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巧云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通常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1.以旧引新,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导入
如,教学“因数是小数的乘法”时,可以通过复习“因数是整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出“因数是小数的乘法”,引导学生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引导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展开讨论.
2.注重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导入
如,在教学“5的认识”可以这样导入
师:小朋友,请你们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比一比,看谁最棒!
师:教师伸2个手指,你再伸几个手指组成3?(学生伸出1个手指)
师:我拍1下手,你再拍几下手组成4(学生拍3下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出几个比4小?(学生伸出不同的手指数)
师:怎么伸的不一样啊?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5.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流,充分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3.注重生活经验,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导入如,
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生:报数1、2、3……
师:请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
师:再请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的学生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为什么有的学生两次都站起来了?
这个环节的导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
题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的导入
如,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出示一张发票,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这张发票上,“现在总价已模糊不清,怎样才能知道总价是多少?”(学生产生疑问)“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知道了”,设疑激趣,从而导入新课.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大家也都在为此不断探索与实践.我认为一堂精彩的数学课,除了要有别致的开头,精彩的新授,还要有独具匠心的收尾.
但是,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事实证明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对结尾却很少讲究,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几分钟,有的教师认为时间不多,不便安排,就交给学生自行处理;有的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到下课铃响才急急忙忙草草收场.收尾是一节课临结束时的活动,一堂课收尾收得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得到无比愉悦的美的享受.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每堂课的收尾,尽可能地展示其艺术魅力,以激发起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强烈渴望.收尾的主要方式有: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的收尾
如下面是“平均数“的收尾设计.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知道了平均数的用处.……
师:今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应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知识学会了求平均数的问题(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了解了平均数的用处.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根据不同数据的特征,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还有许多其他的好方法,这都很好.
这样收尾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以便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揭示数学规律,启迪思维的收尾
如,学习了“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后,教师进行下面的小结收尾:“刚才我们算的第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如果第一个因数是三位数、四位数,你现在还能做吗?”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普遍性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渴望和需求.
3.设置悬念式收尾
教学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几节课之间常常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做收尾时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收尾时我如此设疑:“被3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是否也是看数的个位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样的收尾有着“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果,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导向.
4.拓展延伸式,拓宽学生视野
一节数学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没有终止,教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 如“数对确定位置”课收尾,我这样拓展:“你知道上海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吗?我们人类不但能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还能确定太空中的位置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课后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样通过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能力的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然,精彩的课堂结尾多种多样,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但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收尾方法,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真正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的艺术效果.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收尾,能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收尾艺术.同时,我们应该避免:虎头蛇尾,画蛇添足,平淡无奇.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22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