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福明
摘 要: 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已持续多年的话题。但是许多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理解片面、忽视内涵;缺乏规划、缺乏方案、缺乏恒心。开展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上的探究并予以指导,需要学校在行动层面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中小学 学校文化 实施策略 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仍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可谓热情高涨,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大学教授进行策划、包装。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追逐中,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误入歧途”或者“走火入魔”。当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近期调研,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提出建议。
一、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模糊,目的不明。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中小学对建设学校文化的认识模糊,目的不明。主要表现为:学校文化建设只是日常性应付,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千篇一律,内容僵化,缺乏个性,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摆设。此外,近几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数量较多,硬件建设堪称一流,但软件建设特别是学校文化建设十分薄弱。如调查“作为校长,为什么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这一问题时,大部分校长的回答如出一辙:为使学校更有生气、更有影响、富有特色,办成名校。确切地说,不少中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缺乏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没有深层次地树立自觉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识。
2.概念不清,理解片面。
关于学校文化,目前在理论界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所以,一些中小学校长对其概念的理解更是模糊不清的,把学校文化简单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扶持一些兴趣小组或者社团组织,没有从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上去认识。还有的把学校文化纯物化,认为校园整洁、美观,设雕塑、搞绿化,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导致学校文化建设脱离了精神实质,成为一个华丽的空壳。
3.注重形式,趋向功利。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有些学校只是注重形式,趋向功利。如有的认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设计校徽,确定校训、校歌,学生唱校歌,读校训,穿校服,就是学校文化。有的“走捷径”,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尽快出“政绩”,传“美名”。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出于功利主义,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十分普遍。
4.缺少规划,缺乏恒心。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规划、有恒心。而当今不少学校喜欢赶时髦,今天觉得这个活动好,搬过来折腾一番;明天又看到那个活动不错,再搬过来折腾一番,不管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水平是否相匹配,出现了许多盲点和弱区,系统性不强,影响整体效果。再则,有些学校校长更换频繁,今天这位校长这样规划,明天换了校长又换一种规划,缺少整体设计、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影响到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
5.缺乏研究,引领不力。
学校在文化建设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既有学校自身原因,又有外部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引领,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许多学校文化建设出现了学无榜样、无章可循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学校虽有建设学校文化的热情和愿望,但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对学校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虽然非常努力,但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科学性、结构性和系统性都十分薄弱,所做的工作只是星星点点,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和持续。
二、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要建设富有特色、富有生气的学校文化,首先必须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活动积淀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有关教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
(1)学校文化构成
学校文化包括四个层面:第一是精神层面,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第二是制度层面,如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第三是行为(师生)层面,如师生的行为举止,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各种仪式活动;第四是物质层面,就是我們所说的校园建设,其中精神层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2)学校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学校是一种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是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天堂,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促使教师努力工作,把人生的奋斗目标、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凝聚功能:学校文化可以使学校的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
约束功能:学校文化具有无形的精神约束力,可在师生的心灵深处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制约广大师生的行为,从而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激励功能: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具有无限精神驱动力,往往能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不但能使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而且能使教师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校发展而积极工作、乐于奉献。
辐射功能: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它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而且对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
学校文化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不同于校园文化,但包涵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范围,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的,以校园内部的环境和师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从词义上讲,“校园”一词中包含的内容更多的是指一种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者一种场所,而“学校”更多指向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组织机构。“校园”只能说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之一,“校园文化”只能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属概念。“校园文化”往往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的“学校实体式”的概念,“学校文化”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动态变化和开放性。
3.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是指学校自主地、理性地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总结概括、分析反思,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引入新的文化要素,对已有学校文化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在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校的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行为(师生)文化,这四方面相辅相成,只有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完整的文化形象。
三、积极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学校文化建设是在各校校情的基础上开展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但还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主要有:
1.“文化润教”策略。
学校文化与如今的课改教研、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安全教育、体艺教育、后勤管理、师德建设等工作不在同一层面上,而是蕴藏在这些工作中,并从这些工作的过程与成果中提炼出的结晶。因此,培育学校文化的关键是学校领导引导全校师生具有“文化润教”的强烈意识。“文化润教”就是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并转化为师生的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在工作实施中始终把握精神激励、情境创设、行动到位、机制保证和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思路,重视总结反思和提炼升华。在这种“文化润教”的引领下,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不断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2.师生参与策略。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某个校长或领导“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结果,广大教师和学生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
3.学习引领策略。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学习与科研为基础,通过学习、研修,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从而提升学校精神、办学品位和办学风格,把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4.特色兴校策略。
真正的学校文化是基于学校的,必须是有学校特色的。我校都要重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构建办学特色作为培育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
四、精心设计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多年实践。许多学校都经历了这样的三部曲:(1)学习、借鉴阶段;(2)探索、改进阶段;(3)规划、提高阶段。通过三部曲,对学校文化的横向拓展、縱向延伸,最后构建起比较完备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其中,精心设计规划方案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方案,明确目标、落实内容、强化措施、分解责任,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附后,供参考。
五、结语
学校文化建设的形成,需要深刻的思考和长期的积淀。这种核心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凝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一生。如果学校文化建设总是在追求表面的、肤浅的物质形态化的学校文化建设,那么看似花团锦簇、热闹非凡的背后必定是苍白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农村中小学校创造出更辉煌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肖远军博士.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2]兀殿强.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3]顾卫兵博客.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附:参考方案(框架)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校情分析):
二、指导思想:
三、总体目标:
四、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全员性原则。(3)过程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公平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独特性原则……)
五、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师生)文化建设四方面具体构建。
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哲学与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从精神文化内隐层面一般可确立:办学宗旨、办学方略、办学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教师成长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词、学生誓词、核心价值观(学校观、管理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从精神文化外宣层面一般:以立面标语形式将上述内容展现在校园各处;以图腾物形式彰显学校精神文化(校标、校徽、校牌、校歌、校旗)。
2.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环境规划、标志设计、文化设施等,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和必要物质载体。一般可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特色”装点校园行动,努力注入更多“新教育实验”和“创造教育”的元素,让校园环境更具视觉冲击力。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我们“共同的约言”(陶行知语),围绕教代会、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行政、党建、人事、教学、教研、德育、活动、安全、卫生、后勤等各方面,全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实现有章可循。一般需要构建的制度体系: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行政工作制度、党务工作制度、人事工作制度、教学工作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活动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工作制度、后勤工作制度等。
4.行为(师生)文化建设
行为(师生)文化建设是学校传统及观念的认同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具体表现,是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现代公民素养培养、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入手考虑,努力为师生创造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校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六、措施和步骤
1.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包含组建机构、分工负责、加强宣传、活动开展等诸多方面。特别是活动开展方面,如怎样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怎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何加强师德教育,举办哪些校园文化活动,等等,作出详细部署。
2.学校文化建设的步骤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思路谋划开展,应包括文本构建、宣传发动、具体实践、强化管理、总结提高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