为,风池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机体微循环障碍的缺血缺氧症状。

天鼎:天鼎与天牖同用可达到通经活络、宣痹解痉、益气化瘀的功效。该穴浅层为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内有颈深静脉。

4.2 西医的认识 颈部是动脉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群组成的多维系统。异常状态的颈部肌群压迫附近的颈动脉系统,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动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神经,血压升高。针刺颈穴没有外源性药物参与,仅以针刺调“气血”,改变颈部肌群对血管的压力,受刺激的颈部动脉系统、神经系统引起的舌咽神经反射终止于延髓的孤束核,再经过脑干血管中枢,反射性地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减轻,动脉血流得到改善,血压下降。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由蛋氨酸去甲基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体内通过甲基化和硫化代谢。血液中过高Hcy产生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削弱血管内皮NO的生物活性而导致内皮损害,引起动脉血管管壁增厚、损伤、发炎、血管重构或舒张;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凝血因子V活性,促进凝血,使促进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血管内膜增厚;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使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导致胆固醇和脂蛋白沉积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者血管闭塞,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影响动脉弹性功能与结构,从而导致血压升高[4~19]。许多研究者发现高Hcy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是一种独立危险因素[5~7]。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刺激颈部腧穴改善颈部肌群压力,使颈部肌肉痉挛缓解,调节颈部动脉血管收缩与舒张,调节神经功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减轻,动脉血流得到有效改善,血压下降。针刺无不良反应,具有“整体性、快捷性”和“生理性”调整的特点,降低并控制高血压;针刺颈穴对高血压病独立危险因素HHcy的水平下降,有效地调控和逆转,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由于条件限制,明确探讨针刺颈穴降压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6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702.

[3]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2005.3-4;9;36-37.

[4]黄惠玲,孙东升,黄慧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J].浙江医学,2005,27(11):825-828.

[5]高波,陈俊明,王晨霞.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2,30(19):3053-3054.

[6]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16-3318.

[7]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2005.

[8]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9]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10]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11]严振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运用腧穴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12]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6.373.

[13]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67-68.

[14]梁繁荣主编.针灸推拿学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33-134.

[15]李灵毅.针刺扶突穴治疗高血压病31例报告[J].青岛医药卫生,2002,43(5):377.

[16]杨玉光,闫颖智.翳风穴在临床中的运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57.

[17]王凌云,陈邦国.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ET与TNF2α调节作用的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3(8):8-10.

[18]邢孝民,黄志华,房玉珍.辨证针灸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58-59.

[19]裴丽峰,韩英,向东贤,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2):166-168.

(收稿日期:2014-05-14)

4.1 中医的认识 《灵枢·九针十二原》就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有学者认为,气海理论[12-13]是针灸理论认识、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对脏腑病机理论的补充。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或通过经络或通过经别或通过经筋,在颈、项各有分布。“经筋”有布于胸背,终于头项的特点,其“连、束、利”颈、项诸骨、血脉与关节,故血脉通利或壅滞与颈部经筋是否“解利”密切相关。《灵枢·动输》云:“气之头者,止之于脑”,“头为诸阳之会”,阳经之气汇集于头部。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突出颈部腧穴的优势,通过刺激颈部腧穴调节颈部多维系统进而调控血压是导师王建明副教授对颈穴多年研究的成果之一。

人迎穴:是“气海”所出之门户。石氏等[12-13]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针刺处方。该穴位下的颈动脉窦血管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末端膨大,为压力感受器之一;针刺人迎穴即是毗邻颈总动脉搏动处给予刺激影响到经颈动脉血管神经传导,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颈部周围大多数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围阻力减小,从而达到改善动脉血流的目的[12]。

气舍穴:梁氏《穴位命名》[14]指出:“舍”,居处也。气舍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该穴右侧深面多为右颈内静脉末段,内侧邻右颈总动脉,后方为右迷走神经;左侧深面多为左颈总动脉或颈内静脉的内侧半,其后方为左迷走神经。

扶突穴:该穴皮下为颈血管鞘后壁,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重要组织。李氏[15]认为刺激扶突可使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增多,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达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天牖穴:三焦经循行过耳,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该穴有疏通颈部经络气血、清头明目之力。针刺天牖对颈部肌肉系统和颈动脉系统皆有调节作用。

缺盆穴:是诸多经脉、经别、经筋交会所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调节阳明经气血达到调节全身脏器的气血平衡,治疗高血压病。

翳风穴:该穴属三焦经,具有通行诸气功效。杨玉光[16]等认为此穴能调节三焦之气,可疏调气机而达到治病目的。

风池穴:为胆经腧穴,有调理诸阳、平熄脑腑风邪、健脑宁神、清利头目的功效。王凌云等[20]研究认为针刺风池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同时还降低血中ET与TNF2α的含量。邢氏[21]研究认为,风池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机体微循环障碍的缺血缺氧症状。

天鼎:天鼎与天牖同用可达到通经活络、宣痹解痉、益气化瘀的功效。该穴浅层为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内有颈深静脉。

4.2 西医的认识 颈部是动脉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群组成的多维系统。异常状态的颈部肌群压迫附近的颈动脉系统,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动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神经,血压升高。针刺颈穴没有外源性药物参与,仅以针刺调“气血”,改变颈部肌群对血管的压力,受刺激的颈部动脉系统、神经系统引起的舌咽神经反射终止于延髓的孤束核,再经过脑干血管中枢,反射性地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减轻,动脉血流得到改善,血压下降。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由蛋氨酸去甲基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体内通过甲基化和硫化代谢。血液中过高Hcy产生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削弱血管内皮NO的生物活性而导致内皮损害,引起动脉血管管壁增厚、损伤、发炎、血管重构或舒张;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凝血因子V活性,促进凝血,使促进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血管内膜增厚;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使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导致胆固醇和脂蛋白沉积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者血管闭塞,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影响动脉弹性功能与结构,从而导致血压升高[4~19]。许多研究者发现高Hcy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是一种独立危险因素[5~7]。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刺激颈部腧穴改善颈部肌群压力,使颈部肌肉痉挛缓解,调节颈部动脉血管收缩与舒张,调节神经功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减轻,动脉血流得到有效改善,血压下降。针刺无不良反应,具有“整体性、快捷性”和“生理性”调整的特点,降低并控制高血压;针刺颈穴对高血压病独立危险因素HHcy的水平下降,有效地调控和逆转,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由于条件限制,明确探讨针刺颈穴降压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6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702.

[3]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2005.3-4;9;36-37.

[4]黄惠玲,孙东升,黄慧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J].浙江医学,2005,27(11):825-828.

[5]高波,陈俊明,王晨霞.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2,30(19):3053-3054.

[6]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16-3318.

[7]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2005.

[8]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9]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10]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11]严振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运用腧穴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12]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6.373.

[13]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67-68.

[14]梁繁荣主编.针灸推拿学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33-134.

[15]李灵毅.针刺扶突穴治疗高血压病31例报告[J].青岛医药卫生,2002,43(5):377.

[16]杨玉光,闫颖智.翳风穴在临床中的运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57.

[17]王凌云,陈邦国.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ET与TNF2α调节作用的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3(8):8-10.

[18]邢孝民,黄志华,房玉珍.辨证针灸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58-59.

[19]裴丽峰,韩英,向东贤,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2):166-168.

(收稿日期:2014-05-14)

4.1 中医的认识 《灵枢·九针十二原》就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有学者认为,气海理论[12-13]是针灸理论认识、分析、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对脏腑病机理论的补充。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或通过经络或通过经别或通过经筋,在颈、项各有分布。“经筋”有布于胸背,终于头项的特点,其“连、束、利”颈、项诸骨、血脉与关节,故血脉通利或壅滞与颈部经筋是否“解利”密切相关。《灵枢·动输》云:“气之头者,止之于脑”,“头为诸阳之会”,阳经之气汇集于头部。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突出颈部腧穴的优势,通过刺激颈部腧穴调节颈部多维系统进而调控血压是导师王建明副教授对颈穴多年研究的成果之一。

人迎穴:是“气海”所出之门户。石氏等[12-13]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针刺处方。该穴位下的颈动脉窦血管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末端膨大,为压力感受器之一;针刺人迎穴即是毗邻颈总动脉搏动处给予刺激影响到经颈动脉血管神经传导,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颈部周围大多数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围阻力减小,从而达到改善动脉血流的目的[12]。

气舍穴:梁氏《穴位命名》[14]指出:“舍”,居处也。气舍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该穴右侧深面多为右颈内静脉末段,内侧邻右颈总动脉,后方为右迷走神经;左侧深面多为左颈总动脉或颈内静脉的内侧半,其后方为左迷走神经。

扶突穴:该穴皮下为颈血管鞘后壁,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重要组织。李氏[15]认为刺激扶突可使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增多,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达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天牖穴:三焦经循行过耳,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该穴有疏通颈部经络气血、清头明目之力。针刺天牖对颈部肌肉系统和颈动脉系统皆有调节作用。

缺盆穴:是诸多经脉、经别、经筋交会所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调节阳明经气血达到调节全身脏器的气血平衡,治疗高血压病。

翳风穴:该穴属三焦经,具有通行诸气功效。杨玉光[16]等认为此穴能调节三焦之气,可疏调气机而达到治病目的。

风池穴:为胆经腧穴,有调理诸阳、平熄脑腑风邪、健脑宁神、清利头目的功效。王凌云等[20]研究认为针刺风池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同时还降低血中ET与TNF2α的含量。邢氏[21]研究认为,风池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机体微循环障碍的缺血缺氧症状。

天鼎:天鼎与天牖同用可达到通经活络、宣痹解痉、益气化瘀的功效。该穴浅层为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内有颈深静脉。

4.2 西医的认识 颈部是动脉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群组成的多维系统。异常状态的颈部肌群压迫附近的颈动脉系统,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动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神经,血压升高。针刺颈穴没有外源性药物参与,仅以针刺调“气血”,改变颈部肌群对血管的压力,受刺激的颈部动脉系统、神经系统引起的舌咽神经反射终止于延髓的孤束核,再经过脑干血管中枢,反射性地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减轻,动脉血流得到改善,血压下降。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由蛋氨酸去甲基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体内通过甲基化和硫化代谢。血液中过高Hcy产生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削弱血管内皮NO的生物活性而导致内皮损害,引起动脉血管管壁增厚、损伤、发炎、血管重构或舒张;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凝血因子V活性,促进凝血,使促进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血管内膜增厚;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使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导致胆固醇和脂蛋白沉积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者血管闭塞,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影响动脉弹性功能与结构,从而导致血压升高[4~19]。许多研究者发现高Hcy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是一种独立危险因素[5~7]。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刺激颈部腧穴改善颈部肌群压力,使颈部肌肉痉挛缓解,调节颈部动脉血管收缩与舒张,调节神经功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减轻,动脉血流得到有效改善,血压下降。针刺无不良反应,具有“整体性、快捷性”和“生理性”调整的特点,降低并控制高血压;针刺颈穴对高血压病独立危险因素HHcy的水平下降,有效地调控和逆转,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由于条件限制,明确探讨针刺颈穴降压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6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702.

[3]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2005.3-4;9;36-37.

[4]黄惠玲,孙东升,黄慧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J].浙江医学,2005,27(11):825-828.

[5]高波,陈俊明,王晨霞.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2,30(19):3053-3054.

[6]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16-3318.

[7]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2005.

[8]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9]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10]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

[11]严振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运用腧穴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12]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6.373.

[13]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67-68.

[14]梁繁荣主编.针灸推拿学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33-134.

[15]李灵毅.针刺扶突穴治疗高血压病31例报告[J].青岛医药卫生,2002,43(5):377.

[16]杨玉光,闫颖智.翳风穴在临床中的运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57.

[17]王凌云,陈邦国.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ET与TNF2α调节作用的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3(8):8-10.

[18]邢孝民,黄志华,房玉珍.辨证针灸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58-59.

[19]裴丽峰,韩英,向东贤,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2):166-168.

(收稿日期:2014-05-14)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