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李丹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前沿,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运用,具有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形式、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直观演示、视听结合等优点,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呢?
一、初中语文课堂,要抓重点难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常规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平平淡淡,这样教学效率肯定不高。从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提纲携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的前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诉说旅人的凄凉情怀,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秋野黄昏之画面,而这幅画面含义是旅人内在情感存在的外在形式。因此,可先让学生进行再现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藤条携附着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曲清溪,清溪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占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自己……这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这只是表象,而本文重点是表述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当把这些荒凉的萧瑟的景物呈现于学生眼前时,意识的触角也就自然地伸向了旅人的内心深处,深深地体味到了他那旅途的艰辛和他寂寞孤独、悲凉的悠悠哀愁。
二、重视课文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朗读和读后感必不可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文文字的意义、情绪和宗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如高尔基的《海燕》是很富有诗意色彩的抒情散文,字字句句充满激情,在这一课中,就应以读为主,分角色读或男女组读等等,使学生悟出文章的真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把直观与想象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外,优点还体现在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上。现在提倡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好办法。语文教学,课文内容较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板书多,又要求条理清晰的文章。如果按常规教学,教师经常会在讲课讲到最重要的地方停顿下来,在黑板上板书,故讲课时断时续,显得很不连贯。学生也常常顾此失彼,思维常被打断;再有,一节课的时间就四十五分钟,而需要讲述的内容又较多,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板书。这样一来,教师疲于奔命,拼命赶进度,学生也难以接受。一节课下来,讲授的内容既不多,又不透,课堂的时间利用率较低。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教师可在课前做好准备,把需板书的内容做成课件,上课时利用投影屏投影出来便可,省下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便可以从容地驾驭时间,有效地组织教学。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CAI是多媒体计算机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产物,是由软件设计人员和优秀教师合作共同开发出来,帮助或替代执行部分教学任务,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多媒体软件。我在教学中有时从网上下载,直接拿来使用,有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再使用。
总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我们要不断创新的一个课题。要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更多的探索要求我们一直为之去锲而不舍地追寻,我想这样一定会在教学当中找寻到更多的规律与方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做更多的贡献。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