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4-10-09 11:25谢志芳
大学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研究生

谢志芳

[摘 要]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研究生挂职锻炼制度,随后在全国高校逐步推广。研究生挂职锻炼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研究生挂职锻炼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挂职锻炼实践基地建立的作用及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基地建设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 挂职锻炼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031-02

早在1996年,浙江大学就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研究生挂职锻炼制度。它以合作共建的各地挂职基地为平台,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得到广大在校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企业的积极配合,以及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过16年的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了特色鲜明、需求与参与两旺的人才挂职锻炼模式,开创了产学研政合作的新途径,成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挂职锻炼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1],“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我国古代诗人陆游有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意思我们都清楚:从课堂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终归是浅显和抽象的,最终要认识事物和掌握理论的本质,把知识和理论变成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还必须自己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要会同政府、企业,积极探索并创造条件,有序引导和组织广大研究生参与挂职工作实践,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使他们的思想观念、综合素养和能力等在挂职锻炼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基地是研究生挂职锻炼持续、稳定地开展的根本保证

自20个世纪末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度上升,基本解决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足的问题。但在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同时,其培养质量是否同步提高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2010年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高校肩负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任,我们应积极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大力拓展研究生培养空间,建设一批实力雄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扎实推行研究生挂职锻炼工作。

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产学研政合作的实际行动。研究生挂职锻炼其定义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管理工作手册》中这样表述,“是指研究生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利用暑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到地县、乡镇或企业挂职,担任乡镇长助理、局长助理、总经理助理、科技顾问等职务,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挂职单位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也就是说,研究生挂职锻炼涉及人员组织、挂职时间、岗位匹配、指导教师、基地建设以及考核和激励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其中基地建设是研究生挂职锻炼的重要载体,是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的联系,保证研究生挂职锻炼持续、稳定地开展的根本保证。

二、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把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确保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研究生挂职锻炼工作要紧紧把握教育根本,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国情社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让研究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正确认识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知识分子与廣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丰硕成果和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根本,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其体现了国家、社会、时代的要求。因此,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建设也要按照上述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建设。高校应会同挂靠单位不失时机地组织各种座谈会、创业教育、参观等活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注意让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帮助他们了解国情社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调动三方面积极性,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障机制

调动三方面积极性是指要调动政府、地方单位和高校的积极性,使他们共同参与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早在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制定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方面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遵循这一文件的精神,政府、地方单位、高校三方面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去,为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的建设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经费帮助。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挂职锻炼基地之所以建设难、稳定性差,除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挂职锻炼基地建设的经费和运行费不足,不少基地存在资金投入偏低的情况。因此,要建设好的挂职锻炼基地,重要的是要在实际行动中完善对基地投入和管理机制,并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以此来保证基地建设和发展有较充足的经费来源和投入,打破以往只靠单方投入的现状,形成政府、地方单位、高校三方共同投入的局面。从江苏大学的实际情况看,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的要求,从2007年起该校开始探索在东台市溱东镇进行研究生挂职锻炼的试点工作。其主要合作经验有三句话,即政府在合作中的导向性,并提供经费保障;高校在合作中的主动性,确保研究生挂职锻炼和政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研究生挂职锻炼的双赢性,这既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模式,也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3]另外,挂职研究生的安全、健康等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为此,可以依据挂职研究生工作特点,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如挂职研究生出发前,要组织一次包括安全意识教育、纪律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在过程中,要组团队,推选责任人,确定指导教师,定期与团队成员联系,解决成员困难,交流经验,分享收获。挂职单位也要指定专人负责与挂职研究生联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落实好挂职研究生的相关待遇。

(三)针视现存问题,积极深化校地合作

研究生挂职锻炼是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实践创新形式,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但目前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建设地存在问题,如三方对挂职锻炼工作的认识存在差异,在落实上出现偏差等。实践证明,没有基地,研究生挂职锻炼就没有保障;没有稳定的合适的基地,研究生挂职锻炼也难以收到实效。因此,要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中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实际,可以先探索建立一个研究生挂职样板基地,然后再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挂职锻炼基地。同时,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即遵循合作共建、同育人才的原则,双向受益、互利互惠的原则,教育效益为主、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4],重点抓好岗位设置、人员选拔和培训、职务任命、组织建设、沟通等五个关键环节,这样才能使挂职锻炼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才能使挂职锻炼持续进行下去,从而使高校的全面育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之,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作为校企联系和沟通的桥梁,要不断创新基地工作,积极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新机制。在基地建设方面,高校各学院也应主动去拓展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为更多的研究生创造到基层挂职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同时,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在实践性教育教学计划上明确学分要求,以此来保证使更多的研究生参与其中,改变目前少数研究生参与没有形成规模的局面,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研究生挂职锻炼的育人作用。

[ 注 释 ]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0.

[3] 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探索高校服务地方新机制——关于研究生挂职锻炼的调研报告[EB/OL] .http://www.cs-tem.com/Content/article.asp?typeid=4&id=595.2009-04-20.

[4] 董秀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7-29.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人才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