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泉港槐山古窑址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2014-09-29 16:55郑庆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2期
关键词:窑址海上丝绸之路口径

郑庆平

槐山古窑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槐山村北银厝尾和山仔头,暴露古窑址5处,各窑址相距在数十米至二百多米之间。1976年调查,分别定名为银厝尾一窑、二窑,山仔头一窑、二窑及三窑(主要为前二窑)。1980年,晋江地区文管会、泉州市文管会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对银厝尾一窑址进行了局部试掘,共采集标本近百件器物,有罐、壶、钵、洗、器盖及窑具等,其中以四系罐最多。据专家对出土物的鉴定,系为唐至五代时期的窑址。据传,这一带至唐时盛达99窑之多。而今尚存的5处窑址多被开荒为田,破坏严重,后经多次抢救性采集、发掘。1981年,惠安县人民政府确认槐山古瓷窑遗址为文物保护单位。泉港从惠安拆县建区第二年(2001年),槐山古窑址被泉港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一、槐山古窑址的调查、发掘与现状

1.银厝尾一窑

位于槐山树北400米处的银厝尾坡地上,范围约42×11米,堆积层厚达1.5~3.5米。采集标本以罐为主,次为钵、器盖、壶、垫托等。

罐分三式:

I式圆口、直颈、广肩、深腹、平底。肩部不匀称地附上手捏成的桥式耳四个。施半釉,釉色青中泛绿,有垂釉,腹下露胎,火候较高,胎灰白,中呈黑灰色,四壁厚薄不均,制作粗糙。高24.5厘米、颈高2.5厘米、口径11.5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胎以轮制和模作兼用,制法较为原始。

Ⅱ式直口外卷唇,广肩四系,深腹平底。施青黄釉,胎呈灰色、浅灰色、浅黄色。质坚,器物厚重。

Ⅲ式侈口、短颈、广肩、鼓腹、平底。无施釉,胎呈灰白。

钵(残)敛口、浅腹、平底。未施釉,胎浅灰色,质松,腹上部划细弦纹一周。口径16厘米、残高6厘米。

器盖(残)盖身呈伞状形,环形钮盖,面施黄褐色釉,器内露胎,呈浅灰色。

壶(残)盘口直颈,浅红色胎,质粗,口径12厘米。

垫托(残)呈圆锥状,有高矮瘦胖之别。斜壁、空心,近底部有镂空,分穿孔和闭孔两种。胎呈浅灰色,质坚,系夹砂粗泥陶。外表阴刻款识一字或两字,如“五”“郑”“开”“易”“吉”“西”等字样,可能是窑工的姓氏或记号。口径6.5~9.5厘米,底径8~13厘米,高16~24厘米。

2.银厝尾二窑

位于银厝尾一窑东北250米处的山坡上,已被开荒破坏。在16×11米范围内的地面上散布部分瓷片、垫托。堆积层高达2.3米。采集标本十多件,类型有罐、钵、壶、垫托。

罐(残)直口、外折沿、四耳溜肩、深腹、平底。器外施青黄色釉,器内及腹下部露胎,呈浅灰色、褐色、浅红色,质坚。有的残器内外粗糙,器型厚重。口径9.5厘米。

钵(残)敛口、外卷沿、深腹、平底。未施釉,胎浅灰,质松。口径28厘米。

壶(残)盘口、直颈、深腹、平底。施青黄绿釉。胎灰白及浅灰色,质坚,器形粗糙、厚重。

垫托(残)有二式:I式形状短广,宽唇斜壁空心,粗泥夹砂质,胎浅灰,口径15厘米、高5厘米;Ⅱ式器形较高,直壁空心,粗泥夹砂质,胎灰褐,口径16厘米、高6.5厘米。

3.山仔头一窑

山仔头一窑位于上庄东面100米处的山仔头南坡,已被开荒破坏。在约50×70米范围内有暴露于地表的瓷片及窑具,部分窑床裸露。堆积层厚0.2~1.5米。采集标本十多件,以罐为主,其次是壶、窑具等。1984年福建省考古队在此发掘窑基。窑床依坡而建,属斜坡式龙窑,南高北低。残长23.5米,宽2.2米。窑头部分保存较好,窑尾残,顶塌。出土文物数十件,以青釉四系罐为主,次为壶、碟、盆等。此外还伴有白、青瓷蓖纹的碗、盏等。

罐分二式:

I式(残)直口、外折沿、斜肩、四耳、深腹、平底。器外施青黄色釉,胎质松,呈浅灰色、浅红色。器心微隆起,器内留有制件时的螺旋状纹。口径10厘米、底径7.5厘米、残高6.5厘米。

Ⅱ式(残)直口、矮颈、溜肩、四耳、鼓腹、平底。无上釉,胎质松,呈浅灰色、浅黄色。器心突起。口径10厘米、底径10.5厘米、残高11厘米。

壶(残)盘口、直颈、广腹。器外施黄绿色釉,器内露胎,质松,呈灰白色、浅灰色。口径10.2厘米。

垫托(残)呈圆筒状,直壁平底,胎呈浅灰色,粗泥夹砂质。整个器体留有制作时的螺旋状纹。底径9~10.5厘米、残高6.5~12厘米。

4.山仔头二窑

山仔头二窑位于距山仔头一窑70米处的山仔头坡地的西南面。窑址因开荒破坏,在其30×25米范围内,地表散布有成堆的瓷片和窑具。采集标本十多件,产品以罐为主,其次是洗、窑具。

罐(残)直口、短颈、溜肩、四耳、深腹、平底。胎松软,呈浅灰色、浅红色、浅黄色。颈部划两周细弦纹。口径8厘米、底径9厘米、残高16厘米。

洗(残)敞口、沿外卷、深腹、平底。胎呈浅灰色。口径11厘米。

垫托分二式:

I式(残)呈圆筒状,直壁空心,近底部有镂孔。胎为浅灰色或浅黄色,粗泥夹砂质。口径8厘米、残高14厘米。

Ⅱ式(残)体型宽短,直壁空心。胎浅灰色,粗泥夹砂质。口径10厘米、高7厘米、底径11厘米。

二、古窑址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泉州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兴于唐、盛于宋,宋末元初到达顶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造就了东方海洋文化的繁荣城市。2013年在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泉州脱颖而出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泉州作为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她当之无愧的荣誉。

泉港自古位于泉州市北大门,槐山窑址东北方向不到两公里就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不冻不淤”的肖厝天然良港。唐宋时期,泉州是对外贸易极其频繁,作为泉州市最北部的肖厝港口,也有着繁荣的商贸。而槐山窑址烧造的瓷器,除去窑址及发掘的残片,当今社会上几乎无法找到。那么相传99窑烧造的瓷器去向何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槐山的制瓷工人从两米之深的制瓷原料土层中挖掘出古船板,经专家鉴定,这些船板和泉州港出土的宋船一样古老。由此可推想,唐宋时期,海水漫及槐山一带,与肖厝港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巨大的港湾,当时的陶瓷产品或许正是借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内外进行贸易。

由此可见,槐山古窑的陶瓷发展史与泉州的海交外贸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历史久远,肖厝港口海边现已寻不到唐宋时期的瓷片了,但明清时期的瓷片还有许多,可见当时繁荣的商业。因此,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泉州后渚港区,泉港的槐山古窑址的存在,亦可证明当时宽阔的肖厝港区也是这个世界级大港的主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窑址海上丝绸之路口径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简报
冲锋枪流行大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