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张念志 刘玲 等
摘要:间质性肺疾病,在中医学中多属于“肺痿”、“肺痹”的范畴。张念志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理因素为“虚”、“痰”、瘀”。临证时,从气、活血、化痰三个方面进行论治,疗效堪佳。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经验传承;张念志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09-03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1]。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1]。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生存期短,预后极差,是呼吸内科疑难杂症之一。西医多采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佳且副作用明显。
张念志教授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从事临床、教学20余年,在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方面学验俱丰,疗效甚佳。现总结经验如下。[JP]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中,尚无间质性肺疾病这一病名,其多属于“肺痿”、“肺痹”的范畴。[HJ3mm]《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痹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痹者,闭阻不通也。肺痹,即邪气乘肺虚而入,气血失畅,肺络痹阻,故出现气短气促、动则加重,干咳、喘憋等症状[2]《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清尤在泾言:“痿者,萎也,如草木之枯萎而不荣,为精涸而肺焦也!”肺痿,即肺痿弱不用,络虚不荣。这与本病晚期肺间质中的纤维组织收缩,双肺体积缩小,呈蜂窝肺等表现高度吻合[3]。因此,现在一般认为,本病早期表现为肺痹,晚期发展成肺痿。
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理因素为“虚”、“痰”、瘀”。肺为华盖,位置最高,邪必先伤;肺为娇脏,天气通于肺,不耐寒热,故肺最易受外邪入侵。肺痹、肺痿,多起于本经自病。《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李东垣提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胃失于健运,精微难以上输于肺,肺失濡养,则致肺痿。故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林珮琴[4]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肺痿日久,金水不能相生,肾失摄纳,气逆于上,故而呼吸气短、喘促憋闷[4]。肺脾肾三脏亏虚,气化不行,则痰凝血瘀,痹阻肺络;久之,肺络失养,痿而不用。
2 诊疗经验
张教授根据病机特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从而达到“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之效。
21 益气
211 益气养阴 肺痿后期,患者出现咳吐浊唾涎沫,气短喘促,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自汗盗汗等表现。张师认为,此乃肺热叶焦,气阴两虚,虚火灼痰所致。张师擅用桑叶、石膏、黄芩等清泄肺热;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百合、玉竹等甘寒养阴。
222 益气温阳 虚热日久,阴伤及阳,肺气虚冷,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反聚为涎,故咳吐痰涎,量多质稀。“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可出现遗尿、小便短频等症状[5]。在治疗上,张师多在温肺益气的基础上,再辅以干姜、肉桂、淫羊藿、补骨脂、桑螵蛸、益智仁等暖脾温肾缩尿之品。
22 化痰 “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液肺系疾患所特有的病理产物,可分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临床上,有些肺痿患者虽表现为干咳无痰,但并非真正无痰,而是痰深伏于肺络,难以咯出。张师临证时,喜用法半夏、天南星等温化寒痰;浙贝、瓜蒌、竹茹、金荞麦清热化痰;海浮石、海蛤壳软坚化痰等;僵蚕、蝉蜕祛风化痰;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化痰等。
23 活血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本病后期出现口唇、爪甲紫绀,舌下瘀斑,杵状指等体征,这与“痰热化瘀”、“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等有关。吾师擅用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散瘀、以通肺络。其中,桃仁,“治血结、润通大便”,又能“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当归,既能“尾破血,身和血”,又能“主咳逆上气”。诸药合用,活血祛瘀的同时,兼顾止咳平喘。
3 病案举例
王某,男,67岁。2013年6月10日初诊。患者2年前,胸部CT:肺间质纤维化。此次就诊症见:呼吸浅短气促,胸闷,动则气喘,咳嗽有痰,色白质粘难咯,口干口苦,午后潮热,盗汗,纳寐差,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涩,听诊双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断:肺痿 气阴两虚证兼夹痰瘀。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祛瘀通络。处方:太子参15 g,白术10 g,茯苓20 g,百合20 g,虎杖10 g,金银花10 g,蝉蜕10 g,牛蒡子10 g,黄精20 g,白部10 g,炙甘草6 g,三七粉2 g(冲服),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二诊时,诸症减轻,咳嗽、[FL)][FQ(92。175mm,X,DY-W][SQ+1mm][CD=175mm]咳痰减少,苔薄腻,脉弦。原方加淡竹叶、芦根清热利湿,继服14剂。三诊时,咳嗽减轻,偶有稀痰,听诊Velcro啰音明显减少。上方减虎杖、蝉蜕,加玉竹10 g,诃子10 g,继服30剂,症状基本缓解,嘱其冬令进补膏方,巩固疗效。[KH1D]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109
[2]杨明丽,周育智,米烈汉米烈汉老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经验[J]陕西中医,2011,32(11):1520-1521
[3]肖娜,周贤梅《金匮要略》所论肺痿与肺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7(10):1254-1256
[4]陈云凤补肺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2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9-125
(收稿日期: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