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媛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10000)
《抒情幻想曲》是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徐晓林女士于1991年8月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此曲是采用了自由变奏的作曲手法,在创作中蕴含了较多的即兴成分,使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个人情感等都得到自由的发挥和表达。这首乐曲也于2007年成为中国古筝“金钟奖”必弹曲目之一。据作者所述,此曲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一股思乡之情突然涌上心头,从而进行创作的。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子过后,第一部分是主题的呈示和自由变奏,包括轮指部分,第二部分是主题的派生,第三部分是激动的快板。
笔者认为在演奏中,可以将整首乐曲分成六个部分来练习,分别是引子、柔板、中板、慢板、快板和尾声。笔者认为任何一首乐曲,无论长或短,难或易,都需要分割成几个部分来练习,不能囫囵吞枣,即使从头至尾反复多次弹奏,效果也不能与分段精细练习相比。分段练习有助于找到演奏者的缺陷,对症下药,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乐曲。
《抒情幻想曲》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古筝基础和功力,以及充沛的情感表达能力。传统古筝曲一般来说右手用于弹奏,左手用来吟揉滑颤,而现代创作的古筝曲突破了这一界限,左右手上升至同等地位,尤其是这首乐曲,对于左手弹奏技巧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这首乐曲含有即兴的成分,自由变奏手法贯穿始终,因此节奏的松紧和力度的变化都要有所不同。下面对乐曲的演奏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笔者认为引子部分是全曲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什么样的乐曲,引子部分就是听众对于乐曲的第一印象,奠定整首乐曲的基调和风格,也是最能体现演奏水平的部分,只有将引子演奏的淋漓尽致、情感处理得当,才能对乐曲之后的部分产生好的影响。《抒情幻想曲》的引子部分是有表情的散板,特别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烘托,因此在演奏引子时不能匆忙,运用大气口,从容不迫,使每一个音弹奏到位。比如乐曲一开始的八度La,用肉指弹奏,使余音拉长,不能与后面的旋律接得太紧。之后八度Mi的重复弹奏,则要采用夹弹法,夹弹时重心偏下,因此出来的音比较厚实沉稳,而且余音较长,突出深远的意境。演奏谱例1的部分时,有三个模进似的乐句,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将三个乐句弹奏的一模一样,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要做一些改变,否则就会显得单调,同时右手的轮指部分也要配合着做强弱变化。过实例展示了这一区分理论在音乐创作上的运用。我们相信,这一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将深化我们对音乐的认识,对音乐教学、研究、创作提供新的视角与指导。
柔板部分是自由变奏产生的三个乐段,产生阶梯式递进的效果,演奏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前三小节基本相同,但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变化,第一个乐段轻柔委婉,每一个音符间隔较长,使听众留足遐想的空间。而第二乐段速度和力度都呈上升趋势,并通过双音和三音将双手拉开,音域越来越宽,织体也越来越饱满,从而表现出深远博大的意境,并推入柔版的高潮第三乐段。第三乐段比起前两个乐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也更加强烈,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一次次的由弱渐强、由慢渐快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上下两个声部演奏时要有所区分,不能采用一样的力度造成音响效果的混乱,下方的伴奏声部需要控制音量,起到衬托旋律的作用。同时每一个乐段都需要一气呵成,不能断断续续,影响整体效果。
乐曲的中板部分主要由左右手交替作主旋律和伴奏音型来演奏,同样的也需要突出主旋律,使主旋律清晰可见。首先开始的部分,以变宫Si为开始音,奠定了乐曲淡淡哀愁的基调,因此入板时需要注意控制力度,需要将旋律轻柔的带出来,再逐渐渐强,否则会显得突兀,破坏乐曲的美感,之后过渡到左手主旋律要自然。
古筝的轮指技法最早是借鉴于琵琶,与其不同的就是琵琶是五个手指轮,而古筝是四个,因此为了达到每一个音的音响效果均衡流畅,也可以借鉴琵琶的演奏方式,把轮指变为五个一组来练习,这样每个手指都能作为重音,从而达到每个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保持一致。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左右手的伴奏部分全部是连续的六连音,需要演奏的连贯流畅,产生旋律线条流动的效果,将重音放在第一个音和第四个音上,同时不能只顾着把音弹对,而要注意强弱快慢的起伏,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
这段慢板是主题的派生,分成三个层次发展主题材料,层层递进。因此演奏技法需要更细腻的展现。古筝讲究左手的“作韵”技巧,即通过左手在琴码左侧以“揉、滑、颤、按、点”等方式按压琴弦,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只有将“作韵”这种技巧演绎到位,才能真正诠释古筝的韵味。在演奏慢板部分时,每一个层次的左手部分均需要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运动方式来按压,达到由慢至快,逐步推进的效果。
例如谱例第一小节,上滑音可以较为迅速的按压,下滑音则需要利用手腕及手指呈弧线缓慢提起,不能直上直下,以延长音的时值,使弦的松紧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达到旋律时紧时松,使声音和韵味在滑音中流转,扣住听者的心弦,达到深情之效果。
段落的第二、三层次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要进步一加深,以滑音作为连接,将乐句演奏层层推进,使心理产生强烈收缩感,以获得情感的释放。
快板部分采用“紧打慢唱”的手法,左手多是低音区与高音区来回跳动的旋律线条,右手则是快速的伴奏音型。演奏时需要注意突出左手旋律声部,右手伴奏声部起到烘托旋律的效果,但也需要演奏的颗粒分明,清晰流畅,因此手指出弦要快,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动作幅度要小。
在快板的最后部分,出现了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节奏对位的问题,很多人在对位的过程中会将左手部分的三连音弹成前十六后八,或将右手部分的前十六后八弹成三连音,这就需要分手进行练习,将左右手的节奏分别演奏的很精准再结合起来训练,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尾声部分一开始由慢至快,通过扫弦将乐曲推动起来,在高低音来回交替的三四度音程和三和弦中进入高潮。最后再现了引子和慢板中具有推动性的小撮和八度部分,让乐曲在强音中迅速结束,充满气势又令人回味无穷。演奏尾声时需要特别注意情感的把握,它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的较为集中,也出现突快及突慢,情绪起伏比较大,需要在演奏时收放自如,将每个乐句处理的明晰饱满。
一首好的作品不局限于一种演绎方式,而是可以给予演奏者宽广的想象空间,让其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个人演奏方式和情感。《抒情幻想曲》就是这样一首作品,需要不断的在演奏过程中思考、琢磨,一遍遍的渗透它的深刻内涵,才能将其演奏的趋于完美。笔者在此仅仅表达粗浅的见解,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演奏水平,逐步完善对这首乐曲的演绎。
[1]胡菁.徐晓林筝乐作品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2]巢霞.改编古筝曲《夜深沉》演奏浅析[J].民族音乐.2011年.1月
[3]邱大成,徐晓林.古筝作品集赏析[M/CD] http://my.tv.sohu.com/us/63255915/19735927.shtml. 2012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