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珍 石瑞玲 陈传宏
摘 要:文章通过对宁夏石嘴山气象站迁站前后20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阐述观测资料产生差异、变化的原因,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气象服务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提供服务
引言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观测记录是做好气象预报和服务的前提,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重要场所,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宁夏石嘴山气象站始建于1972年1月1日,站址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东街,属市区,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气象探测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保证观测资料的“三性”,2002年1月1日,气象站由原址搬迁到现址并开始正式观测,现址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森林公园内,属郊外。现就迁站前后20年(1992年-2011年)气温、风速2个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对比,分析观测数据变化的规律、差异、原因,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气象服务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1 气温的对比分析
1.1 迁站前10年(1992-2001)的气温情况
1.2 迁站后10年(2002-2011)的气温情况
1.3 气温的对比分析
从气温的观测数据可以看出,迁站前的气温比迁站后高,主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就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一种现象。本站迁站前位于市区,10年的平均气温为10.7℃,迁站后郊外10年的平均气温为9.8℃,二者相差0.9℃,可见城市热岛效应还是相当明显。
2 风速的对比分析
2.1 迁站前10年(1992-2001)的风速情况
2.2 迁站后10年(2002-2011)的风速情况
2.3 风速的对比分析
从观测数据来看,迁站前10年,除1992年的年平均风速较小外,后面9年的年平均风速都较接近,变化不大,10年的平均风速为2.0m/s;迁站后10年的平均风速也为2.0m/s,但这10年中,2002年至2006年,也就是头5年的年平均风速较大,且比迁站前的风速大,主要因为迁站前测站位于市区,受高层建筑的阻挡影响,风速值不大,迁站后,测站位于郊外,四周空旷,探测环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风速明显变大,后5年2007年至2011年的风速明显又变小,这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改善有密切的关系。
2.3.1 首先在大武口市区西北部贺兰山东麓建设了占地面积1万亩的大武口森林公园,昔日这里是一片风吹石头跑,不见树和草的茫茫戈壁荒滩,森林公园于1997年1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先后清运土方60余万立方米,更换土方2万立方米,平整绿化带132万平方米,种植35万平方米的草坪和3万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个品种、32.1万株树木的栽植任务,树木成活率达到93.8%以上。它的建成,对大武口市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作用。
2.3.2 后在大武口市区东部2公里处建有水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星海湖,十年前,这里到处是煤矸石、粉煤灰和烂泥塘,一刮大风,粉煤灰垃圾满天飞,石嘴山环境空气质量在那个时候跌入到了低谷。2003年石嘴山启动了星海湖建设工程,巨大的渣山被挖湖的泥土覆盖,被改造成今天的湖心岛,泄洪沟、烂泥塘被疏浚开挖成湖,并且把四周的沟渠、鱼塘纳入,形成了现在大型湿地湖泊,此后经过不断建设美化,星海湖现整个景区面积43平方公里,环绕着半个城市,由城市之疮一举变成城市之肺和城市名片,目前已成为石嘴山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城市防洪调节,有效配置水资源、抢救性保护湿地生态和城市水景观等多种功能。
2.3.3 “一方碧水共蓝天,万亩绿树涌贺兰”,敢于同恶劣环境抗争的石嘴山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继续建设着美丽的家园,作为石嘴山人,亲眼目睹着这里的變迁,作为石嘴山的气象人,用亲自观测的气象数据见证着这些变迁:风沙少了,天更蓝了。
3 结束语
以上通过对石嘴山气象站气温、风速2个气象要素迁站前后20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阐述了各自变化的规律、大小、差异、原因,尤其用气象数据见证着人为改造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一如既往的做好气象工作,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气象出版社,2003.
[2]沈立新.关于城市热岛问题的综述[J].浙江林业科技,2000.
[3]彭友东.石嘴山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