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人性视野下苏比人物性格解析

2014-09-30 21:18崔益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

崔益华

内容摘要:《警察和赞美诗》是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名作。作品主人公苏比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有人认为苏比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也有学者认为苏比是一个具有高傲的灵魂和不屈的精神的人物。对苏比人物形象的不同解读,正是《警察与赞美诗》这部文学作品丰富意义的体现。解读文学作品需要开阔的理论视野。本文试以基督教人性论为视野解析苏比人物性格。

关键词:期待视野 基督教人性论 苏比人物性格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代表作,作品主人公苏比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典型人物,苏比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争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绝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意义,文学文本真正的价值在于读者所做出的种种不同解释。“期待视野”决定着文本被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一、期待视野,解读文学作品前提

接受美学认为 “期待视野”是解读文学作品前提和基础。“期待视野”是读者文学理论储备和审美经验所构成的个人文学解读视野和读者对历史或现实社会人生的生活经验所构成公共期待视野。公共期待视野以一种十分隐蔽的方式制约、影响着个人期待视野的构成,并决定着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对文学作品受其“期待视野”制约,这是人们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见解的根源。

长期以来阶级分析理论视野制约个人期待视野。人们习惯于用阶级分析的眼光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地以好坏善恶的标准评价人物。人性是复杂的、在社会环境中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仅仅好坏善恶的标准评价人物是片面的。

不同的文化对于人性的看法和视角往往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开阔的理论视野解读苏比这一复杂人物。《警察与赞美诗》作者欧亨利是一位基督教徒,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作品人物形象的内涵往反映作者对人性的认识。以基督教人性观为理论视野去解读苏比人物,可能更接近这一人物的真实面目。

欧亨利的小说讽刺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龌龊,尽管那些人物或许堕落、或许自私。但总让那些小人物的身上,体现出人性的闪光点,表现出了人性“善”的一面。我们总能发现希望,就在那一个个善意闪现的瞬间,可以看出,欧亨利宗教信仰情结,例如他的作品《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二、基督教人性视野下苏比性格解析

基督教人性论基本内容是人性的善恶二重性。基督教认为人性就其先天本质而言是善的。据《圣经》说,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并赋予人以灵性。上帝的善良、公正、智慧、仁爱等等必然依附在了人的身上。罪恶并不真正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而是人后天所形成的,人性之中的恶起因于人类的堕落,丧失了上帝所赋予的最初的神圣本质,罪恶随之而来变成了人的本性,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分别是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并把每种罪行和恶魔联系在一起,代表各种罪行的恶魔会引诱拥有相同罪行的人。那么人的罪过如何得救呢?人只有信仰上帝,克服人性之恶,发扬人性之善,人性才能得到救赎,从而获得人生的完美。

《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是一位有宗教信仰的人物,受到赞美诗,能改过自新。苏比的先天本质是善纯洁善良的。《警察与赞美诗》提到苏比的生活中曾经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可以看出苏比以前并不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流浪汉,他的生活不缺乏亲情、爱情、友情,他曾经是一位有着稳定职业、思想纯洁善良,奋发有为的白领青年。即使后来沦落为流浪汉仍然保存这一颗“高傲的灵魂”。他的几次犯罪仅仅是因为他想在监狱呆上几个月抵御寒冬而故意实施的。

苏比完全可能不沦落为流浪汉,他可以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他之所以后来成为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流浪汉,是源于人性的堕落。在《警察与赞美诗》苏比有这样一段反思自己话: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苏比可能是抵制不了低俗的欲望诱惑,比如贪婪、吸毒、赌博等,或者是事业遇到挫折才能衰退、心灰意懒,而堕落沦落为社会底层的流浪汉。人性的堕落让他陷入了令自己感到憎厌的泥坑。

当苏比在一座古老的教堂听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时,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他渴望灵魂救赎,克服人性之恶,把自己拉出泥坑,改过自新,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烜赫一时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
简·爱形象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论尧斯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浅谈盲人无障碍电影的选择与出路
“期待视野”下的小学生“赏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