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的质量观

2014-10-09 08:54陈娬,田艳飞
终身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质量观大学质量

质量是开放大学的生命,厘清开放大学质量的内涵是保证开放大学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大学与传统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不同,二者都包括质量文化的四个方面,即质量物质文化、质量制度文化、质量行为文化和质量精神文化,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应以“质量行为文化”为主流,以“质量制度文化”和“质量精神文化”为支撑和内在驱动,以“质量物质文化”为基础。从对质量、质量观、质量文化的分析中,强调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开放大学质量观。

开放大学;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质量文化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任务,是国家战略。国务委员刘延东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把质量问题放在了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位置。质量是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为不同学习主体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必须健全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质量内涵及标准的梳理与分析

1.质量的定义

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朱兰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fitness for use),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1]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2)美国质量专家的定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2]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3]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菲根堡姆认为,产品或服务质量是指营销、设计、制造、维修中各种特性的综合体。[4]

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3)ISO8402-94“质量术语”定义。在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把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4)ISO9000:2000“质量”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5年颁布的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ISO8402的术语更能直接地表述质量的属性,由于它对质量的载体不做界定,说明质量是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即过程的结果(如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所谓“质量”,既可以是零部件、计算机软件或服务等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指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有效性。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洛尔报告指出,学习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其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和批评精神等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它体现的教育质量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个体和社会全体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回应会员国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初开发了一套用于分析和诊断教育质量问题的工具,以帮助会员国对其教育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在开发此套工具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质量的教育系统定义为“可以有效地服务于教育目的,能够持久地适应和满足发展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确保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系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OECD),把质量定义为“适合即适用”(fitness for use in terms of user needs),并认为审定质量应包含:相关性(relevance)、准确性(accuracy)、可信性(credibility)、适时性(timeliness)、容易获取度(accessibility)、解读能力(interpretability)及协调性(coherence)。[5]经合组织从这些方面对质量进行检测,该质量框架包括4个方面:质量的定义和范围、对已经提出的新的统计活动的质量保证的过程、对已经存在的统计活动质量定期进行评估的过程、经合组织统计活动被执行的一系列宽泛的原则和涵盖统计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指导。

二、发展中的教育质量及高等教育质量窥探

随着高等教育实践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参与高等教育活动、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所思考与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该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应该建立独立的国家机构和确定根据公认的可比性的质量标准。但对学校、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应予以应有的重视,以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关于多样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各个国家、地区和不同层次、类型高等学校之间的区别。关于统一性,一是对所有高等学校都适用的“高等学校质量标准”,二是对处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高等学校的统一质量标准。

何谓高等教育质量?对这一概念的科学把握已成为当前保障、提高高等教育实践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此,分别来界定何为教育质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

1.教育质量

对于教育质量的定义,一般公认的是《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即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教育制度、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过程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6]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按照这一解释,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二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7]

最早对教育质量进行论述的是胡森博士,他对教育质量下了这样的定义,“质量是指学校里进行某种教育活动的目标达到什么程度。”并指出质量的标准“既可以指绝对的准则参照,也可以指相对的或常模参照”。[8]艾斯丁认为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至少包括4种不同的含义:即学校的声望等级、可得到的资源、学生成果和学生天赋的发展或增值。[9]学者朱益明提出,教育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相关程度。[10]学者陈玉瑶指出,教育质量是教育机构在遵循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11]学者程凤春对教育质量内涵的解读,从对教育服务的性质展开,从而提出教育质量的七大特性(功能性、文明性、舒适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而指出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关注的教育质量特性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质量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12]还有学者从状态观与过程观的视角来分析教育质量的内涵,指出教育质量是教育产品质量和教育过程质量的统一。[13]

教育质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质量的多样性。教育质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教育产品质量的多样性,这是建立在个体差异性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育原始产品质量——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每一个教育对象在接受了教育活动之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也肯定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教育产品质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育倡导因材施教,也倡导主体性的发挥,倡导个体的自我选择。同时,学校的发展也具有多种特色,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这也就奠定了教育质量多样性特点的基础。

(2)教育质量的复杂性。教育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教育质量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更多的是指教育质量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和教育产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教育系统内部的庞杂,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层次学校的多重定位,决定了选择不同的学校就选择了接受不同的教育服务,而往往不同主体对教育过程质量的关注有着太多的分歧。从教育内外部来考察,在教育内部作为双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希望教育过程是一个享受的、充实的、丰富的过程,而站在教育的外部,政府、社会更希望教育过程是一个高效而低耗的过程,这种分歧,就给教育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兼顾不同立场的主体的需求就显得颇为复杂,处理矛盾难度就比较大。另外,在教育系统内部,众口难调的现象也依然存在。不同的受教育者,对教育服务的期待也不同,这就更为保证教育过程质量增加了困难。可见,教育过程质量复杂性存在之广泛。

(3)教育质量的层次性。教育质量的层次性特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教育质量的层次性也主要是指教育产品质量的层次性。教育产品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教育产品也必然存在层次性的特点。现在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选择不同的教学,尽量使每个受教育者的自身水平有所提高。由于学习者原有的水平不统一,这就注定教育的产品会出现层次性的特点。另外,不同的教育单位对自身的定位也不同,学校在进行自身的规划和定位时,本身就存在层次性的特点。就高等教育领域来说,有的院校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大学,有的院校定位于国内一流的大学,还有一些院校定位于省内一流大学等等,不同院校的毕业生在学习中所享受的教育服务存在差异,所获得的社会期待也不同。因此,在评价教育质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育质量的层次性,在该教育所在的框架范围内,比较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而不能将其放在整个教育系统框架中进行比较。

(4)教育质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教育质量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特点,确切地说应该是教育质量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不一致性。教育质量是客观存在的,不容置疑,但是不同主体对教育质量的主观感受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同一教育质量可能存在多种主观感受性。

教育质量的主观性是指由于评价主体立场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感受性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也不同。教育的相关主体,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企事业单位等。他们都可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自认为合理的标准对教育质量发表意见和看法。不同主体所评价的教育质量必然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也决定了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复杂性。

教育质量的客观性是指教育质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体。不管各教育的相关主体对教育质量的感受、认识与理解程度如何,其本身是独立于个体的主观意识、思想、情感而客观地存在着。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上,客观性是主观性的基础与前提,主观性是客观性的表达与再现。

2.高等教育质量

理论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者林正范等人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内在教育质量”与“外部质量”统一。内在质量包括本质质量(即培养有教养高层次的社会公民)与过程质量(质量产出过程);外在质量即对高等教育外部目标的达成度。[14]这是一种全面的或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学者邱梅生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适合质量”“满足质量”。[15]学者余小波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功效性、人文性和调试性在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有序运转方面要求的程度”。[16]

高等教育是“高质量”的教育,是高等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卓越”“优秀”“第一流”等特征,是一种外显的为人们所称道的东西。[17]这是一种精英高等教育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综上,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有以下基本内涵:

(1)高等教育质量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质量。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社会实践和个体生命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领域与实践形态之一。其实践形态的效果如何,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作用如何,是这一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实践活动水平高低的体现。高等教育质量所指的是其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各种具体形式的质量。

(2)高等教育质量应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高等教育通过其特定的活动来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同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个体观念、智力、能力、职业、身份的社会化,促进人的个性特征及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此即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功能,也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相应地,高等教育质量应当反映、体现高等教育活动以上两大基本功能,或者说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两大基本功能实际的表达。

(3)高等教育质量应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基本实践领域之一,其实践过程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活动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即各社会实践系统本质之间的关系。因而,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起作用。[18]此谓高等教育实践的外部关系规律。高等教育实践系统除了与外部诸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外,系统内部还存在着实践活动诸因素之间多维的基本矛盾与关系。如: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之间,个体发展中的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之间,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之间等,都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矛盾与关系。这些多维的矛盾、关系构成了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质,此谓高等教育实践的内部关系规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质量必须是这种实践活动对于其内外部关系规律适合、遵循程度的体现与反映。换言之,我们应以高等教育活动是否得以体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这一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内外部规律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与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

从以上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论述中,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质量是以实践为主体的,离开实践活动就无质量高低可言。因此,世界各国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都十分重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博洛尼亚宣言。此宣言确定了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达成了6项行动策略:1)实行清晰、可比较的学位制度;2)采用二级制高等教育体系,即学士和研究生两级;3)实行学分制,如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CTS),以促进最大范围学生流动;4)促进师生、学者及行政人员的流动;5)促进欧洲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6)保证欧洲高等教育质量,尤其表现在课程开发、校际合作、流动计划、综合学习课程、培训及科研方面,整合学习计划、培训和研究等方面。

博洛尼亚宣言不仅给“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道路,确定他们的发展目标,同时给世界,尤其是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表明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活动的实践主体,必须紧紧联系实际,立足本国基本国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高等教质量,保障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3.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区别

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都是指培养人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但由于从隶属关系上看,高等教育从属于教育,因此,二者涵盖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教育质量反映的是任何培养人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水平,而高等教育质量所反映的只是整个教育活动中一个层次的教育活动水平。另外,高等教育活动有其区别于一般教育活动的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质量无法完全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对自身领域特殊规律的遵循程度。

三、新视野下的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质量文化异同点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开放大学的教育,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教育质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质量的竞争体现在质量文化的竞争上,一个学校只有加强质量文化的传播,使全体教职员工把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其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精神,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使之成为共同的意志、共同的追求与共同的感情,在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下,培育出高质量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9]对于两种不同特征的教学,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的质量文化存在许多的异同点。

1.高校质量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质量文化的概念是随着世界范围的质量管理活动发展而产生的,并且它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之中,最初的质量文化主要是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19]

在企业,质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手段、管理手段渗透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代表了企业的质量哲学、质量理念,体现了企业奋发向上、追求第一的精神,反映了企业文化的特征。[20]

近年来,质量文化的概念慢慢在教育系统中得到使用。在高校中,关于质量文化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认同人数比较多的是:高校质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手段、管理手段,在文化特征上与企业质量文化两者具有共性的一面。但高校的性质决定其质量文化不同于企业质量文化,高校质量文化是大学文化在质量管理上的积淀和凝结,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借鉴国外大学文化的有益成果,并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是学校在运行过程中由教职员工群体所创造并得到其认可的质量意识、质量价值标准和质量行为规范的总和。高校质量文化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群体意识、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约束和统一规则。[19]高校质量文化实际上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

2.高校质量文化的特征

高校质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必然拥有文化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即社会性、独特性、精神性、集合性和一致性。此外,高校质量文化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又是一种管理理论。从管理的角度上认识,它具有形式文化性、内容的综合性、基础的一致性、功能的整合性、形成的自觉性和目的的实践性等6个本质特征。

3.高校质量文化的构成

传统的意义上说,高校质量文化的内容从文化角度一般分为4个部分。[21]

(1)质量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质量文化的内层文化,也是质量文化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教育质量方针、质量道德、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质量行为准则等等。

(2)质量行为文化。它是高校教职员工的质量活动文化,是指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以及娱乐性、学术性、科学性的实践活动,是师生员工精神状态、行为操守、文化品位的体现。

(3)质量物质文化。质量物质文化是指高校质量文化的外层文化,是由一系列有形文化因素所组成的,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即学校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如学校育人环境状况、建筑风貌、教育技术与设备现代化的情况等等,质量物质文化往往能反映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

(4)质量制度文化。质量制度文化是高校质量文化的中层文化。它是约束教职员工质量行为的规范文化,包括学校教育质量领导体系、质量组织机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标准和教育质量制度等。[22]

高校质量文化的4个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质量物质文化是质量文化的基础;质量制度文化是质量精神文化与质量物质文化的中介;质量行为文化是教职工使用质量物质文化的行为模式,是教职员工素质的直接反映;质量精神文化决定质量物质文化、质量制度文化和质量行为文化,是高校质量文化的核心,也是培育高校质量文化的最终目标。[19]

4.传统大学与开放大学质量文化的异同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该组织近十年来不断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观,先后提出了多维度质量观、动态质量观以及过程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其对应的质量文化也有一定的区别。[23]

传统大学与开放大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两种不同形式,其质量文化存在共性的东西,作为校园文化,两者都注重其质量文化建设,其质量文化都包括四个方面。但由于其在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差异。[24]两者质量文化的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质量文化差异

传统大学与开放大学作为教育的不同形式,其目标都是促进教育,两者都拥有质量文化的4个方面,即质量物质文化、质量精神文化、质量行为文化和质量制度文化。它们质量文化的差异性同样表现在这些方面。

(1)质量物质文化。从传统大学的角度讲,它面对的是高学历的学习者,此类学习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硬件建设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质量文化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学校教学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作用。近年来,传统大学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换建、新建,更加注重其物质文化建设,追求校舍、硬件等质量。而开放大学是大众的教育,它虽然也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但与传统大学相比,它注重的不是高大的建筑和校园面积,而是利用网络搭建虚拟的校园,在虚拟的环境中凸显开放教育独特的文化风貌,要求虚拟校园的容纳量更大,且更能接触大众。

(2)质量制度文化。传统大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也有其独特的规章制度,每个大学在遵循国家规章制度发展的同时,有一定的校园规章制度,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而开放大学没有那么深厚的历史,并且学生的学习是利用网络进行的,所以其规章制度里没有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活动,而是更注重规范师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使其符合网络安全的规定。此外,开放大学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特征,使得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习支持服务依赖性较大,学生从学习支持服务中获得的支持越大,学生越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越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学习,学习的孤独感因此降低。同时学习者疑问的解答越迅速,他们越能获得激励,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完善技术支持服务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传统大学为保证教学质量,也要求一定的学习支持服务,但相对于开放大学,其对技术的质量要求没有那么高。

(3)质量行为文化。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在年龄、知识背景、学习目的、个人阅历、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多以职业人为主,其拥有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主化程度比较高。与传统大学相比,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方式相对不固定,学生和教师处于“准分离状态”,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由于学习者长期处于一种时空的孤立状态,互联网变成了人机交互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通过网络课堂而非校园课堂来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流。此外,开放大学要利用网络吸引学习者参与网络文化活动,对网络的质量要求较高。

(4)质量精神文化。传统大学办学历史长,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反映出一所学校特有的哲学思想、办学理念、育人方针、管理模式等。开放大学没有传统大学那么长的历史,虽然在文化建设中也强调大学精神,但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相对新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上。与传统大学相比,开放大学要在精神文化创新上侧重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关系到开放大学的质量精神文化。

与传统大学相比,开放大学的质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其教育产出和服务要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二者办学的定位不同,对质量的要求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文化。在质量文化上,开放大学无需与传统大学进行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质量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总结与思考

大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开放大学也不例外,开放大学要树立自己的质量观,它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不同。开放大学的质量观不需要与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观一致,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质量观可促进开放大学的发展。

开放大学的质量文化涉及很多方面。从质量文化的角度分析来看,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应以“质量行为文化”为主流,以“质量制度文化”和“质量精神文化”为支撑和内在驱动,以“质量物质文化”为基础。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开放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学,其自身在建设和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

总的来说,质量行为文化最能体现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的特点。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优势,这是传统的大学所没有的优势。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开放大学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开放大学应该对其理念和方法加以继承、发展,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的发展和建设。质量制度文化和质量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根本,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和理念,都有其制度、规范,缺少任何一项,大学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大学也就不能存在。开放大学应该重视自身质量制度文化和质量精神文化的发展。质量物质文化是一个学校存在的基础,物质决定上层建筑,只有质量物质文化建设好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其他的质量文化,才能保障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开放大学的发展,对此,开放大学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

[1]朱兰 J M.朱兰质量手册[M].5版.焦叔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2]Crosby,Lawrence A,Evans,Kenneth R,Cowles and Deborah.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68-81.

[3]德鲁克 P F.成果管理[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5.

[4]费根鲍姆 A V.管理资本的力量[M].郭富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Quality Framework for OECD Statistical Activities[EB/OL].[2014-04-30].http://www.oecd.org/std/qualityframeworkforoecdstatisticalactivities.htm.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彭鹃,姚利民.论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6(8):29-31.

[8]胡森.论教育质量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7(17):2-9.

[9]Richardson C F,Skinner E F.Achieving quality and diversity :universities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M].New York: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91.

[10]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5):55-56.

[11]陈玉馄,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讨[M]//胡祖莹,曲恒昌.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

[12]程凤春.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教育质量内涵新解[J].教育研究,2005(2):47-55,69.

[13]何茂勋.从过程观与状态观的视角看教育质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8-100.

[14]林正范,贾群生.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4):64-67.

[15]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2(1):31-37.

[16]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6):52-55.

[17]李忆华,凌均卫.论高校质量文化的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129-132.

[18]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6.

[19]刘广第.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0]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1]张应强,刘在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67-71.

[22]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G]∥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9.

[23]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课题组.教科文组织近十年高等教育质量观阐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6):19-26.

[24]罗大中.现代远程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09(11):184-185.

责任编辑 张军涛

开放大学的质量观

陈 娬,田艳飞

The Quality View of Open University

CHEH Wu,TIAN Yan-fei/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Quality is the lifeblood of Open University.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quality is an inevitable course of guaranteeing its healthy development.Although both Open University and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ver the four aspects of quality culture:the quality of material culture,the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the quality of behavioral culture and the quality of spiritual culture,their focus is different.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y should take the quality of behavioral culture as the mainstream,the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the quality of behavioral culture as support and internal drive,the quality of material culture as base.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quality view and quality culture,we conclude a quality view of the Open University that fit is the best.

Open University;quality view;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quality culture

G724.82

A

2095-6576(2014)04-0012-08

2014-05-31

陈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研究。(scnuchen@163.com)

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国际研究院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开放大学的质量观和质量控制”(D-0332-13-2003)

猜你喜欢
质量观大学质量
“留白”是个大学问
“质量”知识巩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