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强磁共振与CT扫描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效果比较

2014-10-11 06:22:32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场强硬膜磁共振

范 辉

河南太康县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 太康 461400

约有45%~65%的颅脑外伤患者发生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1]。ASDH可引发脉压增宽,昏迷进展性加深,强直性偏瘫等,严重时将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手术为ASDH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CT扫描和高场强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血肿的范围[2]。CT扫描具有经济、快速等优势,但其精度存在一定缺陷。而高场强磁共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扫描方式,具有极高的扫描精度,可有效确诊血肿位置和大小[3]。2012-07—2013-07,我院对13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高场强磁共振与CT扫描,分析对比两种检查对诊断ASDH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患者,男86例,女44例;年龄15~68岁,平均(46.2±1.8)岁。交通事故75例,坠落伤49例,重物击伤6例。着力部位:枕部59例,额部32例,侧部39例。18例患者具有昏迷史,意识障碍、烦躁54例,颈强直39例,锥体束征43例,下肢肌力Ⅲ级31例。

1.2 方法 患者均行高场强磁共振与CT扫描,高场强磁共振扫描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仪器选用西门子Novus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设置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横切位SE-T1WI(TR/TE400 ms/8 ms)、FSE-T2WI(TR/TE 4 000 ms/99 ms)、FLAIR(TR/TE 9 000 ms/114 ms TI 2 500 ms)及 FLASH(TR/TE 800 ms/26 ms FA25°)序列。行全颅连续性扫描,厚层设置为7 mm。CT扫描操作如下:选用仪器为GE-9 800型全身CT扫描机,厚层设置为7 mm,电压设置为120 kW,电流设置为120 mA,将OM设置为扫描基线,行持续性扫描。扫描操作由两位以上的专业医师操作,将扫描结果分类统计,统计由两名以上影像学专业副主任操作。根据患者颅脑受力位置不同以及血肿位置不同进行分类,分为大脑镰旁、小脑幕、颞部、额部、顶部以及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如出现夸区域血肿块,按血肿块最大面积部位计。统计血肿块部位、厚度、密度以及影像清晰度等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场强磁共振扫描阳性血肿169处,CT扫描为123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着血肿块厚度的减少,CT扫描的显示率逐步低于高场强磁共振扫描,当血肿≥6.0 mm时,CT扫描显示率为75.0% ~86.7%,当血肿<6.0 mm时,显示率57.1%~69.7%。

表1 高场强磁共振和CT血肿扫描结果对比

3 讨论

ASDH通常发生于颅脑外伤患者。患者遭受颅脑外伤1~3 d内,如出现桥静脉破裂出血,血液将淤积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最后引发ASDH[3],如未及时处理,将可导致患者死亡。通常情况下,ASDH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脉压增宽,昏迷,强直性偏瘫伴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目前,ASDH确诊方法主要有CT扫描以及高场强磁共振扫描等。CT扫描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4]。但由于X线对人体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的衰减系数,组织相互之间的界线存在灰度联系,用于ASDH确诊时误诊、漏诊率较大,尤其表现为颅脑额底部以及颞部扫描时。高场强磁共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成像技术,其通过MR信号的不同强度以及弛豫时间的不同可有效对人体不同组织进行成像反应。该成像技术用于ASDH确诊中可有效避免脑脊液进入血肿区域或者血肿区域,血红蛋白浓度过低而引发的误诊和漏诊。其影像精度和确诊率显著高于传统CT扫描[5]。本组高场强磁共振扫描阳性血肿169处,而CT扫描阳性确诊123处,对比于总体血肿病灶(169处),两种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场强磁共振扫描影像清晰度也显著优于CT影像。

综上所述,高场强磁共振可有效显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情况,其扫描清晰度显著优于传统CT扫描,并且随着血肿厚度的减少扫描优势逐步加大。

[1]王平振,张洋,杨光.CT平扫显示“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2):137-139.

[2]朱明伟,管锦群,孙虹.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7):621-623.

[3]王冠军,刘伟国.动态CT扫描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病例的应用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3):120-122.

[4]罗新名,高玉松,张亚东.外伤性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的早期手术疗效[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8):698-699.

[5]王锦青,高瑛.急性脑肿胀患者开颅术中血压骤降2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11):311-311.

猜你喜欢
场强硬膜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LTE-R场强测试系统的实现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