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丽伟+
【摘要】新课程下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尤为重要。小学生为祖国发展的未来栋梁,为民族兴旺的接班人。其学习环境、接受教育同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新课程下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尤为重要。教育人员应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小学生现实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本文就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管理途径展开研究,对推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为基础性事业,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对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升教育质量,小学应进行恰当的发展定位,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方能发挥基础教育作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一、恰当的进行学校定位
新课程下,学校良好的发展定位尤为重要,可有效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优质开展,为实践工作指引前进的方向。为此,我们应积极思考,由现实状况入手,明确自身发展建设方向及既定目标,方能确保教育管理迈向良性发展轨道。因此,学校应精准定位,凸显鲜明个性,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设计安排同自身相契合的建设发展战略。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准发展方向,了解具体目标,进而有的放矢,积极开展各类工作,预防盲目性问题。学校应明确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需要,也就是把握社会发展建设的新形势,符合人才教育的核心需要。明确国内外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趋势以及发展动向,抓住该过程之中难点、重点与热点问题,并清楚具体的发展需求,洞察分析宏观的发展趋势。正所谓勇敢的跳出来,审视自己,方能真正的了解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制定有效的整改策略。
在实践工作中,学校应把握具体的办学条件,由现实入手,针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具备的社会形象、呈现的特色、配备的师资队伍、招生状况、设置教育设施、资源配置等展开细致研究。学校应进一步理清办学理念,制定体现发展空间的具体规划。学校办学理念是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的主线,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灵魂。学校应理清办学思想,进而对各项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促进教学行为的合理规范。新课程下,各小学具备了较大的自由性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全面规划中,方能凸显实效性。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新课程下,我们应加紧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法规。在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人员应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地区的建设发展,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实践工作效率。实践管理工作中,领导阶层、骨干教师应带领其他教师一同实践,更新知识结构储备,提升人格魅力,真正的感染其他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应降低决策误差,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新时期,学校应提倡敬业精神,引导教师形成团队意识,优化工作作风建设。教师优良的群体作风虽然并不是具体的某项纪律以及规章体制,然而却可使教师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因此教师优良的群体作风成为一条不具强迫性的无形准则,在教师优良群体作风的引领下,可在学校之中形成优质的舆论氛围,对教师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及规范作用。为此,小学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对教师群体作风的科学引导,可积极创办各类丰富的文体活动,使教师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进而有效提升学校凝聚力,积极引领教师形成开放心态,与他人融洽相处。再者,学校应强调终生学习理念,可积极开展读书学习实践活动,引领教师发展形成学习型人才,积极打造培养出一支持续完成知识积累的师资团队,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超越以及快速发展。通过学习,教师精神家园将更为充实,并将生活乐趣转移至工作之中,教师将在精神层面更有寄托,体会学校教育的美好。
三、实施民主化管理
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并非单纯的被管对象,还是管理主体,因此具备双重身份。为真正实施民主化管理,学校应以教师为本,创建较为宽松愉快的管理环境,激发小学教师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发展管理决策,发挥核心潜能,进而真正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实现高效益的教育管理,还需要大家的互相配合与尊重,通过共同协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管理人员不应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进行封闭的管控,应勇敢的走出金字塔,提升民主、团队意识,应用柔性化、开放式的策略,将教师视为合作伙伴,展开更深的交往以及共同探讨,有效实现教师民主化的参政议政,实现创新发展。对于教师的意见以及建议应悉心倾听,优化工作任务及目标,进而获取全面理解与认同,使教育管理途径更加畅通,确保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下,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恰当的进行学校定位、实施民主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全面认可,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优化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生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国谋.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7)
[2]罗玲.浅析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和实践[J].新一代(下半月),2011(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