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主体 兴趣是教师

2014-10-11 05:45白玉景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出题等式竞赛

白玉景

数学学习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新数学课程在注重教学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使所教的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为了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使数学课变成一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几点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意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求知

在学习一年级“估一估、量一量”时,我没有直接去讲,而是对学生说:“过去是教师出题你们答,今天让同学们出题,教师来答。你们随便说一个物体,教师来估量它的长度。”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争着抢着出题“教室有多高、树有多高、黑板······。”对这些问题我都一一作答,学生对教师既羡慕又惊讶。我发现学生对估测产生了兴趣,很想去尝试,就抓住这个机会,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喜新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源泉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如果学生伸伸手就能够得到,那么他就不会有探求的欲望,要想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每一堂课都给学生全新的感觉。

如:认识“米、千米”时,现出一道题目“1-500=500;1000+1000=2”然后问学生这组等式能不能成立,学生感到疑惑,这时我就告诉大家,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办法使等式成立。一个简单的设计,拨动了学生学习的心弦,学生兴趣盎然。

三、让学生尝试学习,体味发现和成功的愉悦

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没有直接演示计算过程,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速加速减的计算方法,自己去探索,然后在小组进行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帮助解决新的问题,对此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性的学习后,不经教师而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得出新知识的结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自己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争胜是学生求知的动力

小学生喜欢搞竞赛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特长,如果自己的“胜利”得到表扬,会激起更大的动力和兴趣。由于在竞赛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所以,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为增加。

例如,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课堂上适当采取3-5分钟时间的小竞赛,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接力赛、双人赛、小组赛等,评比标准又快又准,当场评出名次。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总而言之,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成为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出题等式竞赛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组成等式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我看竞赛
棉和绵
速填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