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义不容辞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理论讲授为主,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认同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影响感染为辅,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外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86-02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再次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倡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性。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四信”,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的任务,其教学实效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理论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8·19”讲话中强调,意识形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意识形态领域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中国的重点领域,坚守这一阵地至关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之中,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理论要讲实讲透,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批驳错误言论
由于“90后”大学生群体没有亲身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探索及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所以,在理论讲授中必须注重讲实讲透。不仅是要讲清楚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等等基本概念,更主要的是要敢于对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够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就必须先做到理论上的彻底,即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不回避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敢于就学生最关注的医疗、就业、贫富差距、腐败等焦点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敢于及时批驳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言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敌对势力险恶用意的真相,帮助学生从理论上解决好为什么要坚持“四信”和实践中怎样做到坚持“四信”的问题,进而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二)通过“全景式”教学法形成学生的理论自信,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由于“90后”大学生出身的政治历史大背景造成的对社会现实缺乏理性思考的特点,我校“概论”课提出“全景式”教学法。“全景式”教学法以宽广的时空范围为教学视角,将理论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通过再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背景全过程,即理论产生、发展时期的世界历史背景、国内社会背景、人民生活状况和主要诉求、理论创建者的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理论观点争鸣和斗争、实践检验等等。也就是通过纵深的历史视角推进,用改革开放3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社会发展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具体体现,以及各行各业所涌现出来的典型的人物和事例,通过“全景式”的再现历史背景和历史脉络,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科学性,减少并排除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学习的抵触,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论科学性的同时领悟理论的现实性,为认同内化理论奠定思想基础。让学生探讨自己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和见解、探索践行中的难点和疑点,在轻松、分享的氛围中接受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使学生真信、真学的基础上形成理论自信,进而形成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价值追求,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强化认同基础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真正使当代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作为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必然要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要求,实践教学应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我们以“概论”课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的课内实践教学包括专题讨论、结合观看视频讲解理论、学生专题讲授、新闻评论等形式。具体来讲,围绕“老人摔倒扶or不扶、道德和法律谁撞了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全能神是不是全能”、“人是不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等现实中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三观”;结合观看《改革开放30年》、《百年潮·中国梦》等视频讲解基本理论,更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使学生更深入直观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指导意义;专门选取“概论”课的改革开放这一章,由学生用20—25分钟专题讲授,并给予加分。我校2011级盛加俊等5位同学用精美的PPT,从衣、食、住、行、用等不同角度详细讲解和展现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这一基本政策的正确性、重要性,增强了对理论的认同感;并结合近期发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大时事让学生准备,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新闻评论。“概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内容进行过程中,学生针对食品安全、社会道德滑坡、公交不文明行为、达赖喇嘛、恐怖袭击事件、“星星”的背后等进行深入评论,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被动或主动关注政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感。
课外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现实和思想实际,深刻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积极指导意义。黑龙江科技大学“概论”课先后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参观大庆铁人纪念馆和大庆科技馆。每班选出一、二名学生,回来后由参观的学生在班级讲解。2011级的常娜娜同学按照“王进喜简介”、“大庆大会战的历史背景”、“纪念馆介绍及摆放文物”、“此次参观感想”讲解参观活动,从而让全体学生了解参观内容并接受教育。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诸如“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调查”等实践内容和形式,一方面通过实际调查、参观,真正了解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理解和反思,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进而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总之,只有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永续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于冬梅.“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论略[J].经济师,2012,(6).
[3] 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