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明,刘建凤,张新建
(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225007;2. 江苏扬州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225225)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概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actonia solaniKnhn)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可导致水稻减产5%~l0%,严重时可以达到50%。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井冈霉素是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农药,但由于长期使用,田间已发现了抗药性菌株。随着病菌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受到严峻的挑战。
噻呋酰胺是孟山都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该药剂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由江苏省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为验证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本次试验。
(1)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江苏省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240g/L噻呋酰胺SC,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3)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20%井岗霉素AF,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试验地设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万福试验基地,试验地土壤为粘壤土,pH7.6,有机质含量为2.66%,全氮0.11%,速效磷5.37 mg/kg,速效钾53.7 mg/kg 前茬为小麦,试验小区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多年、耕作、水深均匀一致。水稻品种:武香粳14。5月28日播种,6月16日移栽,机插秧,施肥一致,植株高度整齐,长势良好。
试验设7个处理:(1)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300 g/hm2;(2)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375 g/hm2;(3)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 g/hm2;(4)240g/L 噻呋酰胺SC 187.5 g/hm2;(5)25%咪鲜胺EC g/hm2;(6)20%井岗霉素AF 750 g/hm2;(7)清水对照CK。
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4 次重复,面积18 m2(4.0m×4.5m)。
对各小区分别采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巴西产,型号:ARDLEX,HD-400 型)施药,喷液量为900 kg/hm2。试验共施药2 次。第一次在8月15日(发病盛期),第2次在8月22日(发病高峰)。同一小区内用药2 次,用药品种和用药量均相同,治虫参照面上进行。第二次药后5、15、25、40 d 调查药效,每小区采用平行线法取2 行,每行10 穴稻,调查田间各小区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记录各穴发病株和各株发病程度。水稻成熟时取样测产,每小区随机取样10 穴稻,记录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每穗空秕粒数,计算千粒重。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危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 丛,共25丛,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和病级数。
0 级:全株无病;
1 级:第4 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 级:第3 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 级:第2 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 级:剑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 级:全株发病,提前枯死。
病指、病指防效和千粒重按下式计算: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其中:CK0与PT0为药前清水对照区与药剂处理区的病指;CK1与PT1分别为药后清水对照区及药剂处理区的病指。
药后至水稻收获前目测,在供试浓度下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水稻植株产生药害,也没有发现供试药剂对其他病虫害产生明显的影响,各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 g/hm2药剂使用量的水稻千粒重平均值最高达26.65 g,比对照空白试验增产6.11%,比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F 750 g/hm2增产2.98%。
第一次施药前调查已有纹枯病发生,各小区间的病情相当,可以进行试验。
表1 不同药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第二次施药后11 天调查结果显示,试验药剂300 g/hm2、375 g/hm2、450 g/hm2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44%、85.18%、87.44%,对照药剂240g/L 噻呋酰胺SC187.5 g/hm2、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750 g/hm2和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F 75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0.37%、77.37%和91.58%。试验药剂300 g/hm2、375 g/hm2处理区、对照药剂240 g/L 噻呋酰胺SC187.5 g/hm2处理区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试验药剂4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达5%的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F 750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试验药剂375 g/hm2处理区的防效与450 g/hm2处理区和对照药剂240 g/L 噻呋酰胺SC187.5 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 g/hm2处理区和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F 7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均达1%极显著水平;试验药剂4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40 g/L 噻呋酰胺SC187.5 g/hm2处理区和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F 7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达5%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也没有发现对其他生物有致害性影响,试验药剂的防效稍低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AF 7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与对照药剂40g/L 噻呋酰胺SC187.5 g/hm2处理区的防效相当,略高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 g/hm2处理区的防效。
试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推荐田间试验剂量为450 g/hm2,防治效果高于300 g/hm2、375 g/hm2的使用量。药液对水量900 L/hm2,试验方法为叶面喷雾,重点施于稻丛基部。初次施药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用药次数视田间发病情况而定,一般在水稻生育期内使用2~3 次,每次施药间隔为10~15 d。
[1]王振军,艾洪生,李伟,等.25%咪鲜安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1):230-231.
[2]周勇,王新椿,龚校铜,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0,(5):185-186.
[3]傅福全,陈久利,范仰东.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4-125.
[4]王晓蔷,李晓光,董本春,等.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稻米,2014,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