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路
战战兢兢的王振泰似乎为贝因美寻得一步好棋。在停牌近3个月后,贝因美终于在9月9日正式复牌,复牌的同时还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称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恒天然)将以超过30亿元的代价收购贝因美20%的股份。除了收购,双方还将在澳大利亚组建合资公司,在牧场、技术以及渠道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这意味着贝因美一直期望的全球化布局终于迈出关键一步。
自从今年2月24日任职贝因美董事长以来,王振泰一度用“压力山大”来形容自己的切身感受。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去年持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正在逐渐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模式,同时也使得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这让他的上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临危受命的意味,除了应付难看的财务报表,王振泰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国际合作伙伴,以及谋划贝因美的战略转型。作为国产奶粉行业的龙头,贝因美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进入2014年,在第一季度,贝因美净利润下滑36.34%。而据最近公布的贝因美2014年半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已经下滑72.09%,对于公司前三季报净利润的预计也将下滑25%-75%。
二次创业
作为应对之策,王振泰提出了贝因美的二次创业理论。在他看来,“奶粉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贝因美必须进入新的品类才能谋求发展。
王振泰所谓的新品类指的是婴幼儿奶粉领域,他正在试图带领贝因美完成一个重大转变,实现从“国内奶粉老大”到“婴幼儿奶粉第一品牌”的跨越。为此,贝因美还专门在今年2月进行了改名,公司名称由之前的“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内看来,贝因美的更名无疑是其正式释放出公司战略转型、专注婴童食品的一大信号。
其实,贝因美的转型从去年底已经有所动作。2013年11月,贝因美投资3.5亿元在广西北海市设立儿童奶有限公司;今年,贝因美再次宣布投资5.85亿元在天津建设年产15万吨儿童配方奶及区域配送中心项目。但生产婴幼儿奶粉作为贝因美转型婴童食品重要的一步棋,要获得成功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一位贝因美的经销商曾公开表示,他们也希望贝因美主推婴幼儿奶粉转型战略能有效,“但最终市场效果如何谁也说不清楚,毕竟这是在抢占别人的份额。”目前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已经有伊利、蒙牛等强势品牌,竞争非常激烈,贝因美作为新进入者,必须要有更强的策略以及更好的执行。
“能否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有差异性、有竞争力的婴童食品,对贝因美至关重要,但显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在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栋看来,除了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外,贝因美进入非奶粉业务还要面临产品储备以及研发的挑战。
和伊利、蒙牛等国内老牌乳企相比,成立于1999年的贝因美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其崛起速度却出乎业内所有人的预料。贝因美从做米粉起家,2002年才正式进军婴幼儿奶粉领域,然而其初期发展并不太顺利。
直到2008年,奶粉市场爆发出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贝因美才迅速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之后仅仅用了4年时间,贝因美就成功跻身国产奶粉市场前5强,与其处于同等档次的奶粉品牌包括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和雅培等,均为外资奶粉巨头。这5大品牌中,市场份额分别为美赞臣12.3%、多美滋11.7%、惠氏11%、贝因美8.7%、雅培7.7%。
进入2013年,奶粉市场进入多事之秋,反垄断、大整顿以及肉毒杆菌等事件都加速了行业格局的调整。据国际市场调查研究公司 A C尼尔森的统计,去年奶粉行业零售和母婴渠道的前五名变成了惠氏、美赞臣、贝因美、多美滋和合生元。贝因美的排名超过多美滋,牢牢占据着国产品牌第一、全部品牌第三的位置。
但亮丽的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隐患。当时的贝因美虽然排名上升,但其创利能力却在大幅下滑。也正是从那一刻起,贝因美的业绩开始急剧下滑。以净利润指标为例,其净利润增长速度从2013年中期的94.21%下降至2013年三季报的64.28%,再下降至2013年年报的41.54%;2014年第一季度,其净利润更是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6.34%。
最新披露的2014年半年报净利润下降程度又进一步加深。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24.05亿元,同比减少25.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减少72.09%。贝因美给出的解释是:配方奶粉行业变革,公司正在进行业务转型和流程再造,致使重点产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在短期内销量下降,因此造成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盈利低于预期。
但显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取得资本市场的认可,随着贝因美半年报的披露,各证券市场分析师纷纷下调对贝因美的预期值,对其全年业绩也不再看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蒙牛和伊利等公司奶粉业务的上升,今年上半年,其奶粉业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9.10%。
在梁栋看来,贝因美业绩大幅下滑更多的反映出的是行业的渠道变革,而贝因美恰恰没有应对好。贝因美起家是靠大经销商,但是现在婴童店增长非常快,而且电商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势头已经越来越好,在这种渠道的变换中,贝因美受到冲击并不算意外。
引狼入室
事实上,王振泰非常希望贝因美能够借助转型实现公司的轻装上阵。在他看来,贝因美转型的核心是立足长远,公司做的很多事情相当一部分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以后。
2014年以来,随着奶粉价格进入拐点,未来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将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比拼。或许正是因为对这一点的意识越来越深刻,王振泰才迫切地开启了与恒天然的合作。“通过双方合作,我们将共同打造具备全球优势、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不断满足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先进产品的需求,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持续稳定的高品质乳品。”
王振泰对这次合作显得充满信心。从国内各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布局调整来看,伊利、雅士利在新西兰布局,圣元在法国投资建厂,都极大提升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的优势,贝因美当然也急需寻找海外布局来增强实力。更为重要的是,恒天然是国际知名的奶源提供商,通过与恒天然合作,贝因美可以长期获得前者提供的优质低价奶源,提升其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endprint
一石激起千层浪,贝因美和恒天然联姻的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了国内乳业市场不小的震动。“各取所需”、“弱弱联合”、“引狼入室”成为与这桩联姻最多的关联词。
对于恒天然而言,贝因美在国内的渠道优势无疑是其最看重的。从2013年开始,恒天然就开始在国内销售其自有品牌奶粉“安满”,按照当时的规划,恒天然打算用2~3年的时间,把“安满”铺满中国70多个城市的货架。但事实上,当年下半年突然爆出的“肉毒杆菌”事件完全打乱了这个计划。
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不仅成长空间巨大而且利润高,但恒天然一时之间难以打开局面。梁栋认为:“现在的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除了美赞臣和惠氏等极少数几个消费者比较认可的品牌之外,其他品牌的奶粉销售要想上去都得靠渠道去推。”
不仅如此,在国际市场上,恒天然的主营业务也因为国际奶价大幅下滑而面临业绩放缓。据其公布的2014财年恒天然税前收入只在5亿~6亿美元,如果奶价持续下跌,财年结束其收入只能达到估值的下限。
贝因美是本土知名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有成熟的渠道和非常不错的市场份额。这就决定了它是恒天然这种急需完成本土化和成熟渠道的外资奶企的首选合作伙伴。
而贝因美选择合作伙伴已经是公开的新闻。此前,国内多个集团都曾经传出过会与贝因美并购的传闻,其中甚至包括华润和哇哈哈等行业巨头。但最终贝因美还是选择了恒天然。很明显,恒天然也有贝因美所需要的砝码。根据贝因美公告,双方未来合作还包括:将探讨在中国共同投资建设牧场;将在其他方面进一步合作,包括产品的总代理协议、未来的合作扩展、优先合作权,新西兰、澳大利亚供应链的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
“从中国乳业的消费数量来看,自产远远不够,必须有全球化资源做强力补充。全球化是中国奶粉企业的必然路线。”贝因美董事长王振泰曾表示。在8月27日发布合作消息的说明会上,王振泰也称,贝因美将借力此战略合作,在立足中国的同时,加快国际化战略,积极打造全球性品牌,积累在全球市场的运营经验,开展全球化的运营模式,推进全球产业布局,实现从奶源管理到生产技术的国际化,为中国的乳品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贝因美的独立性,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中明确作出了规定:恒天然不谋求对贝因美的控制权,贝因美集团以及谢宏作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地位不变,贝因美的战略方向不变。此外,按照双方协议收购达润工厂之后,贝因美在海外工厂将增加到两个。此前的2013年2月,贝因美也同爱尔兰Kerry集团战略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爱尔兰全资子公司,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等。
对于王振泰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奶粉新规要求,企业拥有自建自控奶源,并且对奶源有绝对控股权,贝因美虽在黑龙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但毕竟养殖经验不足,恒天然乳源的加入对其而言,将为其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增加一颗不小的砝码。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