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玉米区主推品种耐密性比较研究

2014-10-09 03:43陈志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产性状密度

彭 明,汤 彬,陈志辉

(1.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吉首 416000;2.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长沙 410125)

玉米对种植密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是影响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1],而合理密植是实现高产栽培、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2-3]。种植密度和玉米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4],以密植高产为中心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广泛开展[5],而提高玉米品种耐密性,持续增加种植密度,是未来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6-8]。

针对西南及南方地区玉米大面积生产种植密度较低,销售品种多、乱、杂的问题[9-11],在西南及南方玉米主产区开展新品种高密度抗逆性筛选试验,为农民筛选出生产上安全(低风险)的玉米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湖南高桥玉米综合试验站基地进行,海拔57.9 m。土质为红黄壤,前茬玉米(秋冬季绿肥),地势平坦,肥力中上。采用裂区设计,玉米净作,以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

主处理2个密度水平:①彽密度4.95万株/hm2;②高密度6.45万株/hm2。

副处理10个供试品种:①三北89、②东315、③湘康玉2号、④湘康玉1号、⑤洛玉1号、⑥奥玉17、⑦渝单8号、⑧科玉8号、⑨福单1号、⑩中单808;对照:临奥1号。

三次重复共66个小区,每小区种植玉米4行,行长6 m,平均行距约0.7 m,小区面积大约16 m2;收获2行,计产面积约8 m2。重复间留走道1.0 m,小区行间不留走道。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4行。施肥水平和方式按照当地生产水平实施。

1.2 调查指标与方法

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等按照国家普通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进行。

1.3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013年3月29日赶晴播种后,苗期持续阴雨,直至抽穗后结束,对玉米苗期长势影响较明显。6月中旬抽穗开花至收获一直长期干旱无雨,吐丝期至收获期高温35℃以上的天数达32天,特别是灌浆中后期高温干旱,影响玉米籽粒灌浆,有高温逼熟现象。

1.4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Excel 2003与DPS v7.0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及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处理二种密度间和副处理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表1 方差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variance

2.1.1 主处理结果 从表2可见,每公顷产量两主处理以高密度7 454.9 kg比彽密度6 754.1 kg,增产10.37%,达到极显著,说明现有西南区玉米主推品种在不增加生产投入情况下,增加密度能显著增加产量。

2.1.2 副处理结果 从表2可见,各品种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极显著的有科玉8号、洛玉1号、中单808、湘康玉2号和三北89,增产显著的有奥玉17。其它品种增产不显著或减产。

试验各品种增加1.5万株/hm2后,仅奥玉17、湘康玉2号减产,分别减产2.63%、1.57%,增产不显著的有科玉8号和福单1号,分别增产1.57%和1.12%,对照临奥1号增产7.78%,湘康玉1号和东315增产显著,分别增产2.25%和10.69%,其它品种增产极显著,增产在13.79%~36.36%。

2.2 主要植株与产量性状

表2 产量新复极差测验及品种增密后的产量表现Table 2 The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of yield and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all varieties when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表3,列出了各品种增密后主要植株与产量性状的平均变化情况,株高,尤其是穗位高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93%、11.43%(P<0.05);而茎粗减少了6.9%(P<0.01);空秆率和倒折率则上升明显,分别增加了113.99%(P<0.01)、48.81%(P<0.05);穗部性状则明显变差,穗长减少了6.75%(P<0.05),除出籽率有所增加外,其它均呈现减少趋势,出现3.93%~6.75%的变劣,虽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均不利于产量的形成。

2.3 品种评述

综合各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增密后的表现,可以将品种分为4种类型: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和低产增密不增产型。2.3.1 高产增密增产型 这种类型的品种低密与高密下均有较高的产量,且增密后增产明显,主要有品种有:中单808、三北89、洛玉1号、渝单8号。这些品种如中单808的增密处理平均产量9 170.5 kg/hm2,比初密处理的6 725.3 kg/hm2增产36.36%,从表4中可看出,该品种单穗粒重以及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没有因为增密后出现明显的不利于产量的变化,因而增密增产。

2.3.2 高产增密不增产型 这种类型的品种低密与高密下均有较高的产量,但增密后增产不明显,主要有:科玉8号、湘康玉2号和奥玉17。这些品种如科玉8号增密处理平均产量8 610.4 kg/hm2,比初密处理的8 745.4 kg/hm2,仅增产1.57%。从表4中可看出,该品种单穗粒重以及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因为增密后出现明显的不利于产量的变化,因而增密增产不明显。

2.3.3 低产增密增产型 这种类型的品种低密与高密下产量均较低,但增密后增产明显,主要有东315和临奥1号。增密处理平均产量5 590.3 kg/hm2,比低密处理5 050.3 kg/hm2增产10.69%,但由于品种本身丰产性差,增密后虽增产,但产量潜力不高。

2.3.4 低产增密不增产型 这种类型的品种低密与高密下产量均较低,且增密后增产不明显,主要有:湘康玉1号和福单1号。如湘康玉1号增密处理平均产量6 145.3 kg/hm2,比低密处理6 010.3 kg/hm2增产2.25%(不显著),由于品种本身丰产性较差,故增密后几乎无增产效果。

3 讨 论

本试验是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各试验站年度试验的任务之一,2011~2013年已连续开展3年,但由于各年度试验品种不一,因而只分析了2013年的试验数据,但各年度参试品种表现出一致性。

3.1 西南玉米区应加强熟期早、耐密性强的品种选育

从本试验结果看,西南玉米产区大部份品种不适宜密植,在参试的11个品种中仅中单808、三北89、洛玉1号、渝单8号等4个品种,本身丰产性好,增密后能显著增产。因此,西南区应该加强熟期早、耐密性强的品种选育。但由于本试验设计中,主处理仅2种密度,如增加一个中间密度5.7万株/hm2,各品种尤其是高产增密型不增产型品种的表现情况,可进一步试验,因为这类品种本身丰产性好,有可能增密过大增产不显著,但在适当增加密度下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3.2 品种增密后增产效果与品种是否紧凑型关系不大

参试的11个品种,除东315、临奥1号株型较平展外,大多为半紧凑或紧凑型品种,试验结果未表现出紧凑型品种一定是耐密植品种。洛玉1号、中单808株型半紧凑,但茎节间长,表现出明显的密植增产特征。考虑到西南玉米区大多是雨养农业,且玉米生育后期高温干旱明显,因而宜选育熟期早、耐密性强的品种。

[1]张世煌,李少昆. 国内外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邵红雨,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等. 新疆主要玉米品种密植条件下农艺性状及耐密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3,21(5):18-23,29.

[3]李 磊,马 超,卫 丽,等.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相关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32-34.

[4]王 楷,王克如,王永宏,等.密度对玉米产量(>15 000 kg•hm-2)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37-3445.

[5]蔡红光,闫孝贡,刘剑钊,等.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基因型产量及根拔拉力的关系[J]. 玉米科学,2014,22(2):76-80.

[6]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等.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7]英 敏,任 洪,毕世敏,等.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43-44,49.

[8]陈得义,景希强,王孝杰等.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J].作物杂志,2014,158(2):13-15.

[9]税红霞,王秀全,沈昌埕,等.西南区杂交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种业,2010,(S1):32-37.

[10]汤 彬,李宏志,曹钟洋,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3,(01):17-21.

[11]曹钟洋,汤 彬,陈松林,等.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作物研究,2013,27(4):314-316.

猜你喜欢
高产性状密度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