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感叹:我作文素材的掌握不谓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写出个性独特的佳作呢?其实,如果只是掌握大量材料,在写作中不能把这些材料按文意进行巧妙的组合,没有运用材料的非凡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不切实际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
一、翻出新意,独放异彩
现在一些学生的作文,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灌输多,感染少;说教多,陶冶少,结果学生的作文思维狭窄、题材雷同,千人一腔,缺失了自己的个性。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妨学一学“老帐翻新”的方法。对老题材可以避开老路,重新加工,赋予新的更切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主题,或者打破思维程式,另辟蹊径,创造出新的意境来。常说的“反弹琵琶”就有这样的特征。如“自古伤离别”的情感,众人皆知,但有学生却说《告别不是悲伤》,又如“司马迁受宫刑”的故事,有学生却这样写:
“……史家绝唱光千古,无韵离骚万丈长。”翻遍历史,能受到如此推崇的人寥寥无几,但太史公,当之无愧!
圣主权威没有压垮他正直的脊梁,身体的残缺更激励他勇往直前。他用远超常人的毅力,踏遍中华大江南北,上求于皇家书库,下访于民事传说,竟以不全之体,完成了一部历史,成就了一部历史,传承了一部历史,也最终,融入了这辉煌的历史!
到底是司马迁因那段历史而留名千古,还是那部历史因司马迁而益显恢宏?司马迁记载了历史,历史也记载了司马迁,若无从谈起到底孰重孰轻,那么我只能说,司马迁,他就是一部历史,他也必将与历史共存!”
此文将这一故事重新演绎,站在人生的角度、历史的高度,凸现司马迁的崇高形象。
要想使文章独出心裁,创出新意,还需要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
二、浮想联翩,异彩纷呈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生活中的故事平铺直叙当然会很平淡,但如果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进行构思,就会使文章的内容题材丰富起来。如写实之中加上联想、想象的色彩,虚写与实写,相反相成、相辅相生。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如有学生这样写项羽:
“你一定会留恋的,留恋的是那些策马疆场,豪情万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拼搏的岁月。
你一定会留恋的,留恋的是那些江东父老,竭忠尽智,愿助将军得天下的期待的眼神。
你一定会留恋的,留恋的是那些温莞贴心,忠贞不渝,只盼与君长相守的柔情似水的脸庞。”
以上例子,在素材的处理中用到了联想与想象,从而把相同的甚至是用滥的材料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要想使高考议论文做到异彩纷呈,这要求学生要从表达上多下工夫。现在的高考作文注重内在质量,这是作文的一大进步。这样学生作文可以宣泄,可以传达,可以驰骋想象,思接千载,情通万里。
三、巧用对比,纵深开掘
在平时的练习中,总感觉到学生的作文苍白浅显,没有广度与深度,这是让我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在作文上则不然,有时候需要我们去对比衬托。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将事物放在背景之上来观察、来认识,黑的形象放在灰的背景上,形象会显得轮廓模糊,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黑的形象放在白的背景上,形象的轮廓就会突现出来,就会给人留下极为鲜明的印象。这就是对比的妙处,我们不妨也在议论文上牛刀小试一把。我们来看这几段文字: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了,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生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说为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对比衬托,强有力的支撑了论点,突出了乱世中的美神的形象,使论点的深刻意义鲜明的突现出来。
当下的高考作文议论性文体大有独领风骚之势,要想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议论文,处理好事例对比犹显重要。一则必须典型有极强的代表性,二则必须是同一主题统摄下的同一类事实中截然相反的事例,这样才能比出反差,比出效果,比出主题。
四、具体充实言之有物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却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枯燥乏味。学生作文时也是绞尽脑汁、苦不堪言。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就要做到具体充实、言之有物。
那怎样才能做到具体充实、言之有物呢?让我们来看下面的这篇学生作文:《英雄已逝侠骨犹香》
他是叱咤风云,威风凛凛的骁将,诸侯朝见之时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他又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圣,放歌垓下,虞姬绝舞相和。帐外刃沁寒光,帐内柔肠百结。
他是果断敢行,运筹帷幄的政客,诀杀卿子将军,巨鹿一役破釜沉舟,终成西楚霸王的鸿图大业。
他又是优柔寡断偏听轻信的庸王,鸿门一宴放虎归山,亚父逝去,兵围垓下,终成自刎乌江之憾。
一声壮志绕山梁,一曲悲歌震四方,一位美人传佳话,英雄挥剑斩山河。
项羽的果敢、干练、睿智、豪放,让他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千古传奇。
项羽的优柔、轻信、短浅、野蛮,使他终不能实现取秦王而代之的理想,他的命运也注定是一个悲剧。
上面的这篇文章,从“睿智、干练、果敢、柔情、优柔”等多层面的性格塑造出“骁将、政客、霸王、情圣、庸王”等不同角度的项羽,使这个历史人物丰满的出现在读者面前。
要想使作文言之有物,就要用真心去体验、感受、感悟,说真话、抒真情,发挥创新思维。
作文缺乏个性,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作文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的中心犹如人的灵魂,文章的材料犹如人的血肉。只有个性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才能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因此,希望学生今后写作能在“个性创新”上下工夫,这样才能创造出唯我独有的好文章。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