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元梅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陷入两难发展境地,教学改革呼声四起。文章对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梳理,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115-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心理调适方法,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亟待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重道远。郑先常使用SCL-90量表对河南大学2011级4752名新生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得分都高于全国青年心理常模,且差异显著。[1]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效果甚微。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想学,预期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主动性,个体性,即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基于此,自2010年以来,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
笔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实施体验式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使用一定的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过程需具备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教学要遵循设计真实的教学任务;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确定的问题能使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等原则。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合理地创设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使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问题紧密相连,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授课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契约制定。体验式教学以小班教学为主,将班级学生分成6-8人一组,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安全、和谐的学习气氛,为营造这种氛围,需制定小组成员共同遵守的契约,如相互关心、保守秘密等。②情境引导。根据教学主题、学生心理状态实际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活动进行。教师把活动名称、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在一旁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包括情绪、行为、表情等,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解决他们潜在的心理冲突。④感受分享。鼓励学生与小组内部的成员分享自己真实的体验感受,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豁达、自信的心理品质,也能让学生学习他人的经验,助自己成长。
(二)运用多媒体实施网络教学
笔者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网络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带进新的学习情境,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笔者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积极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校级精品课程的作用,实施網络课程教学。笔者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目的对该网络课程实施支架式教学,具体过程为: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笔者在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要点和难点,把握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知识要点,能主动建构心理健康知识意义,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多方质疑,但它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绩是大家认可的。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改变现在的尴尬境地,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结分析2010年至201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课堂评价。该评价由院教务管理部门负责,采取网络电子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每一项目分优、良、中、较差四个等级。对每年抽样的500份电子问卷的分析显示,2010年至201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逐年升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见下表)。
■
三、讨论
建构主义教学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表现在教师需具备一定的建构主义理论、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遵守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等。
(一)培养建构主义的教师
建构主义的教师是学生与环境的协调者,不是简单的知识提供者和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建构主义教师要能接纳和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能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内容;会鼓励学生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会关注学生内部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当前,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就需要培养建构主义教师,首先要围绕建构主义教学的原理和实践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教师通过接受建构主义框架下教学方法的学习,能更好地接受建构主义教学法,能灵活地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其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远程专业学习、组织读书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发展良好的教师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建构心理健康知识的意义,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Brent G.Wilson(1995)指出,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普斯金(Perkins,1991)认为学习环境由信息银行、符号簿、表现场所、建构工具包和任务管理者五个要素构成。策略教学结构(STF)是美国北部中心地区教育实验室研发出来评价学习环境的标准,STF与建构主义观点一致,其由七个维度构成:1.驱动学习和教学的目标与比拟;2.学习者的特征、责任和价值观;3.教师的责任、特征和价值观;4.确定成绩特征与水平的任务;5.支持教学和学习的学校特征;6.安排顺序的原则;7.评价的原则。[2]创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紧密围绕STF标准进行:大约40分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充分安排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允许学生按照个人的经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等,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更好地发挥辅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建構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建构自己对世界上的关系及现象的理解来进行的。达克沃斯(Duckworth, 1993)这样描述他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高情境,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过去已获得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过去知识与新知识的连结,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鼓励团体合作,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问题的答案,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四)遵守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美国布鲁克斯(Brooks,M.G.)提出建构主义教学的指导原则:提出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围绕基本概念组织学习活动;寻求并重视学生的观点;课程设置要适于学生提出假设;在教学背景下评价学生的学习。[3]这五项原则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原则。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提出的问题要与大学生的心理直接相关,学生能提出多种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且问题的解决要得益于集体的努力;整体展示心理知识相关概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心理相关问题的看法,使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注 释 ]
[1] 郑先常.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7):131.
[2]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9(1):85.
[3] 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74.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