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自豪·悲悯
——评曾令云长篇小说《兴云街》的故乡情怀

2014-04-10 04:50尹宗义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龙云卢汉昭通

尹宗义

(昭通市教育局, 云南 昭通 657000)

“《云兴街》就是二十世纪昭通生活的‘风俗画卷’,是二十世纪昭通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160万字的《云兴街》,从1930年初写到改革开放后,60多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一条街道上,演绎了龙云、卢汉建设云兴街、文化大革命后的悲欢离合、改革开放浪潮中的起落翻覆等故事。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人性在岁月的年轮中镌刻,情感在字里行间中交织。拜读这个鸿篇巨制,深切感受到作者在心怀感恩地写作,充满豪情地抒写故乡,同时也对亲人的苦难怀着深深的悲悯情怀。所有的思想情感,都汇集到脚下的土地,心中的家园。故乡情怀如满山的杜鹃花,芬芳绽放。

一、心怀感恩地写作,回报桑梓,教育后人

“对一个作家而言,故乡就是他们精神成长的摇篮,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乡民乡情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创作。”[2]无论是真正意义上的故乡,还是心灵深处的精神故乡,都是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抒写的主要对象之一。高歌故乡,略表感恩之情。新生代作家吕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写作。”[3]台湾女作家张晓风饱含感恩之心写散文。[4]琦君也是以感恩之情来创作,抒写对于母亲以及诸位亲人、朋友的回忆。[5]

昭通作家曾令云,也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写作。他不但具有浓浓的故乡情怀,而且一生都在抒写脚下这片热土。他已创作出版了12部长篇小说,其中《龙卢演义》《姜亮夫》《豆沙关》《罗炳辉》《龙氏家祠》《李家花园》《小草坝》《乐马厂》和《云兴街》等,都是直接抒写故乡的人和事,以文字再现昭通的历史风云,以创作的背影诠释了热爱故乡的真谛。近千万文字砌起的金字塔,不仅只是著作等身的标志,而且是敬恭桑梓的宣言。近古稀之年的曾令云,老当益壮,不坠家乡情怀,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了《云兴街》,这份赤子情怀,一览无遗。作者心怀感恩地写作,在昭通是绝无仅有的。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根植在感恩的心中,这份磅礴的炽热的感情,唯有长篇巨制才能略表一二。

作者写作本身是一种感恩行为,而小说内容本身,更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令读者获得了感恩的教育。他的一部部巨著,都是一本本相当成功的教材。《云兴街》上卷主要描写龙云、卢汉建设云兴街的故事,表现的就是英雄对故乡的感恩。他们要把昭通打造成“小昆明”,就是回报故里的最好诠释。他们心怀感恩,亲人们也是感恩戴德,“称赞龙云、卢汉为昭通老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舒崇承请王玉琢雕琢了“松乐胜境”,作为龙氏家族不朽的丰碑,表达百姓对龙云的敬仰与感激之情。同样,给卢汉琢传世的摆件,也是要表达感恩之情。

龙志桢教书育人,移风易俗。创办了志祯小学、昭通女子小学幼稚园、炎山回龙场小学,修建了孤儿院,资助麻风医院,修建了龙公荫河,创设了女子十县联合中学,创设糖厂,主持修建了龙家祠堂,还设立集市贸易,招募昭通、永善、巧家等地的农民开荒种地,于地方公益事业贡献很多。她淑德善行,流惠桑梓,用她的一生回报父老乡亲,父老乡亲也永不忘她的恩情,以修建牌坊来表达纪念与感激之情。作者通过塑造这些人物,来表达感恩之情,教育民众,用意深远。

小说描写感恩的故事比比皆是,文中到处跳动着感恩的心,洋溢着感恩的情怀。舒崇承奉父命回昭通,大手笔地设计了云兴街的修建蓝图。王七医生作为四川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毅然放弃学校的挽留,回到缺医少药的故乡。他说:“我得回去,桑梓的父老乡亲需要我。”他又奏响了一曲感恩的乐曲。潘婷婷跟随玛丽恩师学习英语,接受了十多年的正规教育,获得满肚子学问,就是要“为生我养我的桑梓父老服务”。她的美丽,不仅只是外表,还在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刘趣川在走投无路、极度困难的时候,舒崇承扶危济困,刘趣川要以多杀几个日本鬼子来报答恩德。这一曲感恩的歌,唱得地动山摇,慷慨激昂。

作者在一路高歌感恩的同时,也理性地看到自私、偏激地感恩的错误。因为赵家是龙家的救命恩人,龙绳曾心怀感恩,包庇赵顺财干一些为非作歹的勾当,成为昭通的祸害。这种自私的感恩,害人害己,作者旗帜鲜明地作了批判。

作者心怀感恩地写作,以作品回馈桑梓,以思想教育亲人。无论是作者辛勤写作的背影,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感人故事,都是对感恩的最好注解。作者心怀感恩地写作,读者也心怀感激地阅读。在感恩的平台上,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我们的情感得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得以深刻。

二、充满豪情地抒写,赞美家园,扩大影响

从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的角度,黄希庭提出自信是健全人格重要组成部分。[6]自信所体现出来的豪情,有对自身成就的豪迈,有对祖国民族的骄傲,还有对故乡的热爱。曾令云抒写昭通的这些长篇巨制,都流露出了对故乡的热爱,体现了作为一个昭通人的豪情。比如《乐马厂》,作者充分利用联想、夸张、虚拟等手段,突出了鲁甸朱提银的重要的历史位置。“鲁甸朱提银的开采冶炼,始于春秋、兴于汉代、鼎盛于清朝,雍乾时乐马厂云集了10多万人开采。朱提银支撑了明清两个王朝很大一部分江山,这是历史对鲁甸朱提银的基本看法”,无论是从历史悠久、规模巨大,还是从巨大作用,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之情。作者始终怀着一颗对故土赤子之心,将故乡夸大成到处都是银子,俯拾皆是。作者也虚拟了鲁甸挖出了整块银子,重量惊人,居世界第一。刘建华在《序》中这样写到:“今天,基于对历史的敬重和对文化的冲动,当地人开始重拾看不见的银子,想用它们的褶褶光辉,照亮一条通常被命名为历史文化的隧道,再用剩下来的光亮,照见美好前程。”[7]敬重与冲动,不仅是客观再现历史,而且是进行了合理的艺术虚构,也正是在这些艺术虚构里,让读者看到了故乡的绚丽,听到故乡的不朽赞歌。

“秦开五尺道,中原文化融入昭通,昭通成为了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桥头堡,家乡在历史上的辉煌于悠久的开发,更渊源于这钟灵毓秀、底蕴深沉的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勤劳智慧的人们……”在《云兴街》中,作者更是一只金凤凰,站在高高的凤凰山,引吭高歌。高歌璀璨的历史,风云的人物;赞美渊博的文化,学贯中西的学者;褒扬风土人情,名山大川。其中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与感恩之情,相得益彰。

龙云主政云南17年期间,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卢汉,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与龙云一起主政云南。毛泽东慰勉他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义,你就是黄花晚节香。”[8]除了龙云卢汉,还有罗炳辉将军,他从奴隶到将军,屡建战功,成为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另外,还有邹若衡、张维翰、曾万钟等等。他们是昭通的骄傲,作者在抒写他们的时候,倍感自豪。文中,作者反复说昭通是这些风云人物的衣胞之地。作者抒写他们的丰功伟绩,其实就是讴歌生他们养他们的桑梓。在龙云、卢汉的关心支持下,昭通被打造成“小昆明”,成为云贵川交界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重镇,这是何等的荣耀与自豪。他们作为彝族同胞,他们的成就就是彝族的自豪,作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少数民族(彝族)的自豪感,着重描写了彝族的豪情壮志、衣食住行,从中流露出豪迈之情。

龙云卢汉这些英雄,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爱国精神在无形中激励着家乡的人们。国难当头,昭通人们奔赴前线,杀敌报国,英勇就义,可歌可泣。家乡人爱国爱家、英勇无畏的伟大情怀,令人敬佩不已,自豪不已。

军事政治的风云人物令故乡人自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让家乡倍感骄傲。姜亮夫,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他是昭通人杰出代表,作者在小说中高度褒扬。姜家作为书香门第,每一个人都是翘楚。作为省立第二师范(后为昭通市一中)第二任校长的姜思敏,正派有为,学贯中西,爱生如子,也是昭通人的骄傲,作者大笔抒写这些教师、学者,留下了不朽的颂歌。同样,富可敌国的李耀廷,开办石油开采公司、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丝厂、轮船公司、信记钱庄,被誉为“西南工商巨擘”。他毅然资助孙中山在上海发动起义,“高瞻远瞩”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更让家乡人自豪不已。

“人们谈论风景,特别喜爱谈论家乡的山水形胜;谈论历史,特别喜爱谈论家乡的杰出人物,赞美他们对历史(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贡献,并且常常引以为骄傲和自豪。这种文化心理表明,一个地方的山川风物,历史人物对当地人民的影响具有一种难以估量的潜在力量。”[9]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让人热爱。如果说《云兴街》是曾令云奉献给大家的饕餮盛宴,那么,喝美酒就应该像彝族同胞那样,用大碗来喝,方能品出其中的豪情。桌上的每一样菜,以骄傲调味,也需要大口地吃,才能嚼出故乡的自信。在这场盛宴上,昭通四门(抚镇门、济川门、敉宁门、趣马门)是头道菜,出手不凡,意味深远。随后一一端上来的,清官亭、省耕塘、园宝山、利济河、葡萄井、望海楼,哪一样不是大餐。每一个景点,意蕴丰富,叹为观止。即使是小吃,也令人垂涎三尺。文中描写了洒渔的米,浓郁清香,沁人肺腑。每一颗米饭都是竖立起来的,白得发蓝,亮晶晶的。二刀肉、烟熏火腿、一窝羊,哪一样不是佳肴。大家吃了后,不禁感叹:“那种惬意和自得,就是当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

曾令云手握大笔,高唱赞歌,抒发对家长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读者沉浸在豪迈的感情里,无比惬意,无比骄傲。对于故乡,我们要感激,我们也要自豪。在这一曲最豪迈的赞歌里,昭通通过一条街的折射,熠熠生辉。乌蒙山这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令世人驻足仰望。

三、饱含悲悯写作,同情苦难,鞭挞罪恶

昭通作家大多从民间底层走出来,对小人物的艰难生活有最真切的体验。即使部分作家通过文学改变了生存环境,但他们的亲朋好友,还在苦难中挣扎。他们对苦难的民众具有一种天生的零距离的理解、同情,通过作品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同情、关爱,表现出悲天悯人的真实情怀。曾令云作为昭通作家群里的元老级人物,抒写苦难,表达悲悯,也是他的一个主旋律。在《云兴街》中,他同样以一颗伟大的爱人之心,怀着普世之爱,怀着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对家乡亲人的一切苦难和人生的种种悲剧,同情着,沉痛着。他始终对底层生活进行悲悯抒写,其悲悯精神主要体现在社会性悲剧上。

作者客观地颂扬了龙云、卢汉的丰功伟绩,但也尖锐地批判了“官二代”为非作歹、助纣为虐的丑陋行径。龙绳曾手握昭通的兵权,依仗父亲的威望,帮着赵财顺买门面来开烟馆,开妓院。他们不但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且还容不下厚道、老实、人缘好的邻居——过街楼的开茶馆的王正发。他们抓住孩子打架的事儿,趁机收买警察局长刘麻子,逮捕王正发的儿子;他们还收买法官,让法官弄虚作假,栽赃陷害。通过赔偿巨额罚金,让王正发家破人亡。“官二代”不可一世,小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充满正义、同情的家乡人们,义愤填膺,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将王德元、杨藻抓出来游街示众,最终撤消原判。作者在赞美家乡人们正直英雄英勇的时候,也流露出他对苦难群体的悲悯之情:“赵财顺在龙绳曾的操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打赢了官司,当天就在朱提楼摆下三十桌酒宴,弹冠相庆,真是忘乎所以。而王正发一家则陷入了苦难的渊源,王母几次昏厥过去,要不是昭通神医杨芝卿的济世堂就开在过街楼附近,忙着取来速效救心丸服下,搞不好王母一命呜呼了。”在对比,作者鞭挞了邪恶,同情了卑微。

能勇于直面英雄背后的阴影,是何等的正直、英勇。“官二代”杀人放火,胡作非为。龙绳曾搞强权婚姻,作者通过“姜思敏”之口,作了批判:“他(龙绳曾)与潘婷婷的结合,让昭通民众看到的是权势和罪恶。”所以,他们大婚那天,姜思敏没有赏脸,以此表明他的态度,来为舒炜和潘婷婷伸张正义。

好色的卢邦基在国难当头之际,还追求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他与龙绳曾重金请来秦湘君,天天寻欢作乐。他利用金钱与强权,霸占了有夫之妻秦湘君,害得杨宝琏家破人亡。秦湘君最后吞金条自杀,杨宝琏惨死街头。在杨宝琏凄凉、哀婉的胡琴声里,作者给予了深深同情。悲悯之情,如熊熊烈火,照亮了苦难的心,也焚烧了邪恶。作者越同情苦难的人,就越鞭挞罪恶。

在强权之下,卑微的民众处于苦难,令作者同情。而国难当头,民众在苦难中,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也令作者悲悯。溃败下来的远征军,大势掠夺百姓的家财,害得刘智昆他们有家不能归,只能流浪他乡。作者怀着人道主义的温情,悲悯地注视着处于悲惨境地的人们。作者抒写苦难,表达悲悯情怀,以同情的姿态、尖锐的嘲讽、冷静的思考,积极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希望文学能给予苦难的人们带来温暖、希望,看到生的光明,爱的绚丽。在改革浪潮之中,家乡人民走上了幸福之中,过上了好日子。苦难之后是幸福,悲悯之中见希望。

总之,在作家的眼里、心里,底层群体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他不仅叙述底层群体的苦难人生,刻画了小人物的形象,而且以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情怀,表达悲悯、忧愤情怀,抒发救世情怀。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昭通作家这样倾心、着力于苦难的描述。苦难对于昭通作家群来说,是再现生活的广阔舞台,是滋生想象的肥沃土壤,是受伤的心灵最终的归宿,是回溯故土的精神隧道,是抒发悲悯情书的平台,是表达救世情怀的形式。

[1]杨应楠.风雨云兴街(代序)[G]//曾令云.云兴街.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黎鑫.“怀乡之歌”的吟唱——论萧红和迟子建小说的故乡情结[J].群文天地,2011,(21):193—194.

[3]陈平.我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写作——新生代作家吕晶访谈录[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0,(7):6—7.

[4]李小红.情至深处方为文——张晓风散文创作论[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32—34.

[5]李小红.岁月有味,故乡深情——琦君散文创作简论[J].名作欣赏,2012,(36):93—95.

[6]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6):5—9.

[7]曾令云.乐马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8]百度百科.卢汉[EB/OL].http://baike.baidu. com/link? url = g04K0bXalw57eObwvuJRXLKj0izuRL1CaudcXijNYOWjuzzdvDpt -10ucVasCjVD_5jtaTffimznJOZgXI9l-4Rq0KbV4FRZ8mTW8PN5TMLEqdx6RHDyzOmw8wjIScxA.

[9]程发义.唐诗与襄阳[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89,(01):74—79.

猜你喜欢
龙云卢汉昭通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URANS simulations of the tip-leakage cavitating flow with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procedures *
Some notes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rror analyses of the attached turbulent cavitating flow by LES *
卢汉与云南起义
还原·拼接·延伸——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的新阐释
龙云政府与云南金融近代化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