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根 黄策先
摘 要:雷锋精神代表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人生观为切入点,分别从人生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态度,人生修养和人生态度四个视角对雷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雷锋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承与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雷锋精神;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86-02
前言
1993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学习雷锋题词30周年的大会上说:“一个群众性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我们这个民族过去具有,现在仍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时代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决定。四十九年的历史证明,雷锋精神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丰碑,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扬。那么,雷锋精神为什么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和生命力呢?马克思在1851年所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也许能对这种现象做出文化上的解释。他说:“人们自己创造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121。任何一种精神的形成都不可能置身于传统文化之外,雷锋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时代精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雷锋精神最初的基因。因为人生观是雷锋精神最具魅力的部分,所以,本文以人生观为切入点,分人生价值观、待人处事、人生修养和人生态度等几个视角来对雷锋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试图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论证雷锋精神的历史渊源,以及发扬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一、关于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人生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是追求人生的不朽。对于“不朽”,《左传》中有着明确的解释:“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2]57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并且永远为人民所纪念的人,只有这样的人的人生才能实现真正的不朽。
雷锋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是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人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主题。雷锋曾在日记中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去”。“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才是最幸福的”[3]。199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雷锋团时说过:“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雷锋短暂的一生懂得了什么是理想和幸福,懂得了怎样活着和怎样做人,他自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精神风貌,达到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660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不朽的人生价值观有着继承关系,它们都追求长久的人生价值,但是,雷锋精神的人生价值观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它在目的、服务对象和追求境界上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以奉献为乐,以服务为本,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民而不是统治阶级,它倡导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精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越和创新。
二、关于待人处事
怎么样对待人和怎样处理事情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属于人生哲学的范畴。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推己及人的原则是待人处事方面影响最广泛的原则。推己及人的待人处事原则最早出自于孔子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这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将心比心,舍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
雷锋精神中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我国传统文化中待人处事原则都主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提倡爱人和仁爱。但是,雷锋精神中的爱人思想有着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爱的是人民,是同志,对敌人则主张“像冬天一样冷酷无情”,这是一种具有浓厚的阶级感情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对同志和人民的彻底的大爱!雷锋精神倡导把个人置于人民位置之下,甘当人民勤务员,显然,这与传统文化中把自己置于和别人同等的位置,并通过利人的方式来达到利己目的的待人处事方式是根本不相同的。
三、关于人生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修养十分重视,其中有关人生修养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系统的修养学说。《礼记·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之而后天下平”[6]53。可见,修养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修养的主流思想是“为己”和“慎独”。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5]100在这里,“为己”指学习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是把学习修养当作自己内心的修养,是为了自己的完善;而为人,就是指学习修养是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在这里,传统文化主张为己之学,强调学习和修养的自觉性和实践性,孔子甚至还把人在道德修养上的境界分为了“知之”“好之”“乐之”几个不同的层次,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297。
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在没有别人知道情况下要能够谨慎小心,实实在在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这是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也是修养的一个方法。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躬自厚而薄则于人”以及《礼记·大学》中所说的“欲正其心者,必诚其义”[6]53,讲的都是慎独的修养方法。
雷锋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党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本色。雷锋在日记中说“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我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3]由此可见,雷锋精神中有关人生修养的部分与传统文化中有关人生修养的内容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他们都强调修养的重要性,重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修养。
四、关于人生态度
对待人生应采取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呢?这是人们常常需要回答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周易》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7]13《礼记·大学》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63讲的意思就是说整个宇宙和自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停地运行,所以人也要有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才能适应宇宙和自然的变化,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雷锋精神中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集中体现在雷锋的“钉子精神”之中。雷锋在日记中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样的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旁河旁之柳,我愿意在暴风雨般的艰苦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一生”[3]。
显然,雷锋精神中的人生态度和传统文化所主张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雷锋精神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彻底无产阶级的人生态度,它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思想基础,洋溢着共产主义者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困难永远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态度,毛泽东同志在其诗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所写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8]109。正是是雷锋精神中这种积极人生态度的生动体现。这种人生态度体现了共产主义者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和纯洁无私的人生追求,克服了传统人生态度中的消极性和局限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五、结语
雷锋精神把人生价值定位于服务人民,把人生的意义定位于服务而不是享受和索取;在待人处事方面,主张爱憎分明;在个人修养上面,坚持严于利已,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在人生态度上,倡导发扬“钉子精神”,积极进取,做有道德的人。雷锋精神中的人生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其精神实质和核心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人生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彻底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一方面继承和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它克服了我国传统文化人生观中的自发性、抽象性、片面性和超阶级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鲜明的阶级性和高度的自觉性,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精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
[3]谭菁菁.雷锋日记[M].长沙:湖南少儿出版社,2008.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夏华.论语[M].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公司,2011:106,276.
[6]陈,注.礼记[M].成都:巴蜀书社,1989.
[7]梁海明.易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8]季世晶.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
[9]施仲谋.中华文化撷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刘梦溪.中国高端讲座·文化的要义第壹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1]胡卫红.听儒学大师谈人生[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12]刑华琪.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