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及血肿吸收的影响

2014-10-11 00:43胡振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血肿

刘 琦 塔 拉 胡振华

广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 东莞 523000

脑出血引起颅内血肿是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在我国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出血导致的颅内血肿,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2]。高血压脑出血常规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颅内血肿吸收缓慢,且血肿周围水肿经常规治疗后仍较明显,最终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我院采用中药丹参川芎嗪对40例经常规治疗7d后颅内血肿仍无明显改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辅助性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09—2013-01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4],且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80例患者均经常规治疗7d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无明显吸收征象,且血肿周围有明显水肿,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均排除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损害以及过敏体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58.4±8.7)岁;高血压史(9.4±4.7)a,血压175~220/95~160mmHg;平均出血量(采用多田计算公式[5])(26.2±13.4)mL;出血部位:基底节20例,丘脑10例,脑叶10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1±7.2)岁;高血压史(9.3±5.0)a,血压170~217/94~161mmHg;平均出血量(25.0±12.8)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7例,丘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11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血肿部位及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8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止血、降血压、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并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糖等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各项准备措施,治疗第7天时80例患者行CT检查及确定分组。对照组继续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40mL+50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2组患者均治疗28d。

1.3血肿及水肿体积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14、28d分别行头颅CT检查,根据CT显示检查结果按照多田法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体积=π/6×长轴×短轴×血肿层面(或水肿面)。

1.4疗效判断标准据患者的意识及能否正常进行生活工作评定疗效:(1)基本治愈:患者意识清醒,能够正常日常生活工作,且肢体肌力评测Ⅲ级以上;(2)显效:患者意识清醒或轻微意识模糊,肢体肌力评测Ⅲ级以下;(3)无效:患者意识完全模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1.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d、28d时对2组患者各进行1次评分,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缺损:0~15分;中度缺损:16~30分;重型缺损:31~45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14、28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

28d实验组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4d 治疗40 35.6±4.3 17.1±5.0 11.2±4.6对照组40 35.2±3.6 28.1±5.6 19.6±4.4 P值 >0.05 <0.05 <0.05

2.3 2组治疗前后血肿吸收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8d后,实验组血肿体积均较对照明显减少(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s,mL)

表3 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s,mL)

?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最重要的病理变化是颅内血肿对脑组织和血肿周围组织的直接破坏以及继发性组织损害和水肿的形成。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进行性加重是引起病情急性恶化以及远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动物实验及大量临床实践均证实,高血压脑出血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血肿周围组织同样存在类似于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局部脑血流降低区域,甚至在远离病灶的皮质和对侧大脑半球以及小脑也会出现同样局部脑血流降低区域,最终引起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血肿压迫造成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再灌注时期的“无复流”现象、血肿部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和吸收以及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均是导致局部脑血流降低区域出现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可引起早期细胞毒性脑水肿及后期血管源性脑水肿。另外,患者代谢紊乱所引起的酸中毒、血红蛋白和凝血酶的毒性作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也将加重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因此,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发展过程,并据此制订对患者并且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对于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出血性中风应以辨证论治为主,其治法以活血化瘀法最为广泛,并应在发病后尽早使用。丹参川芎嗪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主要成分是总黄酮和腺甘,丹参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抗凝、改善微循坏以及保护神经功能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被证明有显著疗效。本次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辅助性治疗,结果提示辅以丹参川芎嗪治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促进血肿快速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达到87.5%,而单纯常规治疗组仅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辅以丹参川芎嗪治疗对于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也有显著作用,也与马明宇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1)丹参川芎嗪可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减少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2)丹参芎嗪通过对微循环的改善可促进已经止血的血肿的溶解和提前吸收,从而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3)高血压脑出血后氧自由基反应强烈,造成脂质过氧化损害,然而丹参川芎嗪所含的总黄酮能够发挥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害,因此,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于血肿的吸收以及抑制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都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引起颅内血肿的首选用药。

[1]黎鹏,刘国祥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8):1 169-1 172.

[2]吕跃军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3 527-3 528.

[3]高国强,石守道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 340.

[4]董瑞杰,邓德明,王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918-919.

[5]龙艳,陈有琼,黄小芬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23-823.

[6]马明宇,王树楼,张丽娟,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03-304.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血肿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