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10%~30%,其中70%左右的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显示出更多的优势,尤其是显微外科和立体定向技术,很好地推动了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发展。为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2011-01—2012-01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2011-01—2012-01我科收治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7岁,平均(58.4±9.5)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高血压史,入院时血压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均经CT扫描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丘脑4例,脑叶5例,小脑3例;其中破入脑室30例,伴不同程度脑积水12例;按多田式公式计算出血量:30~60mL 16例,>60~80mL 20例,>80mL 12例;术前GCS评分:3~5分14例,6~8分25例,9~12分9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8h,平均13.5h;引流置管时间3~7d。
1.2入组及排除标准入组标准:患者经过CT证实,有高血压史,脑叶血肿量30mL以上,丘脑血肿量10mL以上,年龄45~75岁,发病后6h~5d内就诊并治疗,无凝血功能异常,无全身感染和器质性病变,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1)伴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2)出血量<30 mL;(3)颅内形成脑疝者;(4)瞳孔明显散大;(5)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脑出血者;(6)伴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
1.3分组及手术方法入组4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血压、入院GCS评分、出血量、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维持内环境稳定,严密生命体征变化,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手术方法如下:在局部麻醉浸润下,根据患者头颅CT片确定穿刺点,避开头皮大血管,作一长约1cm的小口,然后用颅钻锥开颅骨及硬脑膜,取一根适当内径带导引钢针的引流管自骨孔处顺血肿长轴方向及介入平面穿刺进入血肿腔并达血肿远端,拔除导引钢针,用5mL注射器自引流管口处抽吸,出现暗红色血液或半凝固液时为手术成功,敷料包扎,远端接硅胶脑引流器,软通道引流建立完成。我们使用的是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WH-1型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术后常规行头颅CT复查,调整引流管深度及引流方向,如引流管位置良好,用5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3万~5万U自引流管注入血肿腔液化血肿,夹闭1~2h后再开放引流管,2~3次/d,共引流3~7d。
1.4疗效评定2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评定: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V级:植物生存状态。ADLⅠ~Ⅲ级为恢复良好,Ⅳ~Ⅴ级为恢复不良[2]。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良好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24 26.8±8.1 16.4±6.4 9.4±2.8 16(66.7)21(87.5)n观察组 24 27.8±8.3 20.5±6.9 15.6±3.8 13(54.2)15(62.5)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骤,病情重,临床上以基底节区出血最多,患者颅内压升高,临近组织受压移位,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造成颅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脑干受损,可造成偏瘫等等严重后遗症。HICH损伤因素包括颅内血肿本身的压迫、神经元坏死、血脑屏障破坏、细胞毒性水肿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正常脑组织坏死、脑水肿等继发性损伤,因此,HICH的治疗目标是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而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差,开颅术治疗HICH创伤又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而且费用较高,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在发病6h左右最明显,且在7~72h(脑出血早期)出现多已稳定[3],故在发病6~72h内及时手术彻底清除血肿,减低颅内压,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4],是提高HICH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再出血等并发症、提高预后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穿刺血肿液化清除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有以下优势:(1)操作简便,手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基础医院开展;(2)费用较低,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手术在局麻下即可进行,避免全麻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4)密闭性好,有效降低了颅内感染的机会;(5)对机体的损伤较小;(6)手术时间短,可在短时间内清除血肿,解除压迫,可有效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5-6],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快速、安全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结果表明,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3、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且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良好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表明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鉴于其操作简便、要求条件低等特点,更适宜基础医院使用。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周旭文,郑桂华,刘俊彰 .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137-138.
[3]肖淳文,周宏花 .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2):108-109.
[4]徐伦山,许民辉,沈光建 .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5,10(8):362.
[5]吴洪林,贺杰,王云,等 .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分析[J].中国用药指南,2012,10(34):146-147.
[6]江辉,张程赪.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 047-1 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