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霞
曾几何时,拿破仑的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了人生警句,似乎当元帅就是成功,反之就是朽木不可雕。那么,是不是不想当校长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不想当特级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
又到三年一度的申报县、市级骨干时,A校老一批骨干中有部分继续申报,也有不再申报的;在从没申报过的教师群体中准备申报的寥若晨星。
据统计,A校总共有教师231人,其中特级1人,大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大市级骨干教师6人,地方骨干34人。学校领导共计19人。既是领导又是各级各类骨干的有9人。
倘若我们把当领导、评骨干设为职业发展成功的标志,A校共52人事业有成,职业生活幸福;其他179位普通一线教师则业绩平凡,似乎与成功无缘,与幸福远离。
如果把职场看做金字塔,成功的永远是处于塔尖的少数人,处于塔底的芸芸众生无出头之日,体验不到职业成功的幸福。可如果我们把职场看做一片森林,重视每一个“我”独特的个性,让草儿收获碧绿,让花儿收获芬芳,让树木收获硕果,让花草树木都成就自己,最终成功的将不再是少数人,所有人都将收获事业的幸福和人生的美满。
A校语文教师张某,平时善于观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记录并在校园网发布,引起校长关注。校中层领导换届选举前,校长和其谈话鼓励其在更高的平台发展自己,参与竞选处室主任。最终,张某并未参与竞争上岗。同事得知后说其“不求上进”。张老师说:“我都四十多了,教好书,有点自己的时间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锻炼身体,别无所求。”自知者明。张老师人到中年,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面对众人渴求而不得的晋升机会,她委婉地拒绝了。看上去张老师失去了一个机会,其实她得到了更多的自我时间,可以实现个人的梦想。这样的老师怎能说是“不求上进”呢?
三位师范好友相聚,其中两位都是A校班主任,另一位跳槽到非教育部门。聊到工作,两位班主任都很满意自己的工作现状,另一位说他们“胸无大志”。两位班主任说:“把眼前的事做好,挺好的。当不当什么领导不强求。”
两位班主任何尝不是“自知者”呢?“活在当下”,是最明智的。踏实地干好眼前的事,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洞察周边的事物,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向最好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做一个有特色的有魅力的班主任,不也是个伟大的志向吗?
A校胡老师了解自己的个性,她只想教好书上好课,不想为骨干申报费心烦神,所以选择不报。她的心是安静的,目光是向内的,目标是单纯的,她是有着自由情怀的教师,是离教育本质最近的教师。
上述几位教师虽不是名家名师,以外界的眼光看,他们再普通不过,似乎与成功差之千里。可他们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的职业生活是幸福的。
有智者说过: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成功的标准有很多,当元帅、当特级不是唯一的标准。评价教师,谁最有发言权?窃以为,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同事、同行,第三是教育教学的专家。这样,才能让教师得到真正发展,而发展教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因此,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让教师拥有自己的专业追求和职业信仰将是大势所趋。
教师个体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学校管理方如何作为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普通一线教师的潜能呢?是“赶鸭子上架”“逼你成功”,还是“道法自然”“顺水推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同样,管理教师的艺术不在于“逼你成功”,而在于激励、唤醒其内心的自觉。
一、尺寸之间蕴含本真
为了激励教师,各级政府评选各种级别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相关部门评定各种级别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人事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评聘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每一次评选、评定、评聘,毫无疑问激励了不少教师,但这种评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教师引向功利的目标,引向追逐各种职业的符号,而外在的功利目标会使教育偏离内在的价值目的,从而背离教书育人的本质。
现实中的学校和教师,面对各方面的竞争、家长的高分期望、多重的教育评价和督导、物质和荣誉奖惩的驱动、大小利益争夺的人际摩擦、层层级级的量化检查考核,已经被捆绑得无法关注心灵。人的成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更需要管理者给予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尚贤,使民不争。”我们应更多地引导教师热爱教育本身,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本身,让教师热衷于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探究。
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评优机制。管理者的导向往往决定着普通教师的追求,所以管理者不要仅以课题、论文著作、赛课评奖以及各种职业符号来衡量教师是否优秀,判定教师是否成功。那些没有写出论文、没能参加赛课的普通一线教师更要得到工作上的肯定和鼓励。
同样,骨干申报程序、内容应简单些,不要人为地设置障碍,要尽可能让众多教师乐于去申报。
当管理者不再把目光仅放在教师所获得的各种职业符号时,才能真正引导普通一线教师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这样,教师朴素地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地备课上课,用心地教书育人,便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到事业成功的幸福。
二、方寸之中焕发激情
人生苦短,光阴荏苒。当今社会价值多元,有人追名,有人逐利。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不可能阻挡教师用自身智慧追求财富的路,但教师至少应对得起教育良心,而不是“皆为利来利往”。
英国作家赫兹里特说:“一个人小看自己,那么他人也有理由小看他。”普通一线教师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从个人角度看,普通一线教师可能没有任何收获,无名无利;但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普通一线教师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教育会因此而改变。普通一线教师就是改写教育的人,教育的希望在民间。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的教师徐德光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像徐德光这样的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教师,甘于奉献、淡泊名利,震撼了无数国人。
居里夫人说:“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邓中夏说:“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教师,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更应活得有点精神。这种精神是淡泊名利的一种坚守,是望穿秋水的一种执着,是不惧风雨的一种追求,是化茧成蝶的一种超越。当我们进一步去追求精神体验和价值实现时,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
因此,必须营造读书的氛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势必要做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管理者可想方设法激励教师有广度地读书。打造讨论的空间,可以每月共读一本书、热议一话题,引导教师有深度地读书。
我们相信每一位普通一线教师都崇真、求善、尚美,每一颗心灵都有着追求卓越、享受成功、品尝幸福的天性。管理者在了解每位普通一线教师的自身优势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唤醒教师心中“沉睡的巨人”,以激发教师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教师自身,鼓励教师努力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说,只有能够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没有什么比“自己想”有更大的力量。
三、沧桑正道南北纵横
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主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怎样的教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在《教育家一定是自由的教师》中说:这些教师身上有着自由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教师不受社会的各种诱惑所影响,不受各种功利的目的所左右,他们因为热爱教育本身,热爱学科教学本身,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喜欢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孩子自身成长的规律,尽自己所能,帮着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热爱学习。他们喜欢静静地看着孩子慢慢成长,成长为好人、有益于社会的人。除此之外,别无想法,更无其他追求。
上海市建平中学阴卫东就是这样的教师。他教信息技术,他对学科教学由衷热爱。他把兴趣点放在领孩子走进科学的大门,让孩子学会研究,让孩子享受研究的成功,感受科学的魅力。除此之外,他一概没有兴趣。他从来没有带过一个家教,没有申报过一个课题,除被逼无奈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外,再没有文章发表,从来没有计划出版一本个人专著。他对评优秀教师不感兴趣,对申报特级教师不感兴趣,凡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东西,凡教育以外的东西,都与他无关,他只对教育本身有兴趣。
阴卫东这样的教师是离教育本质最近的人。他们有着纯净的教育思想,他们享受教育。虽然他们无名无位,但我们不可否认他们职业生活的成功和幸福。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因此,必须搭建各式平台,促进普通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使他们体验事业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把教师职业的发展局限于“当领导”“评骨干”和获得各种职业符号上。善于管班的教师就让他做“魅力班主任”,喜欢推广阅读的就让他做“点灯人”,喜欢反思的就让他做“思想家”,擅长搞活动的就让他做“活动家”……让每位教师扬长避短,闪光点更闪亮。学校“量体裁衣”“定身打造”,让社会各界感受到每一位普通一线教师的特点和亮点,而不仅仅宣传少数的骨干精英。
我们提倡“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教师管理:让草儿拥有她的碧绿,让花儿散发她的芳香,让树木为人们提供阴凉,成就每一位普通一线教师。他们各有各的个性,让他们各自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这样的职业生活会让我们收获事业的幸福、人生的美满、生活的和谐。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我们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人类的教育事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