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

2014-10-12 01:01
东岳论丛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

尹 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

工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

尹 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

目前,中国工业设计缺乏创新能力和领军型设计企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政府决策机构和企业经营者对工业设计认识的片面性造成设计机构发展幼小、畸形,大量高端设计服务被外资设计机构垄断;工业设计教育不能培养出合格的设计师,造成产品设计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被迫走向相反的两个极端,这种现象又反向制约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投入;总结这些现状中的问题,根源在于设计教育发展不健全。完善设计教育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普及大众设计教育、高校设计教育创新、开展设计领导力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工业设计教育质量,进而改善我国工业设计现状,发挥工业设计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业设计;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大众设计教育普及;产业结构

一、引 言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反思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土地换项目,资源换GDP的工业发展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仿制、代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在危机面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数据显示:只要人民币汇率上升3%,加工制造业就要失去50%的利润。出口退税的取消、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压力等因素构成了对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地位的威胁。这场危机的冲击波对我国的影响可谓来势凶猛,2008年上半年6.7万家以上的中小规模企业倒闭,仅纺织行业即倒闭一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困境;2008年前3个季度,仅广东省就有6800多家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年底时,已有1/4的港资企业倒闭,其中包括世界玩具代工制造商“巨无霸”——香港合俊集团。104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315.5亿美元,比半年前春交会减少近 70亿,五年来首次下滑。中国传统大宗出口产品:机电、玩具、家具均遭遇“寒冬”。105界广交会出口成交额 262.3亿美元,比半年前秋交会再减少53.2亿。这对于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二、外贸依存度已达60%的中国经济来说,形式是严峻的。近几年的订单虽然上升,但价格却下降了9%。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平均利润仅为2%—3%,电子行业约为4%。外销家电几乎都在微亏的边缘,造成中国制造业深层结构的重创,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图1 全球价值链7环节

除此之外,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的优势基本处在附加值很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图1)。世界制造业价值链包括产品开发战略、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制造装配、物流、营销战略和服务7个环节。跨国企业把附加值最低的“制造装配”一环放在中国,而把其他六个高增值环节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如何转“危”为“机”,在价值链中赚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工业设计应该在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我国著名工业设计专家柳冠中教授指出:设计应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除科学和人文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根据美国工业协会的计算:在工业设计上投入1美元可以带来1500-2500美元的销售收益。日本索尼,韩国三星和美国苹果公司等成功企业都是用工业设计引导其产品战略,树立其产品形象和品牌价值,造就了世界著名企业。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低端发展模式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合力影响下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朱焘理事长向国务院呈送了“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温家宝总理在“建议”上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至此,发展工业设计被纳入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层面。

二、我国工业设计现状

工业设计是集艺术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等众多领域于一身的综合性、实用型专业,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性。工业设计也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纷纷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建立工业设计园,以求短期内用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产业的转型。但是,现有设计企业的整体规模处于“散、弱、小”的状态,缺乏创新设计能力和领军型设计企业;由于设计师知识结构单一,以及制造企业长期形成的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我国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设计模仿”的低级阶段,阻碍了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工业设计现状中的具体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介绍:

1、企业层面

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工业设计被认为是对产品外观的“涂脂抹粉”造成大多数企业负责人重技术轻设计的观念顽固。每年国家扶持自主创新的经费主要被企业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中,对设计创新方面投入有限。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结合,再好的技术没有工业设计的推动和完善也无法转变为成功的产品。在企业管理者的观念里,设计创新严重滞后于技术创新,众多专利技术不能通过及时、合理、专业的设计转化为消费者需求;已经转化的产品,由于缺少合理设计,造成功能体现不充分,影响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导致商品价值和企业品牌贬值,最终影响的还是技术创新的价值。

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强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制造业在许多领域还是处于模仿和跟风阶段,进行低层次的竞争。从观念上,许多企业把设计理解为促销手段,追求式样的新奇与视觉的刺激,还未将工业设计纳入到产品战略层面考虑。许多制造企业热衷于代工,设计和销售两头在外,不依赖国内的工业设计,只是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世界上许多一流产品都标有中国制造,但产品设计不是中国的。以钟表业为例,世界钟表总产量的80%在中国,但中国只占世界钟表总产值的10%;然而以钟表业闻名于世的瑞士生产的钟表只占世界总产量的3%,却能占有总产值40%的份额。

大部分企业把设计投入看作成本,而非投资。重销售,轻设计,导致设计机构成长缓慢。例如:有的设计公司接到的空调设计费用不足5万元。设计公司也要生存,微薄的设计费不足以支撑完成一项认真的设计,往往流于外观设计。制造企业在这样的设计服务中也感受不到工业设计的价值。这种恶性循环的关系,对制造业和设计业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图2 消费观念对设计企业发展的影响

2、消费者层面

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投入不够,部分原因来自消费者层面(图2)。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够理性和成熟,选购商品往往走上两个极端:(1)崇洋心理,只认国外品牌。许多消费者都比较喜欢国外产品,这极大地打击了工业设计在民族工业中的发展,以至于许多国内顶级企业的设计订单交给国外的设计机构,以此方式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镀金”。例如国内著名家电企业美的集团每年大概80%的设计订单外包,几乎所有高端产品的设计服务都由外国设计机构承担。(2)廉价心理,产品只要满足基本功能就行。面对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制造企业只能仿制、山寨市场上好卖的产品,制约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和投入,造成工业设计产业长期处于低端发展状态。

3、设计机构层面

我国工业设计机构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设计公司规模普遍在10人以下,类似小型工作室,其主营业务是比较单一的造型设计,综合创新设计能力较弱,一般只能为小型企业或低端制造企业服务。由于该类设计机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品牌观念和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对其设计的价值认可度不高,给出的合同价格非常低,行业利润微薄;再加上业内设计机构之间的恶意竞价,导致整个行业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这种环境迫使一些设计机构不得不先考虑提供服务的数量而非质量,从而不能专注于设计质量的提高。这对国内工业设计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直接阻碍了工业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国外的工业设计机构被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不断进驻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它们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服务营销意识,这是新兴的国内工业设计机构无法比拟的。国外设计机构的涉入使得高端设计服务几乎被外资设计公司垄断。

4、设计教育层面

国内高等工业设计教育经历了大跃进式发展。目前,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由十几所激增到几百所,毕业学生的数量由几百人增加到几万人;规模的急剧扩张致使师资短缺与师资素质良莠不齐,依据专业发展趋势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柳冠中教授指出:与设计教育规模的“非良性过度”形成对照的是设计产业的幼小或畸形。设计教育规模与设计产业发展处于严重失衡状态,造成我国设计业两端大、中间小的模式,即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的增大,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

三、对设计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工业设计生态之所以是今天的现状,表面上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但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汇总于设计教育理念的陈旧。政府决策机构和企业的经营者对工业设计认识的片面性,源于设计教育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不够普及;我们的高等工业设计教育不能培养出合格的设计师,造成产品设计与国外差距较大,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被迫走向相反的两个极端,这种现象又反向制约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投入;一直以来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过于针对工业设计的专业性,而忽视了其普及教育的价值,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及学科背景单一,尤其缺乏领导力的培养,不能胜任设计机构经营者的角色,造成现有设计公司“散、弱、小”的局面,致使大量高端设计服务被外资设计机构垄断。为了提升我国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设计教育也需要创新和完善。

1、普及大众设计教育

尽管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但教育资源多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小学设计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工业设计在大众中的普及。

设计普及教育属素质教育范畴,它是专业设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准确地说,设计教育分为设计师教育(designer education)和设计受众教育(design-user education),两者相辅相成。后者是非专业性教育,是普及生活美学的教育过程。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可以从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程度上反映出来。现代设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设计师,而且肩负着提高大众设计文化素质的重任,是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即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平民教育”。设计普及教育的目标是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懂得设计,如同懂得一门语言,当然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成为专家,只要达成理解和共识,实现交流,就会提高生活的质量。

公民设计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对中小学生进行设计普及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审美水平,对于国家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著名美育教育家罗恩菲德教授在其《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通过研究为青少年开出了艺术教育方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课程是设计或与设计有关的课程,包括剪贴、陶艺、服装、建筑、环境、装潢、机械、园艺、摄影、招贴等丰富多彩的诸多方面。

设计教育的普及还应该注重连续性和广泛性。一个完善健全的基础教育体系和广泛普及的设计素质教育,会对设计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走入专业设计的培养之路,造成大学教育承担起“打基础”的初级设计教育任务,而且面临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带来的教与学双方的不适应。中学阶段施行设计教育普及不仅关系到设计意识和观念培养,而且也有行业认同、兴趣培养、自我发现的作用,由这一过程自然显现出来的优秀学生更适合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是设计教育链条的一种自然合理顺延,从而提升整体设计教育质量。

2、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模式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艺术、工程技术、社会学、心理学,营销与管理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工业设计教育也具有了跨学科的特征。应该在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将各种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工业设计师需要的不是固化的知识,而是多学科的文化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工业设计师跟上社会发展变化的保证。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使设计师更好地适应专业需求的发展,成为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创新型设计人才。要想培养创新设计人才,必须建立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1)围绕专业核心课建立课程群

图3 产品设计课程群

现行的教学模式把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笼统地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造成课程内容衔接不紧密,这种教学安排导致同学不能直观感受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在专业课学习中往往不能运用基础课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课题中的问题。围绕核心课程把相关设计基础课和理论课组成课程群。以产品设计课为例(图3),根据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协调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和讲授内容,统一备课,整体教学。把以前被人为割裂开的课程体系集合成相互联系,先后有序的整体,使课程彼此联系紧密,提升教学效果。用1-2个课题项目贯穿整个课程群的学习过程,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而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后怎么用,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设计前期阶段,使同学了解到设计理论课(设计管理课程)对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设计发展阶段,让学生用表现技法课程学到的技能开展设计方案发散;用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知识配合产品设计课程完善造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型课程用来实现设计方案。

(2)构建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教育模式

综合性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力求创新,打破传统的、以单一学科组织教学的方式,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编组学习。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为中心,围绕系列性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讨论与思考过程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教学内容采用研究型教学和以主题研究项目为载体的实践环节相结合,突破知识传授型的教学传统,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教师、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设计师组成具有复合型经验的指导团队,从不同视角为学生讲解产品创新设计理念和案例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地把设计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设计实践中。

3、建立设计领导力教育

我国工业设计对经济促进作用的乏力以及设计企业发展弱小的内因源于从业人员设计领导力的缺乏。什么是设计的领导力(Design Leadership)?对企业而言,设计的领导力就是正确引导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指导企业各种设计活动,确保设计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能力。对于那些以设计为导向的企业来说,更是这样。而设计领导力的构建,有赖于设计的领导型人才。

设计的领导型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必需具有基本的领导才华,包括远见卓识、洞察和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责任感和个人魅力;还必须理解设计的原则、方法、观念;善于将工业设计专业的创造能力有效地参与到构建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进程之中,将它们清晰地传达出来并确保其顺利实施。

如何通过设计教育来造就设计的领导型人才?首先,设计教育者应该具有超前的意识,在专业设计教育的体系中贯穿设计领导力的教育和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将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与管理、市场及战略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另外,在教学安排上以课题项目为引导,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编组学习,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管理能力、领导才能。

在欧洲、美国的大学,设计领导力的训练已经得到广泛的实施,典型的方法是由设计学院、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共同组织设计课题组,以训练学生设计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这种教学形式甚至是校际间的合作。例如,芬兰赫尔辛基商学院、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和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就共同成立了一个多学科的设计训练中心,提供相应的学分和学位。

设计领导力教育在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还是空白,应该向先进国家吸取经验,完善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设计界的领导型人才,全面提升工业设计在社会各层面中的作用。

四、结语

工业设计是人类设计创新能力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体现。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产业经济由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过程中,工业设计将对我国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和地位,发展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我国现有工业设计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工业设计教育势在必行,普及大众设计教育、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创新和培养设计领导型人才是全面提升工业设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1]Jonathan Cagan,Craig M.Vogel,辛向阳、潘龙译,《创造突破性产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装饰》,2005年总第141期。

[3] Ulrich,K.,and S.Eppinger,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McCraw Hill,New York,2000.

[4]Robinson,R.and J.Nims,“Insight into What Really Matters”,Innovation,IDSA,Summer,pp,18- 21,1996.

[5]李怡,柳冠中,胡海忠:《中国设计产业需要自己的知名设计品牌》,《艺术百家》2010年第1期。

[6]邓丽:《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振兴——以成德绵经济带为例》,《中南财经财政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7]傅志毅:《对工业设计素质教育的构想》,《装饰》,2002年第7期。

F244

A

1003-8353(2014)06-0153-04

尹虎(1974-),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工业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