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再发展问题研究
——以双丰电子公司科技创新转型实践为例

2014-10-12 01:01尹文清唐晓刚
东岳论丛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科技人才

尹文清,唐晓刚

(1.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2.威海双丰电子公司,山东威海264209)

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再发展问题研究
——以双丰电子公司科技创新转型实践为例

尹文清1,唐晓刚2

(1.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2.威海双丰电子公司,山东威海26420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科技型企业得到了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群体。然而,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不强,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本文通过对双丰公司在科技创新转型实践中探索及发展过程的剖析,针对民营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难题,提出解决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策略,以期破解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困境,保证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驱动;转型

一、引 言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著作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理论得以不断应用与发展。创新理论属于系统创新,郭晓川曾指出“将创新视为是一个多维的、非线性的网络系统”。企业创新则包含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及销售创新等内涵。其中科技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任何企业如果不能主动积极地去进行技术创新就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及壮大。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名言“不创新,就灭亡”。不过,怎样的创新才能使民营高科技型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加强创新管理,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法律、政策、文化等与之配套。

二、民营高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2012年非公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自2007年以来,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1.6%。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贡献超过了50%,GDP所占比重超过60%,就业贡献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了90%,承担75%以上的技术创新活动,拥有约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中,民营高科技型企业尤为突出,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的群体,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拥有的科技成果资源不断丰富,人力资源队伍的不断壮大,基本可以支撑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合作创新模式逐渐取代模仿创新模式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最佳选择。不过,由于政府引导、资源配置的片面及自身问题导致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威海双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创新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其生存法则,就能走出一条科技创新转型的成功之路。

1、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与机制,为创新保驾护航。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司始终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纳入企业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把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和科技的附加值作为企业生存的途径;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把提高企业效益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使企业成为真正技术创新的主体。

2、利用国际资源,构建科研体系,打造一流的研发平台。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主导产品地震勘探传感器产品由于市场容量的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瓶颈。在这一困境下,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口号,依托市场和技术优势,向更高层次的产业链上游挺进。本着研发平台的建设一定要着眼于长远的理念,公司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及研发中心,创建了山东省传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物探装备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三大省级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11项;累计申请专利86项,授权专利60项。专利实施率达到了90%。为了占领行业领先或世界领先的地位,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不仅市场上要走出去,技术研发上也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的产业创新网络和研发平台建设,同时要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来,于2007年以投资210万美元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建立研发中心,开启了新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工作。经过六年多攻关,已取得重大突破,已完成功能样机试制,很快将完成整体样机制造,不仅能够延伸产业链,而且能够填补国内该产品的空白,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3、引进储备高科技人才,增强创新后劲。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奇缺,职工技术素质不高,根本无力展开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设备创新,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积聚人才、大力育才、合理用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一,制定有利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以人为本,创造一个灵活的人才创新的环境。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类领军人才,为公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表1 对净资产增值率的考核挂钩比例

第二,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这使得科学有效的企业激励制度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凸显。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激励与约束,使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与措施,采取了期权激励这种在世界范围内行之有效的企业激励制度。如《引用期权股票允许企业创新人才参与最终效益分配的方案》和《引用期权股票机制使经营管理层的绩效工资奖励与净资产增值挂钩的提取办法》等期权激励机制,将激励的范围扩大到集团高层领导班子、中层领导干部,包括技术等重要岗位的拔尖人才,规定了具体的与净资产增值率的考核挂钩比例的考核指标。

由于措施对路,科技先导的创新理念已深入人心,企业的向心力与员工的创新意识增强,产品研发速度大大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参见图1)。自1996年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企业规模和效益发展快速。公司以国家863计划MEMS相关课题成果为核心的地震勘探MEMS传感器已通过专家组验收;以微测井装置、多级三分量测井检波装置等为代表的系列化测井装备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承担研制的陆上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样机和工程样机已完成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公司主导产品石油地震勘探传感器已具备五大系列、五十余个品种,产品已覆盖国内各大油田和煤田,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达30%以上。国际销售市场已遍布欧洲、美洲、中东、中亚、南亚及非洲38个主要国家。

4、市场化运作,加大资金投入。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战略意识,营造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的同时,公司加大了对高科技企业的经费投入。为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仅海外的陆上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项目,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已累计完成研发投入7170万元,其中海外部分发生5000万元,主要用于国外研发的人工、试验等日常费用等;国内配套试制、试验等费用累计发生2170万元。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展。

图1 2006年—2013年企业科研项目

图2 2006年—2013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比例

三、制约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

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但民营企业的未来仍面临着体制和制度上等一系列阻碍发展的问题,从双丰公司的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着许多难题,不创新,企业很难生存;坚持科技创新则困难重重,面临着多方的压力和难度。

1、创新的持久动力缺乏。科技创新本身就是风险投资,投资成本大、回收慢,投入的回报预期难以把握。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重销售、轻技术的思想,在资本投资倾向上,也更愿意投向资金回报率高、周期短的行业,如房地产开发项目等。在能够获得现实利益的条件下,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投入资金过少,技术研发缺之严格的论证,创新能力建设仍显滞后;另一方面,虽然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资金缺乏、势单力薄,一旦研发失败,就意味着企业的失败,很难有回旋的余地。更多的民营企业停留在单纯的模仿和引进上,自主创新的意识差。

2、创新的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的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而这恰是民营企业的薄弱环节。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技术人员的流失以及研究项目的失败和知识产权的外流。使企业易于陷入“挖人才—流失—再挖人才”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很难形成一支稳定、持续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缺乏高科技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弱,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

3、科研资金缺乏、投资风险大。无论是一般的民营企业还是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阻碍其科技创新活力的最大因素,就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同样的课题,在申请国家项目上,根本无法与国企竞争,靠企业自身筹资,对一个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来说,资金的压力可想而知。双丰公司海外的地震勘探仪器系统研发项目尽管目前进展顺利,但已投入的5000多万的科研经费,对一个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已是沉重负担。再加上后续系列化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资金的需求仍然较大,未来依然面临技术和市场等一系列的风险,如果研发经费再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仅靠企业自筹,对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无疑于雪上加霜,困难重重。

4、政府的扶持力度弱、政策导向不明。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在从实验研发走向产品市场的过程中,既需要足够的资金、一批科研队伍作保证,又需要充足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做支撑。而现实是政府的政策导向不明确,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扶植力度不足,限制较大,可提供利用的技术信息资源贫乏。同样的陆上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设备的研发项目,身为民营企业的双丰在申请国家项目上,根本无法与大国企、大院所抗衡,只能自筹经费、自行研发;而拿着国家高额经费的大国企研发项目已宣告失败,并停止研发,造成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

四、结论与展望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从来就是伴随着各种困难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当前,受世界经济大气候影响,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遭遇到各种困难。但困难中往往蕴含着新的商机,要正确面对,积极应对,同样可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1、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创新动力。针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民营高科技企业,则应集中力量,在政府引导下选择少数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与其他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开发及技术转移,通过承担国家、省等科研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拓宽科研资金来源渠道,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提高研究开发水平,以实现在具有优势的产业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同时,企业应主动“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切实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走出一条低成本的技术扩张路子。

2、深化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创新活力。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加强科学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创新的活力和潜力,并采取措施吸引和鼓励海外高水平人才,从制度方面确保企业长久的创新活力。吸引和保留高科技及高层次管理人才,为企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解决人才难题。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确保企业自主创新的源源不断的活力。

3、更新管理观念,规避投资风险。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时,要避开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选择在其核心技术的下游进行创新,以避免巨大投入和市场的风险。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前景综合考虑,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创新目标和创新行为,并适时转换创新模式,兼顾企业的近、中、远期研究开发。克服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弱点,灵活地发展合作创新和集群创新,以缩短创新周期及克服科研与生产脱节等问题,改善民营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首先,政府要从融资、税收和政策等方面适当倾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植力度,针对民营企业制定更具操作性的规则和标准制度要求,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其次,政府要引导民营企业整合研发力量,着力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实施特定的减免税政策,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第三,优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环境。尽量给与民企与国企同等的待遇,建立和健全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担保机构,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优化发展环境等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通过国家的扶持帮助民营企业科研项目的研发与成果的转化。

F273.1

A

1003-8353(2014)06-0149-04

本文是山东省软科学项目“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3RKD10001)成果。

尹文清(1966—)女,法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唐晓刚(1967—)男,高级工程师,威海双丰电子集团。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科技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