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武,宋春芳,李楚甲,宋顺和,姜稳亮,邓启云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2.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5;3.溆浦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湖南 怀化 419300;4.溆浦县水东镇农技站,湖南 怀化 419311)
深两优181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3年被袁隆平院士定为第四期超级稻攻关苗头组合。该组合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稻,在湖南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 d左右。株高125 cm,分蘖力强,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且弹性好,叶片中长、较窄、挺直、色浓绿,叶鞘无色,叶下禾。
攻关示范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水东镇黑岩村,年平均气温16.5℃,≥10℃的活动积温达5 320.7℃,年日照时数1 545.8 h,年平均降水量1 411~1 588 mm,生态条件较好。该村位于县境中部平丘地区,属海拔高180 m左右的低山丘陵溪谷盆地,稻田集中连片,土层比较深厚,成土母质为紫色沙页岩堆积物发育而成的酸紫沙泥水稻土;但稻田多年没有种植绿肥,有机肥施得少,土壤肥力较低;据测定: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8 g/kg,全氮1.39 g/kg,全磷0.31 g/kg,全钾15.4 g/kg,碱解氮95 mg/kg,速效磷3.3 mg/kg,速效钾55 mg/kg。
整个生育期间严格按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标准实施,该技术由水稻叶龄模式栽培与群体质量栽培结合发展而来[1]。
采用水育秧,2013年4月20日秧田施底肥,秧田底肥施山东美高脲甲醛复合肥(26-10-12)600 kg/hm2和深海螯安有机肥300 kg/hm2。统一浸种消毒催芽后于4月24日播种,秧田播种量为150 kg/hm2。在秧苗2.1叶左右施尿素75 kg/hm2做“断奶肥”;移栽前3~4 d,施用尿素75 kg/hm2做“送嫁肥”。2013年5月24~25日移栽,秧龄30 d左右,叶龄5.5叶,采用宽窄行模式移栽,宽行40 cm,窄行23.3 cm,株距20 cm,每穴2粒谷苗。
深两优1813全生育期较长,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肥料需求量较大,为攻大穗获取高产,其中、后期需肥量相对较多,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施肥,氮肥、有机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不能偏施氮肥。目标产量定为14.25 t/hm2,按1 t稻谷需氮量为20 kg、土壤供应纯氮105 kg/hm2、肥料利用率为40%计算,需要补施纯氮450 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
肥料的具体施用方法与用量是:①底肥:山东美高脲醛复合肥(26-10-12)600 kg/hm2、深海螯安有机肥300 kg/hm2、丰仙牌“腈酯磷钾胺”活性有机肥(10-4-12,有机质含量45%)1 200 kg/hm2、钙镁磷肥(P2O5为16%)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大粒锌6 kg/hm2、爱力硼3 kg/hm2,几种肥料拌匀后全层深施。②分蘖肥:插后4 d(5月30日),施用山东美高醛酶尿素180 kg/hm2、加拿大红色钾肥150 kg/hm2。③幼穗分化肥:幼穗分化2期左右,晒田复水时,追施氯化钾135 kg/hm2、尿素75kg/hm2,促茎秆长粗,以促进大穗形成。④保花壮籽肥:幼穗分化四期,追施45%复合肥(15-15-15)300 kg/hm2,尿素30 kg/hm2,防止颕花退化,争穗大穗多粒,促进灌浆壮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这就要求在水分管理中以湿润灌溉为主,干湿交替,使肥水气热相互协调,才能保持水稻根系始终呈现新壮、生理机能旺盛的状态[2]。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①移栽后若遇晴天应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5 cm左右,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②返青活棵后直至有效分蘖临界期应间歇灌溉,切忌长时间深水淹灌,即每次灌水1~2 cm,自然落干3~4 d,然后再灌水1~2 cm,如此周而复始;③移栽前抽好大田围沟,沟深25 cm,宽20 cm;每333.5 m2开厢沟一条,宽20 cm,深25 cm,便于排灌和晒田;④移栽后25~30 d(总苗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即可开始排水晒田,采用多次轻晒的方法,晒到叶色明显落黄[3],若达到规定施穗肥的时期而叶色未转淡,则应继续晒田,不能复水施肥;⑤晒田结束后继续采用湿润灌溉,即一次灌1~2 cm水层,自然落干后数日再灌水1~2 cm,如此周而复此;灌浆成熟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花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以确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整个大田生育期内确保做到干干湿湿,达到丰产要求的有效穗数,活熟到老,获取高产。
病虫害防治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统防统治方针,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大田期重点防治钻心虫、卷叶虫、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矮缩病等,特别是在大田中后期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秧田期用10%蚜虱净粉剂2 000倍液+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2次防治稻蓟马。移栽后15 d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和乐果防治二化螟和大田稻蓟马;移栽后30 d用稻腾、阿维菌素和三唑磷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在孕穗期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吡蚜酮和井岗霉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破口前3 d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噻嗪酮、三环唑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
将五点取样法取得的15蔸单株考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产量结构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深两优1813的理论产量为13.39 t/hm2,实际产量为13.63 t/hm2(全田机械收割);有效穗为293.87万穗/hm2;平均每穗实粒数为178.66粒;结实率极高,为96.38%;千粒重为27.31g。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这说明在同一生态条件下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动,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较小。这就要求在调整水稻产量构成的3个因素时,通过肥水管理调控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达到一个合理的粒数和穗数配比来提高产量是比较合理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千粒重则相对稳定,要想大幅度的提高比较困难。
表1 深两优1813的产量结构Table 1 The yield composition of shenliangyou 1813
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15个取样单株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2):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以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达显著正相关(r=0.561*),其次为每穗实粒数(r=0.406),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微弱正相关(r=0.037)。产量构成三个因素之间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r=-0.525*),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栽培上应注意协调二者的关系,做到粒数与穗数协调发展。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说明千粒重为品种的固有特性,相对稳定。
表2 深两优1813产量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Table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shenliangyou 1813
此次深两优1813整个百亩片最后测产的实际产量为13.63 t/hm2,虽然产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离第四期超级稻攻关的目标产量15 t/hm2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未达到目标的因素主要有:(1)2013年实施攻关的地方是新基地,干群思想认识、工作力度与高产攻关的要求有差距;加上土壤肥力不高,肥力水平也不平衡,田间排灌设施不健全,使攻关措施不能全面落实。(2)栽培措施执行不到位。插田质量不高,有的基本苗插得不足,晒田控苗不彻底,无效分蘖较多,成穗率不高,促花肥用量不够,叶面壮籽肥没有施,使攻关片的水稻群体质量不高,抽穗不整齐,穗型大小不一,没有充分发挥深两优1813的增产潜力。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其穗粒结构应为: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而2013年整个百亩片的平均有效穗为293.87万穗/hm2,平均每穗实粒数178.66粒,结实率96.38%,千粒重27.31g。两者对比可以看出,有效穗和千粒重实际值和预期的理论值较为接近,不需要做大的调整;平均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两者相差较大,在今后深两优1813第四期超级稻攻关的过程中,应在保证有效穗数为290万穗/hm2左右的前提下,提高每穗实粒数,可通过培育多蘖壮秧、合理稀植、适时早插、早施分蘖肥和适时适度晒田等措施来保证290万穗/hm2左右的有效穗。提高每穗实粒数的途径有:(1)施好穗肥,在幼穗分化2期和4期[4]根据苗情动态和群体落色情况施好促花肥和保花肥,用穗肥调控大穗的形成;(2)养根保叶,延长后期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时间,为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打下基础,主要措施是齐穗后采取湿润灌溉,以湿为主,使根际周围处于富氧状态,保持根系活力,达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的效果。
[1]凌启鸿.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李建武,邓启云,吴 俊,等.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3,28(1):49-51.
[3]袁隆平.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 杂交水稻,2001,16(4):1-3.
[4]李建武,张玉烛,邓启云,等. 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攻关片14.82 t/hm2产量结构分析及优化栽培途径探讨[J]. 中国稻米,2014,2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