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马部会意字探析

2014-10-12 07:44董彦屏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许慎会意字说文解字

董彦屏,王 琼

(昭通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语言学研究

《说文解字》马部会意字探析

董彦屏,王 琼

(昭通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裘锡圭先生认为构成会意字的意符既可是形符,又可是义符。依据裘先生对会意字的理解来对《说文解字》中的马部会意字的意符以及各意符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分析,以深入地了解蕴藏在马部会意字中的先民思维特点与古时候的马文化。

马; 会意字; 意符; 形符; 义符

一、前言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给会意字下的定义是:“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许慎作《说文解字》,是为了反驳当时的今文经学家对儒家经典的曲解。《说文解字》所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许慎又未亲睹甲文形体,对字的本义训释、形体结构分析并非完全合理。后人对《说文解字》中的会意字研究甚多,各家着眼点不同,对许慎所提的会意字的理解侧重点也不相同。

各家对会意字的理解有如下几种:1、字义结合说,代表者段玉裁,他认为会意字是意义相结合的字;2、形体结合说,代表者刘师培,他认为会意字是形象相结合的字; 3、部件组合说,代表者邰汶东,他认为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字部件合起来构成的字;4、字符结合说,代表者裘锡圭,他认为凡是会合两个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相同的字,都是会意字。他认为汉字中存有大量的表意字符,即意符,意符在意义上与所组成的汉字有一定的联系。意符分为形符和义符。构成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

笔者认为,以上四者观点中,裘先生对会意字的理解要更为全面,更为合理。会意字的原理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新字以表达新的意义,此处的意符既可是成字字符,又可是非成字字符。

本文主要依据裘先生的观点,对《说文解字》中的马部会意字的各个意符以及各意符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一一分析,以便人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蕴藏在马部会意字中的先民思维特点与古时候的马文化。

《说文解字》将“马”解释为“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马。”《说文解字》“马”部字共计115个,重文8个,新附字5个。本文研究的马部会意字不包括新附字。

二、马部会意字分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确定了5个马部会意字(包括1个亦声字)。据史料记载,马在上古时候就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马部字在当时数量就极其繁多。上古时候的形声字数量并没有现代这么多(这与先民的造字思维发展和汉字的演变有很大的关系),而上古时候的会意字却是很多的。但《说文解字》在一百多个马部字中才确定了5个会意字,这与汉字在形成初期的情况不太相符。笔者认为,《说文解字》中的马部会意字应该有20个(包括9个亦声字)。我们对构成这些马部会意字的意符以及意符间的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以形会意的马部会意字有9个(包括2个亦声字),以意会意的马部字有11个(包括7个亦声字)。具体如下:

(一)以形会意的马部字

1、駒

“駒:馬二歲曰駒,三歲曰駣。從馬,句聲。舉朱切。”(《说文解字》,以下略)許慎將“駒”歸為形聲字,其實不然。 因為駒右邊的“句”實為“勾”的古文。許慎把“句”釋為 “曲也。從口,丩聲。”其中,“丩”又被解釋為“丩:相糾繚也。一曰:瓜瓠結丩起。象形。”另外,“口”是個象形字。“駒”由“馬”、“丩”、“口”三個象形的意符組合,表示彎曲身體的小馬。故,“駒”是個以形會意字。

2、駁

“駁:馬色不純。從馬,爻聲。北角切。”許慎將“駁”歸為形聲字,其實不然。許慎把“爻”釋為 “交也。象《易》之六爻頭交也。”交是交錯的意思,“駁”表示馬色不純,各色相交。另外,“駁”也可理解為兩匹馬不斷相交,產生鬥架意,引申為反駁意。“駁”由“馬”與“爻”兩個象形意符組成,是個以形會意字。

3、駕

“駕:馬在軛中。從馬,加聲。古訝切。”許慎將“駕”歸為形聲字,其實不然。其實,“駕”字中的“加”可視為“力”與“口”的組合,許慎將“力”解釋為“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這是因為許慎沒有看到甲骨文的“力”,且小篆的“力”已經訛變的緣故。甲骨文中的“力”其實是個象形字,形似耒形(王玉新《漢字部首認知研究》,2009年),耕之以力,故藉此表達力量、力氣義。“駕”由“馬”、“力”、“口”三個象形意符構成,表示對馬口中吆喝,使馬用力,產生操縱義。後引申為把馬具加在馬身上,產生套車義。故“駕”是個以形會意字。

4、駢

“駢:駕二馬也。從馬,並聲。部田切。”許慎將“駢”歸為形聲字,其實不然。“駢”的右邊是“並”,表示“倂也,從二立。”“立”實為象形字,像一個人正面站立的樣子(王玉新《漢字部首認知研究》,2009年),兩個立就表示兩個人並肩站立。所以,“駢”就是兩匹馬並肩站立、行走的意思。故,“駢”是個以形會意字。

5、驢

“驢:似馬,長耳。從馬,盧聲。力居切。”许慎将“驢”归为形声字,其实“驢”是个会意字。驢的右边是“盧”, “盧”的下方是个“皿”说明它与器皿有关。事实上,“盧”本就有大缸的含义,“马”与“盧”合在一起就是指躯体像大缸那样又短又粗的一种马,由此产生驴子的意义(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2005年)。故“驢”是個以形會意字。

6、馱

“馱:負物也。從馬,大聲。此俗語也。唐佐切。”许慎将“馱”归为形声字,其实“馱”是个会意字。“馱”的右边是“大”,许慎将“大”释为“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大”为抽象性语义,人形不足以示大意,故张其臂,示大意,所以,“大”是一个正面的人形,是个象形字。“馬”与“大”会合,就表示马背上负着一个人,从而产生负载意义。故,“馱”是個以形會意字。

7、驫

“驫:眾馬也,從三馬。甫虯切。”许慎将“馺”归为会意字,是正确的。因为古人常用三表示众多,所以,三个马自然会合成众多的马了。故“驫”是個以形會意字。

8、騛

“騛:馬逸足也,從馬,從飛。甫微切。”許慎將“騛”歸為会意字,是正确的。許慎把“飛”釋為“鳥翥也。象形。”“騛”由“馬”與“飛” 兩個象形字符組成,表示马跑得像要飞起来似的,是個以形會意字。又因“飛”兼声,所以,“騛”又是個亦聲字。

(二)以义会意的马部字

3、馺

“馺:馬行相及也。從馬、從及。蘇荅切。”许慎将“馺”归为会意字,是正确的。“馺”的右边是“及”,许慎将“及”释为“逮也。從又,從人。”“又”是个象形字,像人的手,“及”就是一只手拉着一个人,表追及意。先民将“及”的意义投射到马与马之间,就创造出了“馺”,其中字符“及”取义,表示马追到了马。故,“馺”是个以義會意字。

4、驂

“驂:駕三馬也。從馬,參聲。倉含切。”许慎将“骖”归为形声字,其实不然。“驂”的右边由“厽”、“人”和“彡”三个意符组成,“厽”是个象形字,表示“絫坺土為牆壁”,垒土是要讲顺序的。“彡”也是个象形字,表示“毛髮”。“人”与“彡”组合表像人那样的稠发,有众多义。所以,“驂”表示“眾多的马按顺序排列在一起”,古人常用“三”表“眾多”,后“驂”就表示“駕三匹馬”的意思。“驂” 由“馬”、“厽”、“人”和“彡”四个意符组成,是个以義會意字。

5、駿

“駿:馬之良材者。從馬,夋聲。子峻切。”許慎將“駿”歸為形聲字是不完全合理的。“駿”由“馬”與“俊”省寫構成,“俊”有才智過人的含義,古人將人的心智投射到馬的身上,創造出“駿”字。“駿”表示才智超過其他馬的馬,由此產生駿馬義。“駿”由“馬”與“夋”两个意符构成,是個以義會意字。又因“夋”兼声,所以,“駿”又是個亦聲字。

6、驍

“驍:良馬也。從馬,堯聲。古堯切。”許慎將“驍”歸為形聲字是不完全合理的。“堯”可分為“垚”與“兀”,在《說文解字》中,“垚”被釋為“垚:土高也。從三土。”“兀”被解釋為“兀:高而平也。從一在人上。” “垚”與“堯”其實為古今字。都是高且大的意思。“驍”由“馬”與“堯”構成,其意為高而壯的馬,即良馬。“驍”由“馬”與“堯”两个意符构成,是個以義會意字。又因“堯”兼声,所以,“驍”又是個亦聲字。

7、驕

“驕:馬高六尺為驕。從馬,喬聲。舉喬切。”許慎將“驕”歸為形聲字是不完全合理的。在《說文解字》中,“喬”被釋為“高而曲也,從夭,從高省。”“夭”被釋為“曲也,從大,象形。”“驕”取“喬”高的意思,意為高達六尺的馬,故“驕” 是個以義會意字。又因“喬”兼声,所以,“驕”又是個亦聲字。

8、馼

9、驷

“驷:一乘也。从马,四声。息利切。”许慎将“驷”归为形声字是不完全合理的。“驷”的右边的“四”表示四匹马,古代称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为一乘,所以,先民就采用借代手法,用局部的四匹马来表示整体的一乘。故,“驷”是个以义会意字。又因“四”兼声,所以,“驷”又是個亦聲字。

10、颿

“颿:馬疾步也。從馬,風聲。符嚴切。”许慎将“颿”归为形声字是不完全合理的。“颿”的右边是“風”,许慎将“風”释为“八風也。風動蟲生。從蟲,凡聲。”其实,“風”是个会意字,外面的“凡”象八风之形,与下面的“蟲”合意为“風動蟲生”。后来,“风”被引申为“像风那样快”,所以,“马”与“风”合在一起,表示“马跑得像风一样快”。故,“颿” 是个以义会意字。又因“風”兼声,所以,“颿”又是個亦聲字。

11、驅

“驅:馬馳也。從馬,區聲。豈俱切。”许慎将“驅”归为形声字是不完全合理的。“驅”的右边是“區”, 區表示“三个城邑关系密切,“驅”表示“让马从一个城邑到另一个城邑去”,从而引申出快跑和赶牲口的含义。“驅”中的“馬”与“區”皆取义,故,“驅”是个以义会意字。又因“區”兼声,所以,“驅”又是個亦聲字。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说文解字》中的马部会意字共有20个,其中有9个是会意兼形声字。这些马部会意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通过对这些被选取的意符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马部会意字有如下几个特点:

1、集中体现了先民创字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人本位”思想。古人创字之初,他们从人类自身与客观物象中提取主观意象,形成构字元素,再把这些构字元素会合成新字,表达复杂的词义。

2、以具象表达抽象的形象化特点。这些马部字的意符基本为象形字,几个象形字符合起来表抽象的词义,所以这些马部会意字的意义多形象、直观、明了。这也体现了先民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历程。

3、整体意合的特点。构成这些字的意符没有确定的形式与顺序,它们之间的意义组合讲求的是整体意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自主把握与整体理解。

4、亦声字的出现说明人们在创制会意字时发现了意符不仅可以表意,还可以表音,为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也体现了先民概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许慎.说文解字 [M](大徐本).中华书局影印,1963.

[2]许慎.说文解字校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王玉新.汉字部首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7]窦文宇, 窦勇.汉字字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8]王亚凤.《说文解字》的以义会意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9]肖其锋.会意字组合方式及其生成机制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10]吴会灵.会意字及会意结构管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1—153.

[11]王红霞.会意字及会意方式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5—107.

Abstract:Mr.Qiu Xi-kui thinks the ideograms of an ideograph may be pictograph or meaningful symbols.Based on Mr.Qiu’s understanding of ideograph, this paper is aimed at studying the ideograms of the ideographs with the radical “Ma” in “ShuoWenJieZi”and their way of combination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estors’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ancient culture related to “Ma”.

Keywords:Ma; ideograph; ideogram; pictograph; meaningful symbol

AStudyonIdeographswiththeRadical“Ma”in“ShuoWenJieZi” (AnAncientDictionaryofChineseCharacters)

DONG Yan-ping,WANG Qi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H121

A

2095-7408(2014)02-0082-04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汉语‘马’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 (2013y577)。

2013-12-25

董彦屏(1977— ),女,重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许慎会意字说文解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许慎文化园简介
许慎德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游许慎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