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微课

2014-10-11 17:56郭翼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群里玩具微课

郭翼

总给家长们上课,总难让他们满意,不是反映次数少了,就是不太对号。有家长打了个比方,说我们的家长课堂是“12码的脚,买了一只14码的鞋子”——既少又大。

看惯了《我爱我家》、《穷孩子富孩子》的家长们,口味高着哩。我只好摸索着把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没想到,几个不怎么像样的视频品评,竟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有家长干脆给起了个名字——《“孩”微课》,并天天盼着续集!

● 偶然间的发现

那是一次偶然,贝贝在粉红色的背带裙外套了件黑色的短外套,连蹦带跳地向我跑来,她奶奶却在后面嚷嚷:“真搞不懂,这有什么好看的,说什么老师就爱这么穿!”我笑了,王老师不就是这样穿的?没想到这小不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我录下了贝贝,并上传到我的QQ群“小不点”,视频后写了一段品评,“贝贝模仿老师衣着还真像,这说明她观察能力强,反应也很快。如果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模仿爸爸孝敬奶奶,模仿妈妈爱劳动就更好了。”群里的家长,马上就有跟帖:“贝贝真可爱,郭老师的话更好。”“这个视频不错,我们希望在这里看到自己的孩子”……

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我何不在群里开设这样的课,既联系了实际,又讲授了家教课程?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就以视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每天早操,吴露总站在最前面,可这两天因感冒去打针,晚来后只能排在后面了。她不愿意,哭着不做操。今天她又来晚了,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生气,还推着妈妈说:“就是你害我来晚了的,我就要站第一个,就要站第一个……”妈妈怀着歉意对我说:“这孩子在家就这样,什么事只能听她的,郭老师,要不今天就让她站在前面吧?”我坚定地摇摇头:“这样不好,今天如她所愿,下次她还会这样!如果个个孩子都这样,老师怎么办呢?”

我请家长先回去,却把吴露搂在怀里,帮她擦干了眼泪:“早上打针疼不疼?”“不疼,我都没有哭!”她自豪地抬起头。“哟,真勇敢,我相信你马上就会好的。”“护士阿姨说我只用再打一针就好了!”“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操,病会好得更快!”“老师,我想站在前面!”“站后面有什么不好吗?”“若前面老师能看见我,可以得表扬!”

原来是这样呀!我发现了这个案例带来的教育契机,立即用录像机补录了这个故事。不同的是,故事中的露露用了化名“灵灵”,脸上也带了个面具。我将这段视频上传到“小不点”群,并在视频后放上了两个思考题:A.孩子想得表扬,该不该?B.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地展示自己?

视频一上来,就引起了围观,竖大拇指的、献花的、鼓掌的……好不热闹。家长们的支持,让我更清醒了,这种以孩子为中心,以他们的真实故事为载体的家长课程,还真接地气。那天,网上的家长们“拉”住了我,好久好久我都下不了网。不能下网的我,顺势讲了一节“家长课程”,详细地解读了奥地利教育家斯坦纳的话,“孩子通过观察我们来学习,我们的为人处事处处在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真正的自己。”

讲完后,我在群里写道:“是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我们的确是关注的焦点,他们也的确看重我们的关注。不想站后排而哭闹的灵灵,其实并没错,错的是我们大人的思维不该被她的要求轻易牵走,而且一牵到底。当孩子哭闹时,我们有必要舍得一点顺应,但第二步就要小心矫正他们了。其实培养孩子,重点在于矫正我们自己的心态,矫正我们自己的情感。只有给出正能量,而不是迁就他们,才能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段视频以及后面的讨论题,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本班家长参加了热议,外班的好多家长也要求进群学习。其中刘忻的爸爸还给这个视频起了个名字,说是叫“‘孩微课”。

我发现,这个“‘孩微课”,还真好。它不仅以孩子的活动为载体,吸引了广大家长的参与,而且还落实了《家长课程》,让我们的教学更接近幼教的实际。

● ‘孩微课的探索

“‘孩微课”的成功激励了我,我想,既然孩子及家长都这么喜欢“‘孩微课”,我何不展开进一步探索?何不把这种课程从园内拓展到园外,走进小朋友们的家?家长们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不就能随时跟踪我们的课程,也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随时配合教育吗?

我开始思考这种“‘孩微课”。认为它有这样几个特点:①微视频是主要载体。②一次只用一个主题,主题不必太大。③视频后要链接思考题。④有必要的理论给予支持。⑤班主任必须在线进行辅导,参与并引导讨论。

要注意的是,视频中出现的孩子是正面形象时,可以用真名,如果是负面形象,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需要使用化名,并给孩子带上动物面具。

这种“‘孩微课”,不仅教师可以讲,家长也可以当“教授”。前不久,我就用“‘孩微课”,与家长进行了一次互动,让他们也现身说法讲讲这种“‘孩微课”。

每天,孩子们都会把玩具到处搬,如“娃娃家”的玩具搬到“小医院”、“结构区”的玩具搬到“科学角”……老师们认为不同区域的玩具可以让孩子们混在一起玩,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在自由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玩具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有老师说:“能不能让收拾玩具也变成游戏的延续?这么混乱的场面,该怎么收拾啊?收拾玩具是谁的工作,是老师的还是孩子的?”

我在群里提出了这个问题。第二天,“小不点”群就上来了一段视频,说的就是刘勤在家玩积木的故事。父子俩游戏结束后,地面上撒了一堆积木,奶奶喊吃饭了,父亲提醒儿子收拾屋子,自己也动手,但不抢着做,他更注重指导、评点。儿子每收拾一件,他就表扬一次……结果,刘勤说,“爸爸,你别动,我一个人收拾就行了。”

“我一个人收拾就行了”,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效果?然而,刘勤爸爸没有就此而止,他在刘勤收拾完后说:“真不错,你看,摆放得多整齐,比爸爸强多了。如果现在把手洗干净,就更好了。”孩子的劳动成果得到大人的肯定,他们就能在这种肯定里享受愉悦;就会继续进行这种劳动。

是啊,这就是养成教育。我对这节“‘孩微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还将这节课在班上播放了,刘勤骄傲极了,全班孩子也羡慕极了。

前天,当时针再次指向四点半该收玩具时,小朋友都涌进了现场,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昨天,更多孩子来收拾玩具了。那些大点的孩子,开始组织小点的孩子收拾。他们把玩具分类,让小点的孩子运送到架子上;他们摆椅子、扫地、为布娃娃打理衣服,不再躲藏和抱怨……看着这井然有序的场面,我的心变得越来越充实,我为孩子们而感动,为我的学生家长而感动,为我们共有的“‘孩微课”而骄傲。

● “孩”微课在前行

被感动的我,为我的班建立了一个幼儿教育博客,许多家长成了我的博友,他们在博客里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坚守“‘孩微课”,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续集。

啊,美丽的“‘孩微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里玩具微课
通缉令
奶茶群里戏精多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金主爸爸的炫酷
一滴水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