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如
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又一次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山东等地区为代表的电子书包实验区,正在进行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变革。电子书包实验探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优势。无论是技术的成熟度,还是数字化学习的接受度,都为电子书包的产生创造了有力条件,所以电子书包项目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教育系统。电子书包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还承载着变革课堂教学的重任,为了项目的健康发展,笔者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对电子书包建设和应用的误区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十大误区,方便广大电子书包实践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误区一:成为解决教育系统疑难杂症的“万金油”
各地在对电子书包的探索过程中,对电子书包倾注了过多的期望,普遍将电子书包作为解决目前教育难题的“良药”,试图通过电子书包的建设与应用,“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变革现有教学方式”,“形成××教育体系”,“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等。这些“高大上”的目标定位使得电子书包项目承载了过多的不属于该项目范畴的教育系统难题,将教育系统多年来积累的“顽疾”强加到电子书包项目上,使得电子书包项目难以落地,给项目实施带来诸多困境,项目建设与应用举步维艰,甚至给实施者带来无从下手的感觉。在电子书包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特色和电子书包特色,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项目发展目标,从而避免出现用电子书包来解决教育“疑难杂症”的误区。
● 误区二:区域推进步调过度强调高度一致
各地在推进电子书包项目时,大多以区为单位成立区域推进领导工作小组,统一招募选定实验学校,在区域层面统一步调,同步实施,采用统一的设备,进行统一购买和统一建设,统一开发支撑软件系统,统一培训、统一应用。虽然采用区域高度一致的策略,有利于区域层面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方案设计,有利于提高设备采购效率,有利于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有利于开展培训和应用工作,但是却忽视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上的学校,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弥补本阶段发展的缺失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同时,也忽略了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得学校实验积极性受挫。在电子书包推进过程中,应坚持多样统一原则,区域层面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功能模块标准和电子书包设施设备的准入标准,在充分遵循区域标准的前提下,学校自由选择、自主建设,从而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 误区三:孤立发展导致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电子书包的重心在于教与学,是学校教育生态中的中心环节,在电子书包实验过程中,在盲目追求大而全之外,还比较容易走入孤立发展的误区。例如,在教务系统排好的课表,需要在电子书包中重新设置一遍;电子书包系统中的学生成绩,需要重新导入学生管理系统、成绩分析系统等;更有甚者,电子书包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命名不规范,导致系统之间数据无法对接共享,系统之间数据无法导入重用,只能重新输入;此外,在区域教研业务中,电子书包教学实验班教师脱离了学科教研体系,被孤立在区域垂直教研业务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电子书包涉及教与学业务的方方面面,在项目设计和实施时,应充分考虑与学校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区域层面业务系统的关系。虽然不能一蹴而就地实现水平和垂直两大业务体系的融通,但至少应该在数据标准、业务规范上打好基础,而且保证电子书包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兼容性,从而避免进入电子书包孤立发展,为学校徒增信息孤岛的误区。
● 误区四:建设、培训、应用相互脱节
电子书包项目包含建设、培训、应用三个核心要素,三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支撑。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常常发生三要素相互脱节,建设了不培训,培训了不用,应用的不是建设的系统,还存在重建设轻培训和应用的误区。电子书包的建设包含终端等硬件设备选购、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硬件设备选购时应遵循适用原则,不能盲目足追求高配置、高性能,而要注重最优性价比;平台建设过程中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规范,所采购的资源如果不遵循便无法实现平台和资源的对接,而目前国内大多数资源都依赖于原有的平台体系,为了完成合同,资源厂商会将平台和资源捆绑销售,从而破坏了项目平台的整体规划,还带来可用性灾难。选购的硬件要兼容平台,平台要能够承载资源,三者相互关联,骨肉不可分。培训是针对硬件、平台和资源使用的培训,培训后便是所建设内容的具体应用,三个要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电子书包的推行过程中,应该顶层设计,系统实施,有步骤地分步实施,避免三要素相互脱节或同步实施,从而有效地推进电子书包项目。
● 误区五:技术过度
电子书包是技术发展的产物,由于电子书包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离不开拥有技术的人,但是如果过多地考虑技术架构、设计模式、云计算等技术问题,则会忽视教学的具体需求,从而走入误区。由纯粹技术主导的人员设计的产品是否符合目前的教育实际?是否符合师生的使用习惯?这样的产品是否经得起一线教师的检验?电子书包所涉及的核心技术问题包含无线网络并发、课堂实时控制技术、离线浏览、学习分析技术、个性化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这些核心技术问题曾一度成为电子书包发展的障碍,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难点被个个击破,逐步解决,因此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都会有办法解决。电子书包的实施者不应将重心放在技术上,而应专注于如何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获取教育系统的实际需求,不断迭代开发,打造完美的教育产品。
● 误区六:对项目风险视而不见
任何项目都有风险,电子书包也不例外,电子书包项目除了一般项目都具备的用户接受度、产品质量、产品进度等风险外,还存在对学生具有视力影响的不确定性、电子设备使用成瘾以及无线网络辐射等风险,面对这些风险,诸多项目决策者选择了搁置、置之不理等视而不见的措施,最终导致了学生家长抵制等现象的发生。对于视力影响的风险,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表明电子设备能够直接导致视力下降,因此只需合理解释就不会存在误解;对于成瘾风险,相信在电子书包功能设计时,只要对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并控制终端设备不可自由安装游戏软件就能解决;对于网络辐射,目前的主流AP设备辐射比普通手机都小,因此也不必担心。由此可见这些可怕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项目存在风险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风险,对于常规风险都有比较成熟的策略处理,对于像对学生的健康的影响等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和家长要尽到充分沟通的义务,学生家长要充分了解电子书包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避免一些不良企图者就此制造事端,产生网络效应,从而使得电子书包项目流产。endprint
● 误区七: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功能
在电子书包的功能设计中,产生了追求大而全的误区,盲目认为功能越多越好,导致无法准确定位核心问题,无法划定电子书包的功能边界,为项目实施设置了障碍;师生在众多功能下无从选择,也给可用性和用户体验带来了压力。例如,将“教研系统”、“数字图书馆”、“家校互动”、“大数据分析”、“学生成长档案”、“教师管理系统”、“班级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等统统纳入电子书包的功能范围。在功能的界定上,可以参考祝智庭教授所制定的“核心、可选、扩展”的电子书包功能建模架构。将所有功能需求进行梳理,明确核心功能,集中人力、财力精心打造,在核心功能满足要求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度考虑可选功能。在技术架构选择上,坚持可扩展性原则,为增加可选和扩展功能创造可能。
● 误区八:资源建设思路陈旧
从上个世纪开始,教育界就开始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时至今日,部分地区在电子书包项目中,依然采用老三件的思路来实施,势必会水土不服,走入了资源建设思路陈旧的误区。我们在前期资源库建设中吃了很多苦头,耗费巨资建设的资源库的使用率低下,教师不愿用,学生不愿看,如果依然用老方法建设资源库势必重蹈覆辙。前期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开发和实际应用脱节,所制作资源结构化程度太高,无法进行二次开发和重用,长此以往导致教师宁肯去网络上搜索也不肯用资源库的资源。在电子书包项目中,应该采取以教师自建为主的资源建设策略,为教师提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工具,而不是直接为教师提供资源。在制作资源的过程中坚持低结构化、支持可重用和二次开发的原则,从而避免资源建设步入误区。
● 误区九:教学应用由“人灌”变为“电灌”
传统教育中存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病,而且目前大部分课堂依然如此,在变革教与学的电子书包项目中,项目决策者为了减少项目风险,直接照搬现有教学模式,将“人灌”变为了“电灌”,课堂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课堂虽然变得热闹了、忙碌了,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善。为了顺利推进电子书包,首先要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分析现有教学流程,设计与新技术水平相符合的教与学的模式,实现教与学模式的流程再造;其次要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特长,恰当地使用技术,充分挖掘电子书包的不可替代性,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及时、互动、高效、富媒体、个性化等特点,将“人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更加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人灌”变为“电灌”降低了项目开发风险,但无法降低项目绩效风险,这样不仅无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还会让参与实验的师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现有解决方案,一定要将项目绩效目标放在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上,从而避免由“人灌”变为“电灌”的误区。
● 误区十:面对面交流改为人机对话
在电子书包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无言的课堂的误区,在课堂上宝贵的40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放弃了面对面的充满生命张力的直接交流机会,转而用电子书包来沟通交流,产生了静悄悄的课堂的奇观。在课堂中师生面对面时,正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传递着生命的温度,有了电子书包后却偏偏要通过机器来进行聊天、讨论。诚然,传统课堂中师生的对话和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总是光顾那么几个“熟人”,教师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思考问题等。在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时,在传统问答环节中,增加了一个利用电子书包记录自己回答内容的环节,利用电子书包的实时统计分析,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回答的效果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兼顾了学生的参与面,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资源的积累,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大数据应用。
电子书包项目涉及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着教育系统内外的不同声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的荆棘与坎坷,一不留神便会步入误区,但走入误区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有效解决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