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翟清华 王永瑞 张晶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干燥、松弛,血管易滑动且血管弹性减弱,脆性增大,增加了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的难度。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以及液体渗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在留置时间内可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便于老年患者急救时用药。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效率[1-2]。因此,老年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老年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我科在实践中对传统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06—2013-09间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者共86例,其中男61例,女25例;年龄65~92岁,平均82.6岁。共进行留置针穿刺164次,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穿刺。选取本科2013-10—2014-01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者共82例,其中男59例,女23例;年龄68~96岁,平均83.2岁。共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55次,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选择意识清醒、需要进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两组均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血管条件、穿刺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同两名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留置针由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或者24G针管回缩式聚氨酯静脉留置针,为3M医疗产品事业部生产的6 cm×7 cm的3M透明敷料。静脉尽量选择手背或四肢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并尽量避开关节活动处。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有些患者第一次使用静脉留置针,对静脉留置针不了解,会产生紧张、怀疑甚至排斥的情绪。要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留置针的穿刺方法、目的及其优缺点。同时让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其介绍经验,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放心的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于多次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也要与其多沟通交流,以减少或消除由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带来的紧张情绪,增进护患感情,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配合护士操作的注意事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及防护、穿刺侧肢体活动情况以及留置期间注意事项[3-4]。根据患者的血管以及用药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扎止血带,使尾端向上(距穿刺点6 cm),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左右松动针芯并还原,确定针尖斜面向上。再次查对,检查输液管下端有无气泡,排气,以直线向外方式取下针尖保护帽。左手握住患者,并用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右手持针翼与皮肤呈45~60°进针[5-6]。回血后,将留置针贴着患者皮肤再进1~2 mm,以确保外套管进入患者静脉血管内。
1.2.1 对照组 使用常规方法,即松开左手,右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芯,同时,用左手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形缓慢向前推进至合适的长度,推出针芯,确定输液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常规固定。1.2.2 观察组 保持右手拇指食指固定针芯,同时,右手中指向下绷紧皮肤,然后松开左手,并用左手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形缓慢向前推进至合适的长度,推出针芯,确定输液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常规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共进行留置针穿刺164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观察组共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55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穿刺方法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 [例数(%)]
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血管易滑动,对照组在留置针贴着患者皮肤再进1~2 mm后,立即松开绷紧皮肤的左手,易导致皮肤及皮下血管向被绷紧的反方向回缩,从而使留置针滑出血管,导致一次性穿刺失败。且因松弛的皮肤与血管对留置针阻力较大,送外套管困难。而观察组留置针送管的特点在于左手松开之前先用右手中指向下绷紧皮肤,这样就保持了在整个送管过程中,皮肤一直保持被绷紧的状态,从而也减少了皮肤与血管对留置针阻力,送外套管相对容易,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采用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技术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精神及心理压力。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病情观察和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上,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张雪.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1 462.
[2]覃丽锦.周围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l0,31(2):207.
[3]刘莉,王子迎,吴勇娟.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健康教育[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120 -121.
[4]雷玉,王文霞,雷洁,等.外置静脉留置针患者系统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124-125.
[5]熊义豪,刘琳.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相关因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329.
[6]王孝琴.手术病例大号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9):1 128-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