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

2014-09-27 18:40邹君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

邹君华

摘 要:信阳毛尖是信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环境,信阳茶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市场不规范、管理不统一、科技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信阳茶叶产业的发展。根据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相关理论和信阳茶产业自身特点,推动信阳茶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应该给予茶叶产业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加大茶文化的建设研究等,并不断进行品牌创新,是“信阳毛尖”区域品牌保值、增值、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信阳毛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205-02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品牌日益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产业集群若要在品牌同质化竞争中突出重围,与国内外区域品牌角逐市场高地,基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是一个产业必然的战略选择。本文以河南信阳茶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信阳毛尖”为例,对建设区域品牌进行分析、探讨。

一、信阳茶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信阳市共有8县3区,其中有133个行政乡镇、1 245个村庄产茶。信阳茶园面积随着政府和企业的推动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后更取得了快速发展,信阳市茶园面积以16万亩至20万亩的年增长迅速发展,已经从2006年的8亿元和9亿元增长到现在的35亿元和45亿元。到目前来看,信阳的茶产业已初步形成。根据市场需求,2010年新研发的“信阳红”外形纤细,味道甘甜,茶汤清香,上市后迅速打开郑州、北京、上海等市场。信阳市已经拥有绿茶和红茶两种茶叶品种,发展势头都非常良好。新开发的红茶更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从市场情况来看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经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对信阳茶叶深加工的不断加强,各种茶叶品种也不断涌现。信阳茶产业附加价值得到了不断发掘,使以前浪费的夏秋茶得到了有效利用,信阳茶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目前,信阳茶叶现有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河南省名牌6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9个。茶叶已经成为信阳的代名词,是信阳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支撑,更是信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信阳茶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来看,区域品牌的建设会给地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尽管信阳茶叶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但从国内外茶产业的发展高度进行分析,信阳茶产业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一)市场不规范,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茶叶市场混乱不堪,当地不少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利用含糊不清的名字去欺诈消费者,各种茶叶店各自为营,价格不符合茶叶本身质量,严重损害信阳毛尖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许多茶商在包装上大做文章,普通的绿茶经过茶商精心包装后写上“毛尖王”,就变成了高档信阳毛尖。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在茶叶包装上应标明质量级别、保质期、泡饮方法、生产厂商和贮存方法等,但是许多信阳毛尖茶叶包装上仅有品名,影响了市场上茶叶的的整体质量。

(二)没有知名的茶叶品牌脱颖而出

信阳有数百家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在信阳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品牌,但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长期以来,绿茶非健康发展中积累而形成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信阳茶叶产业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品牌的危机。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中国虽然是世界茶园种植面积最大的,但是对茶叶的经营层次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产业链条较短

信阳茶产业在再加工领域,特别是在茶产品的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明显不够。目前,尚未开展具有实质性的科技研发和市场投入。除了茶油外,其他和茶相关的如茶食品、保健茶、茶饮料等产品开发还很少,虽然近些年开发了毛尖凉茶,但从市场份额来看,市场占有率还不是很高。信阳茶叶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茶叶品牌创建、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全市虽然有茶叶企业注册商标200多个,但是品牌意识不是很强。“信阳毛尖”和最新开发的“信阳红”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企业的营销力度还是不够,产品开拓还是不到位,信阳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五)双重管理,效果不佳

目前,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得到落实,但对信阳毛尖进行管理的有两个部门:一个是茶办,一个是茶叶协会。茶办是代表政府职能的部门,但是政府对茶叶质量的监管还处于模糊状态,由于相关的政策还不到位,政府没有明确的监督事项。茶叶协会是民间自治机构,由于茶叶协会是民间团体,对区域茶叶质量没有执法权,很难对其进行监管。

(六)科技支持欠缺,科技附加值不高

河南省级财政三年来直接拨付给茶叶科研所等专业研发机构的资金为1 900万元,而福建省直接用于茶叶科技研发的财政专项拨款仅仅2009年就超过7 000万元。信阳市近3年市级财政投入茶叶科研专项资金为700万元。而福建省宁德市2012年市级财政列支茶叶科研专项资金为1 260万元。企业作为研发主体其直接投入也与外地市企业相比同样也存在很大差距。

三、促进信阳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的措施

打造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发挥政府的主体引导作用,相关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可缺少。而且区域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既要平衡龙头企业品牌与小品牌的利益冲突,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市场拓展和产品开发,制定行业准入制度,进行相关资源整合和文化挖掘,同时也要改变品牌混杂的局面,更要用体制机制促使个体农户的冠名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给予茶叶产业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信阳的茶叶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为促进信阳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各种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措施必须出台,不断提高信阳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用活茶政策,走跨跃发展之路。建立健全茶叶采摘、加工、包装、销售法规,规范市场运作体系,及时发现漏洞,给予修订。政府法规要做好服务,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endprint

(二)导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按照无公害化生产地方标准体系,实施绿色生产管理,严格控制药剂残留。构建全面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追溯体系。首先,茶协、农技、茶办等部门要做好质量普及教育和服务工作,让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识到质量对一个品牌的重要性,是关系到一个产品的生命线。再次,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监管,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信阳毛尖的质量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形成口碑媒体效益,对信阳毛尖的推广有积极作用。

(三)加快市场拓展和产品开发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引擎,通过内外并举,加快市场开拓步伐。重点对外抓信阳毛尖专卖店,对内抓茶叶贸易城建设和管理。营造亲商、安商的市场氛围,吸引外地茶商留驻信阳。加快与茶叶相关产品的研发是拉长茶产业链条的必经之路。提升茶产业附加值的科研能力确保信阳茶产业保值增值的基本有效途径,一是研发信阳毛尖茶系列饮料,二是研发保健医疗茶制品,三是研发茶叶速溶制品,四是研发含茶食品。五是研制信阳毛尖茶酒的生产。通过市场调研,瞄准市场需求,快速占领市场高地。

(四)实施品牌工程,提升“信阳毛尖”品牌知名度,整合资源要素

21世纪是产品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年代,信阳茶叶要想在一个茶叶市场上取得成功,提升茶叶自身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是当今发展茶叶经济的必然趋势。在消费者所熟知的信阳毛尖这一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加强这一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茶叶龙头企业。在信阳毛尖这一公用名牌下,整合一切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现有地区内众多小品牌到五云、龙潭等龙头企业品牌下,改变品牌混杂的现象。统一生产加工包装和监督管理标准和奖惩机制,规范品牌管理。以统一的标准促进品牌的有效整合,以统一的质量管理强化产品质量,确保品牌优势。

(五)制定准入制度

统一规范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万家“信阳毛尖”茶叶经营点、茶艺馆、会所宾馆酒楼超市专柜。采用“虚拟”特许加盟、联锁经营形式。集中培训指导,统一标志、统一操作流程,标准化经营,备案准入。

(六)加大茶文化的建设研究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有关茶的传说在民间也流传甚广。一是要加强茶文化的挖掘、研究。组织相关专家,整理与挖掘信阳茶文化故事与民间传说,编定《信阳毛尖》书籍,以及进一步挖掘信阳市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二是要进一步加快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步伐,通过举办茶叶节、茶叶展销会、茶艺茶道表演等文化活动。三是将茶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利用茶园大多地处丘陵山区,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优势,与周边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展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趣味旅游活动。进一步培育信阳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延伸信阳茶叶的产业链。

结语

信阳毛尖的内在品质特征以及信阳茶文化悠久的历史,使得信阳毛尖具备成为具有较广泛市场知名度、较好市场美誉度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中国名茶”的条件。截至目前,阻碍着信阳毛尖的发展主要因素是在信阳毛尖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产业链条短,营销力度不足等方面。如能在规范市场管理、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大大促进信阳毛尖名茶品牌的建立和形成,进而形成一个运行良好的信阳毛尖茶产业体系,这无疑将会更好地带动信阳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www.xinyang.gov.cn/viewpage?path=/index.html,2007-08-20.

[2] 严敏,薛云建.信阳毛尖品牌为何走不出河南[J].企业研究,2007,(4):42-45.

[3] 陆国庆.区位品牌: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2,(5):59-62.

[4] 刘怀廉,王铁,郭瑞民.中国茶都说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5] 郭桂议,孙慕芳,孙建华.信阳毛尖茶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茶叶,2009,(11):40-42.

[6] 钱远昭.河南茶叶[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

[7] 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财经论丛,2005,(1):26.

[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于产业政策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初探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上海、杭州、宁波、深圳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