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煊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特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教育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还可以作为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善于把握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对特校数学教学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视频,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境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
如,在教学“温度”一课时,我采用了“出示中国地图——苏北地区闪动-——预报苏北气温”,通过画面、动态场景、声音,构造天气预报这一生活实际场景,从而引入今天最高气温10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2摄氏度.巧妙导入,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聋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这些聋哑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聋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年龄的差异(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就是图、文、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能把聋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聋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聋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时,我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个完全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机器人,机器人的一个手臂可以动作,并配上了字幕,“咳,大家好!我是机器人小天星,这节课谁表现最好我就和谁交朋友.”恰当利用现代教育创设这样的情境,诱导聋生参与学习.然后,我让聋生指认机器人身体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这样的导入,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聋生能轻松、自然地学习
传统教学是“教教材”,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只重视教师的“灌”,一般只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重视实践,无视聋生的感受.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孩子们变得消极,对学习往往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思想郁闷,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差的人.“高分低能”正是这种教育模式的产物.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画面的映衬下,将教学内容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素材,并以生动活泼的动漫形象展现于聋生面前,从而使聋生身心愉悦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利息”中的导课部分我是这样安排的: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新年好》的旋律,师生同唱,意在把聋生带到过年的氛围中,然后提问过年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在互动中引出压岁钱的事情,随机提问你如何处理压岁钱,然后投影出示“小丽2001年1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这样的幻灯片课件,马上问“看到这些,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问题引导,揭示“银行多付给的1.8元是什么?”从而引出课题:利息.
这活泼的旋律,温馨的色彩,唤起了聋生数学的情感,这种数感的意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尽管在特校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1.重结果,轻知识的产生过程.部分教师完全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内容都投影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
2.重机器,轻学生.部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重形式,轻实效.聋生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使用多媒体,以“教师为中心”,让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媒体为了使用而使用,贪图播放形式 ,因而大部分学生被屏幕上的精美图象、精彩动画所吸引,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学效果甚微.
只有正确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地做到了计算机多媒体与聋校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才有可能让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服务于聋校教学,给聋哑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 江苏省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224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