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婷,黄 婷,李 强,晋 艳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2.云南省 烟草公司文山州公司丘北县分公司,云南 丘北 663200)
成熟度是衡量烟叶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是保证烟叶外观质量和品质的前提,也是烤烟分级过程中的第一质量要素[1-3];它可以综合反映出烟叶内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在烟叶的色、香、味以及化学性质、物理性状、吸食质量、使用价值等方面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4-5]。当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在对烟叶品质的贡献中,田间栽培占l/3,成熟采收占l/3,烘烤技术占l/3,由此可见烟叶成熟度的重要性[6]。目前,人们在烤烟成熟度方面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7-12],但是全国许多烟区在生产中仍有较为严重的采青现象,导致烟叶品质及可用性下降。试验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烟叶的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各部位烟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从而改善烟叶质量,提高烟叶可用性。
试验于2013年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锦屏烟站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试验田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田间管理按当地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范进行;依据各部位适宜成熟采收标准在烟叶成熟时按叶位进行单叶采收;除处理设置不同外,其他均按当地标准生产技术规范进行。
试验按上、中、下部叶分别设计4个采收标准,共12个处理,见表1。从T1到T4,烟叶的成熟度逐渐增加。
(1)鲜干比:烟叶烘烤前,挑选5竿具有代表性的烟叶带竿称鲜重,烘烤后烟叶再称重,去除烟竿的重量,计算净鲜烟叶重量和净干烟叶的重量,并计算干鲜比。(2)经济性状:采收后统计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3)烟叶外观质量整体评价:每房烟叶充分回潮后,根据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分级指标进行初步烟叶外观质量的整体评价,具体打分细则见表2。(4)化学成分测定指标主要有:总糖、还原糖、淀粉、烟碱、总氮、氯、钾。其中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氯和淀粉的含量采用SKALAR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糖碱比为总糖与烟碱的比值,氮碱比为总氮与烟碱的比值,钾氯比为钾和氯的比值。
表1 各部位烟叶的采收标准Table 1 The harvest standard of tobacco leaves in different parts
表2 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标准 (分)Table 2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obacco appearance quality
研究采用外观质量指数法对不同处理烟叶的外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烟叶外观质量指数越高说明其烟叶质量越好。烟叶外观质量指数法确定烟叶的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的权重分别为0.20、0.30、0.16、0.12、0.12、0.10,依据公式(1)计算烟叶样本的外观质量指数AQIi( Appearance Quality Indexes):
式中,βj为外观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Yij为外观质量评价指标分值。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与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鲜干比指的是田间采收的新鲜烟叶与烤干后未经回潮的干重量之比,可反映出烟叶的水分含量。鲜干比的比值越大,说明烟叶内水份较多,干物质含量较低;反之则叶内干物质含量越高。在相同含水率的情况下,鲜干比也可反映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情况。由表3可知,上部烟叶的鲜干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4>T3>T1>T2;中部烟叶的鲜干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3>T2>T1>T4;下部烟叶的鲜干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但总体来说,烟叶成熟度对不同部位烟叶的鲜干比影响不大。
表3 不同处理下的各部位烟叶鲜干比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resh dry ratio of tobacco leaves in various parts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烟叶的经济性状主要指上等烟的比例及烟叶的均价。由表4可知,对各部位烟叶来说,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均以T1处理最好。这说明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烟叶的经济性状逐步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每次采收的叶片数相对较多,如果成熟度较高,则烟叶之间的差异大,不利于在密集烤房内烘烤,从而导致烟叶经济性状的下降[13]。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1>T2>T3>T4,其中T1处理的主要优势在于烟叶颜色较好;而中部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2>T4>T3>T1,其中T1处理指数较低主要是因为成熟度不够,而T2处理的优势则在于烟叶成熟度和身份的分值相对较高;下部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3>T4>T2>T1,T3和T4处理虽然烟叶颜色分值相对较差,但成熟度分值较高。
表4 不同处理下的各部位烟叶经济性状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economic characters of tobacco leaves in various parts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状况会直接影响烟叶的可用性。通常认为优质烤烟化学成分的适宜含量为总糖18%~22%,还原糖16%~20%,烟碱1.5%~3.5%,总氮1.5%~3.5%,氯离子0.3%~0.8%,钾离子>2.0%[14-17]。由表6可知,不同成熟度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上部烟叶来说,4个处理的淀粉含量都较高,但以T1处理的相对较低;糖碱比也以T1处理的较为协调。对中部烟叶来说,4个处理的淀粉含量都较高,但以T2和T4处理的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糖碱比也是T2和T4处理相对较协调。对下部烟叶来说,4个处理的淀粉含量较适宜,但以T1处理的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糖碱比也是以T4处理相对较协调。
表5 不同处理下的各部位烟叶烘烤后外观质量的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appearance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in various parts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after baking
试验分不同部位,设计了不同成熟度的采收标准,考察了烟叶的鲜干比、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对上部烟叶来说,由于采收的片数多,如果顶1叶的主脉变白,则顶4~顶6叶片边缘枯焦太多,烘烤后的烟叶外观质量较差,将影响上等烟叶比例和均价。因此,以顶1叶的成熟状态为判断依据,当叶片微显黄色、茎叶角度小于直角、叶片稍弯曲时为最佳采收时期,该阶段的烟叶外观质量好、化学成分协调,均价相对较高。
表6 不同处理下的各部位烟叶烘烤后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obacco leaves in various parts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after baking
对中部烟叶来说,成熟标准为:叶片黄多绿少,叶面有黄泡,主脉变白,部分支脉变白,茸毛脱落,叶下垂,采收时发脆。成熟度较差或过于成熟,其烟叶的颜色相对较差将影响整体的经济性状。
对下部烟叶来说,经济性状以T1处理相对较好,而化学成分和协调性以T4处理相对较好。但根据目前的烟叶收购政策,还是以T1处理的采收标准较为适宜。即:叶色稍褪,茸毛部分脱落,叶脉绿色。
从试验过程中还可看出,烟叶的田间长势,特别是烟叶分层落黄和耐熟性,对烟叶的外观质量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研究结果与生产实际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供试品种的耐熟性较差,则一次采收的叶片数就相对较多,烟叶的成熟度参差不齐,不利于统一烘烤。而且需要事先进行叶位标记,所取烟叶样品才具备可比性。尤其是烟叶成熟度判断以哪一片烟叶为准,也必须事先弄清。
[1]朱尊权. 论当前我国优质烟生产的技术导向[J]. 烟草科技,1994,(1):2-4.
[2]陆天胜,刘汉传,邵伏文,等. 烤烟40级不同成熟度与内外观质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0(3):256-258.
[3]黄海棠. 烤烟烟叶的外观特征与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1989.
[4]翼 真,刘国庆. 成熟度对烟叶主要理化性状及感官质量的影响[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4.
[5]王 军,高远峰,王 闯. 烟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的关系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6-18.
[6]许自成,赵瑞蕊,王龙宪,等. 烟叶成熟度的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1):123-128.
[7]杨树勋. 准确判断烟叶采收成熟度初探[J]. 中国烟草科学,2003,(4):34-36.
[8]李佛琳,赵春江,刘良云,等. 烤烟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J]. 烟草科技,2007,(1):54-58.
[9]朱尊权. 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 烟草科技,2000,(8):3- 6.
[10]李跃武,陈朝阳,江 豪,等. 烤烟品种云烟85烟叶的成熟度/成熟度与叶片组织结构、叶色、化学成分的关系[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31(1):16-21.
[11]孙福山,王丽卿. 烟叶成熟度及烘烤指标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02,(3):25-27.
[12]刘海轮,张振平,常 丽. 烤烟成熟采收标准与质量关系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32-36.
[13]舒中兵,艾复清,樊 宁,等. 不同成熟度对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481-2483.
[14]肖协忠,烟草化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15]金闻博,戴 亚,横田平,等. 烟草化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6]胡国松,赵元宽,曹志洪,等. 我国主要产烟省烤烟元素组成和化学品质评价[J]. 中国烟草学报,1997,(3):36-43.
[17]吴殿信,袁志永,闰克玉,等. 烤烟各等级烟叶质量指数的确定[J]. 烟草科技,2001,(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