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见”面试:雍正的独特用人术

2014-10-09 03:14陈洁王云庆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巡抚雍正用人

陈洁+王云庆

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皇帝一边阅读“引见单”,一边对官员进行面试,进而将其评价等用朱笔批在“引见单”(称之为朱批引见单)上。

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人才,特别善于用人。他认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唯以用人一政为本。应用尽天下可用之才,其余皆枝叶耳。”雍正对于官员的“引见”面试尤为重视,他秉承其父“引见时朕得以知悉”之理念,大力推广官员“引见”制度,并创建多种“引见”形式,诸如“贡监考职引见”“大计参劾引见”及“特殊引见”等,面试对象涉及朝中中下级文武各类官员。

“引见”“阅人”其实就是皇帝对官员的一种面试,雍正大力推广“引见”制度的原因,在于这种考察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雍正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官员的整体素质和主要特质,即“引见时朕得以知悉”,进而做到人尽其才,安排适当职位。这种对中下级官员的广泛召见,一方面,通过天子的神圣权威收揽人心,使中下级各类官员真正成为天子之人,集用人权于君主一人之手,使臣子心怀感激、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尽责、为皇帝尽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见”这种面试形式考察上呈官员履历、考核评定等相关材料是否属实,考察官员的整体形象与心理素质,验证引见单信息的真实性,保证贤才真正为朝廷所用。雍正特设立了朝考制度,即对每年殿试中举的进士再进行一次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选,加以提拔和重用,主要是充实到中央政府的枢要部门锻炼。这个制度以后一直实行了下来,清代许多有名的宰辅都从这里崭露头角。

大力推广“引见”制度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形成了众多官员的“朱笔引见单”。

首先,雍正通过面试,对官员的整体形象与相貌气质有了最为直观的把握。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九辑中的第2件“柳国勋”单,雍正夸赞他“好相貌”;第12件“郎瀚”单,其“人伶透,紫堂色”给雍正留下深刻印象;第18件“白映棠”单,雍正非常喜欢白映棠“清秀”的模样;雍正对于吴榖(第35件)“小头小脸儿的相貌”多了一分调侃。

其次,对于所有“引见”的官员,雍正均评定等级,根据等级进行相应的职位安排,做到人尽其才。等级共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级。如第8件“赵诚”单,赵诚被评为“上上”之人,故“将来可信用”;第48件中楼俨因杨文乾举荐,雍正面试觉其“甚有才情”,故定为“上上”之人,预设“将来可以督抚之才”;由于有些评为“中上”之人,所居职位仅仅限于知府一级。如第46件“郑锡爵”单,人“老成,结实,但恐少才”,故做官的级别“只可止此”。官员居官懈怠,因循苟且,也是官场中常见的陋习。雍正帝励精图治,讲求事功,就必须奋力破除官场因循萎靡、不思振作的颓风。他为此勉励贵州巡抚毛文铨,“黔省文武各员萎靡成风,非伊朝夕。尔等须大为整顿一番,身先倡率。文自司道以至府州县卫,惟抚恤是务;武自镇协以至参游备弁,惟操练是勤。务使民无派累之苦,兵无怠玩之习。”

第三,“引见”制度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君臣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雍正可以发现官员的个性缺点,这是单凭履历单所不能发现的。如第65件“许登瀛”单,雍正觉其“人鬼诈,不似端人”,故不大用;第29件“方显”单,通过对话,雍正发现方显有些“婆婆妈妈的”,确实是个好人,但才情平庸;第32件“尹士份”单,该官“似内少藏鬼”,但“因卜兰泰之荐”,加之“应对倒真实”,故予以任用,但“只可止此”。在雍正朝,有德无才之督抚很难得到皇帝的重用与欣赏。雍正在论巡抚的职责时说:“巡抚一官,原极繁难,非勉能清、慎、勤三字便可谓胜任也。用人虽不求备,唯至督抚必须全才,方不有所贻误。”他对湖南巡抚王国栋的评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慎、勤三字朕皆许之,然不能扩充识见,毫无益于地方,殊不胜任。”因此革其巡抚职,召回京师待用。雍正对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大员反复强调,要大胆选用有才干的人,不能循规蹈矩。他对湖广总督杨宗仁说,如果遇到有作为的贤能之员,即行越格提拔,不必按资历升转。

第四,“朱笔引见单”颇具特色,各个官员履历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具有现代人事档案记载个人履历、社会经历等基本功能,而且对该官员的工作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有精准记载,便于雍正高效选贤任能。在那个缺乏影像资料的时代,仅由某一官员的履历单、履历折等文字档案并不能完全了解该官员的综合素质,不免对某一官员的评价有较大误差。而“引见”制度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不仅使皇帝对引见官员的样貌、性格、气质、形象等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同时通过面试也初步考察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应变与交流能力,进而了解到各级官吏一些独特之处。

另外,雍正朝“引见”制度推广范围极为广泛,相隔万里的宝岛台湾也在其中。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台湾宫藏档案汇编》收录台湾官员履历单共计18件,涉及台湾知府、知县、通判、参将、水师副将等各级文武官员,时间主要集中在雍正三年至八年,即与雍正加强台湾管理的时间相吻合。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出,雍正将“引见”制度延伸到了清朝疆域的南端——台湾,并且该制度的运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虽然当时交通条件不太便利,但雍正执政时期,平均每年或有一位台湾官员进京面见皇帝,或有一位大陆出色官员赴台湾任职。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台湾官员进京面见皇帝的时间规定有时不是那么严格。如雍正五年三月十九日闽浙总督高其倬上报请示雍正暂缓引见台湾府知府孙鲁,由于“正处在紧要之时”,该官正在“办理运济泉漳二府米石”“俟八月后行调孙鲁给咨送部引见”,雍正准其请示。由此可见雍正对于台湾事务的重视以及他务实、不拘泥于成例的用人及办事风格。在他统治的时期,吏治清明、国泰民安。这除了雍正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之外,主要还应归功于他高超的用人艺术。

在雍正朝短短十三年的时间里,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如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以及封疆大吏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他们深得雍正信任,勇于任事、各施所长。在这些能臣的辅佐下,雍正帝整顿官场,减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使得康熙末年已略显颓势的清王朝重新走上正轨,为随后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编/彭澜)endprint

猜你喜欢
巡抚雍正用人
一字一师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雍正:奏折上面玩段子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陈县令拍错马屁
遥远的道德箴言
为什么叫“一把手”
为领导“排忧解难”的升迁秘诀
雍正帝原是“非法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