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宝伊局”咸丰当百大钱

2014-09-29 16:39吴强马彦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钱咸丰伊犁

吴强 马彦林

清代从乾隆至宣统年间,新疆先后在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局、库车、喀叶噶尔、伊犁、迪化七处设立铸钱局铸造红钱,宝伊局便是其中之一,先后铸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共5个年号的制钱,并铸造了一批当十、当百的大钱,前后共铸钱91年。咸丰四年(1854年),宝伊局铸有当五十、当百、当五百等大钱,分别重八钱、一两四钱、二两,三种大钱均有黄铜、红铜两种。现将本人所藏“咸丰元宝”宝伊局当百大钱介绍如下供各位泉友鉴赏。

此钱绿锈包裹锈蚀较重,经清刮处理后呈现黄铜质,重47.4克,直径5.2厘米,厚0.3厘米,内、外穿1.0厘米。钱币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宝伊”两字。

在清代文献中关于宝伊局的记述非常简单。《西域图志》卷三十五《钱法》中关于宝伊局仅简单记有一句“伊犁于乾隆四十年设局”。曾担任过阿克苏参赞大臣的舒赫德对设立宝伊局起了重要作用。在乾隆三十六年调任伊犁将军后,他即开始筹划在伊犁设局铸钱事宜。他认为“伊犁为准部汇总之区,兵屯甚众,商贩尤殷,需用钱文较他处为更要”,因而“鼓铸一事必应筹办”。但因当时伊犁并未发现铜矿,从南疆运送铸造钱币用铜所费甚巨,而从内地调运,不仅路途漫长,所需费用更多,只能作罢。宝伊局的设立与当时伊犁的驻军有直接关系,清军驻守伊犁期间,虽然实行了开垦屯田的办法弥补军费的不足,但每年依然要靠内地供银50余万两,绸缎数万匹,与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交换牛羊马匹,加上缺乏制钱,当地市场交易相当不便。因此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按伊犁将军伊勒图的建议,才在伊犁开设宝伊局铸造制钱。宝伊局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北疆没有铸币基地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发展。

宝伊局设炉2座,开始时每年铸钱1100余串(一串1000文),后每年铸钱1722串,所用铜料除在当地巴彦岱开挖之外,主要靠南疆各地调拨,道光二十年(1840年),宝伊局因铜少而暂停。宝伊局所铸钱币与内地各省局所铸币一致,钱币正面为汉文、背面为满文“宝伊”两字。材质为铜加铅锌,与内地制钱不同的是,内地制钱中铜占六成,白铅占四成,钱币呈黄色,而宝伊局所铸制钱为铜七铅三(黑铅),所以钱币稍显灰色,但仍呈淡红色。

嘉庆年间,新疆仅有阿克苏、宝伊两局铸钱。宝伊局所铸造钱币主要为“小吉嘉”与“大吉嘉”两种,其中“小吉嘉”铸造的数量大大超过“大吉嘉”。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军费大增,赋税收入减少,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缓解财政困难,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咸丰开铸大钱,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此时发行的钱币版式众多,相继推出“成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1853年,宝伊局首先紧随内地钱局在新疆铸造大钱,并成为当时铸大钱的大局之一。大钱分为当四、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干数种。币值除当四比较特别外,其他与内地钱局完全一致,所用材料也比较广泛,有红铜、青铜、黄铜、铁、铅。其中当四钱普通使用红铜,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红铜使用较少,铁质则极为稀少。当干大钱却只见文献记载,至今未发现实物。成丰六年,因铸造大钱使经济混乱,不久废弃不用。宝伊局铸大钱的历史结束。

宝伊大钱中无论大小,厚度和重量相差十分悬殊,其中直径最大的为60.9毫米、厚5.4毫米、重80.76克,而最小的只有42.2毫米、厚1.3毫米、重19.15克,可见咸丰年间,铸造钱币之混乱,通货膨胀之严重。成丰年间,宝伊局还铸有小部分平钱,后来大多回收改铸大钱或被沙俄掠夺出境外,因此存世极少。

同治五年(1866年),因农民起义占领惠远城,宝伊局被迫停炉。延续近百年的宝伊局遂成历史。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由于宝伊局铸钱含铜量较高,在侵占伊犁10年中,原有宝伊局制钱被沙俄大量搜刮回国,改铸铜戈比或用作军工原料。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十三日伊犁将军色楞额的奏折追录了当时的事实:“俄国代收代守,纵有制钱,俱贱价买去,消灭无迹……”

因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文化背景特殊,铸币局虽多,但铸数很少,而且因缺少纯铜,铸钱局往往将回收的红钱又重新回炉铸造,使红钱存世更少。近年来新疆红钱深受海内外钱币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睐,成了古钱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猜你喜欢
大钱咸丰伊犁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伊犁放歌
与曾国藩“掰手腕”的咸丰毕竟不是崇祯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