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2014-09-27 18:49李斌曹万林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污染

李斌 曹万林

摘要:本文利用综合的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及环境污染指数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及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均呈“N型”曲线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污染天堂”在我国的存在。因此,通过FDI促进技术革新,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使企业由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加大环保力度,以避免“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二个拐点的出现。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10007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文献述评

Kuznets[1]在研究世界贫富差距问题时提出了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Kuznets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先扩大后变小,及国民收入不均的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后来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在研究自由贸易会恶化墨西哥环境进而影响美国本土环境这一问题时,Grossman 和 Krueger[2-3]引入了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思想,研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素如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起初会随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上升,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 000—5 000美元时,环境污染程度将达到最大,然后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污染水平又会下降,即经济增长与某些污染物的排放呈“倒U型”曲线关系;并又开创性地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类影响。Panayotou[4]首次将这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此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逐渐成为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如Thomas MSelden和Daqing Song利用了 30个国家1973—1984年间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发现四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如SO2、CO2、NO2和悬浮颗粒与人均 GDP 之间都呈倒 U 型曲线关系[5]。Douglas Holtz-Eakin和Thomas MSelden[6]、FGHank Hilton和Arik Levison[7]等人通过研究也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但有些学者认为,EKC不一定就是“倒U型”。Johe和Craig[5]对美国各州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有38个州的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为二次曲线模型,47个州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符合三次曲线模型。Hannes[6]对德国的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并不存在。但George和Nickolaos[7]利用DEA在分析地区环境效率时发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Kearsley和Riddel[8]关注于国际贸易在库兹涅茨曲线中所扮演的角色,对7种常见污染物进行了库兹涅茨检验,发现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的置信区间很宽,并得出了经济增长能够自然导致环境质量的提升这一积极观点。

国内学者也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吴玉萍等[9]研究了北京市1985—1999年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发现北京市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在逐渐下降,衡量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与人均收入有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且比发达国家较早达到了转折点,转折点的时间跨度也小于发达国家。谢贤政等[10]利用安徽省1990—200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指标的关系,发现除了工业SO2排放量外,其他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呈线性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苏伟和刘景双[11]的研究也证实了吉林省和辽宁省人均GDP与环境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EKC关系。王西琴和李芬[12]研究发现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呈现“U型+倒U型”的形态。沈满洪和许云华[13]通过对浙江省1981—1988 年人均 GDP 与人均工业“三废”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倒 U 型+ U 型”波浪式的曲线。王维国和夏艳清[14]也发现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U型”的关系。李达和王春晓[15]通过对我国 30 个省 (市、区) 1998—2004 年的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关系的研究发现,“倒U型”EKC实际并不存在。周璇和孙慧[16]以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关系,发现只有部分省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且不同地区的曲线形状和拐点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高静和黄繁华[17]利用单一的CO2排放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部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曲线;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微弱。吴园一和赖佳[18]选用工业三废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并把FDI及对外开放度纳入研究的框架,发现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全是“倒U型”关系,FDI及对外贸易开放度对环境存在一定的负效应。

也有不少学者从贸易开放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贸易开放是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重要变量。著名的“污染天堂”假说(PHH)就分别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19]。邓玉萍和许连采[20]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市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认为分权体制下的FDI竞争有助于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但地方政府对GDP的过度关注会引起区域资源的恶性竞争,从而加大部分地区跨越EKC曲线转折点的难度。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一,对有关环境污染的变量多选取单一指标分别考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也有少量文献利用主成分分析寻找综合环境污染指标。经济发展也大多采用人均GDP指标,但经济发展是个综合型的指标,不但包括人均GDP,还应有经济总量的提高,经济效率的提升等,因此,不但污染物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指标选取也应采取综合性的指标。第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也有少量文献考察对外开放与FDI对环境的影响,但我国的“污染天堂”假说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主要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能否进一步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第四,对有关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对某一省份、某一区域或省际数据进行分析。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对外依存度都有差别,导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不同区域互不相同,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拟采用综合性污染指标来反应环境污染状况,以综合性经济发展指标和综合性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程度,并考虑到对外贸易与经济、社会和环境污染的关系,选取2003—2011年全国各省份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区域揭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特征,寻找环境污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选取与统计描述

本文选取2003—2011年除西藏之外的我国大陆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0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经济发展指标

本文选取人均GDP、投资产出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人均GDP及产业增加值以2000年为基期利用各自不变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已转化为实际值。

2社会发展指标

本文选取人口、交通通讯、城建、居住、教育和科技等指标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其中选取老年人口抚养比、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作为衡量人口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人均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作为交通通讯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镇化率作为城建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市居民家庭每人居住全年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每人居住全年支出作为居住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每千人口医生数作为医疗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作为科技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作为教育指标的测度变量。

3环境污染指标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尤其是汽车废气的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包含工业 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工业固体废物、生活污水、生活废气等指标作为环境污染的度量。

4对外开放程度

对环境污染质量有影响的贸易开放度的衡量指标有出口依存度(用出口额与GDP比重表示),其中出口额根据历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而得,另一个衡量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为外商直接投资(FDI),这里采用人均外商直接投资以减少异方差性。

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环境污染指标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经过加权处理得到综合指标。在进行指标综合化之前,由于不同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权综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的无量纲处理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摘要:本文利用综合的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及环境污染指数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及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均呈“N型”曲线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污染天堂”在我国的存在。因此,通过FDI促进技术革新,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使企业由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加大环保力度,以避免“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二个拐点的出现。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10007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文献述评

Kuznets[1]在研究世界贫富差距问题时提出了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Kuznets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先扩大后变小,及国民收入不均的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后来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在研究自由贸易会恶化墨西哥环境进而影响美国本土环境这一问题时,Grossman 和 Krueger[2-3]引入了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思想,研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素如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起初会随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上升,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 000—5 000美元时,环境污染程度将达到最大,然后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污染水平又会下降,即经济增长与某些污染物的排放呈“倒U型”曲线关系;并又开创性地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类影响。Panayotou[4]首次将这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此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逐渐成为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如Thomas MSelden和Daqing Song利用了 30个国家1973—1984年间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发现四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如SO2、CO2、NO2和悬浮颗粒与人均 GDP 之间都呈倒 U 型曲线关系[5]。Douglas Holtz-Eakin和Thomas MSelden[6]、FGHank Hilton和Arik Levison[7]等人通过研究也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但有些学者认为,EKC不一定就是“倒U型”。Johe和Craig[5]对美国各州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有38个州的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为二次曲线模型,47个州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符合三次曲线模型。Hannes[6]对德国的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并不存在。但George和Nickolaos[7]利用DEA在分析地区环境效率时发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Kearsley和Riddel[8]关注于国际贸易在库兹涅茨曲线中所扮演的角色,对7种常见污染物进行了库兹涅茨检验,发现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的置信区间很宽,并得出了经济增长能够自然导致环境质量的提升这一积极观点。

国内学者也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吴玉萍等[9]研究了北京市1985—1999年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发现北京市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在逐渐下降,衡量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与人均收入有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且比发达国家较早达到了转折点,转折点的时间跨度也小于发达国家。谢贤政等[10]利用安徽省1990—200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指标的关系,发现除了工业SO2排放量外,其他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呈线性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苏伟和刘景双[11]的研究也证实了吉林省和辽宁省人均GDP与环境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EKC关系。王西琴和李芬[12]研究发现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呈现“U型+倒U型”的形态。沈满洪和许云华[13]通过对浙江省1981—1988 年人均 GDP 与人均工业“三废”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倒 U 型+ U 型”波浪式的曲线。王维国和夏艳清[14]也发现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U型”的关系。李达和王春晓[15]通过对我国 30 个省 (市、区) 1998—2004 年的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关系的研究发现,“倒U型”EKC实际并不存在。周璇和孙慧[16]以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关系,发现只有部分省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且不同地区的曲线形状和拐点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高静和黄繁华[17]利用单一的CO2排放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部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曲线;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微弱。吴园一和赖佳[18]选用工业三废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并把FDI及对外开放度纳入研究的框架,发现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全是“倒U型”关系,FDI及对外贸易开放度对环境存在一定的负效应。

也有不少学者从贸易开放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贸易开放是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重要变量。著名的“污染天堂”假说(PHH)就分别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19]。邓玉萍和许连采[20]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市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认为分权体制下的FDI竞争有助于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但地方政府对GDP的过度关注会引起区域资源的恶性竞争,从而加大部分地区跨越EKC曲线转折点的难度。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一,对有关环境污染的变量多选取单一指标分别考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也有少量文献利用主成分分析寻找综合环境污染指标。经济发展也大多采用人均GDP指标,但经济发展是个综合型的指标,不但包括人均GDP,还应有经济总量的提高,经济效率的提升等,因此,不但污染物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指标选取也应采取综合性的指标。第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也有少量文献考察对外开放与FDI对环境的影响,但我国的“污染天堂”假说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主要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能否进一步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第四,对有关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对某一省份、某一区域或省际数据进行分析。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对外依存度都有差别,导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不同区域互不相同,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拟采用综合性污染指标来反应环境污染状况,以综合性经济发展指标和综合性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程度,并考虑到对外贸易与经济、社会和环境污染的关系,选取2003—2011年全国各省份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区域揭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特征,寻找环境污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选取与统计描述

本文选取2003—2011年除西藏之外的我国大陆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0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经济发展指标

本文选取人均GDP、投资产出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人均GDP及产业增加值以2000年为基期利用各自不变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已转化为实际值。

2社会发展指标

本文选取人口、交通通讯、城建、居住、教育和科技等指标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其中选取老年人口抚养比、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作为衡量人口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人均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作为交通通讯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镇化率作为城建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市居民家庭每人居住全年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每人居住全年支出作为居住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每千人口医生数作为医疗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作为科技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作为教育指标的测度变量。

3环境污染指标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尤其是汽车废气的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包含工业 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工业固体废物、生活污水、生活废气等指标作为环境污染的度量。

4对外开放程度

对环境污染质量有影响的贸易开放度的衡量指标有出口依存度(用出口额与GDP比重表示),其中出口额根据历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而得,另一个衡量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为外商直接投资(FDI),这里采用人均外商直接投资以减少异方差性。

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环境污染指标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经过加权处理得到综合指标。在进行指标综合化之前,由于不同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权综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的无量纲处理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摘要:本文利用综合的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及环境污染指数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及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均呈“N型”曲线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污染天堂”在我国的存在。因此,通过FDI促进技术革新,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使企业由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加大环保力度,以避免“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二个拐点的出现。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8010007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文献述评

Kuznets[1]在研究世界贫富差距问题时提出了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Kuznets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先扩大后变小,及国民收入不均的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后来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在研究自由贸易会恶化墨西哥环境进而影响美国本土环境这一问题时,Grossman 和 Krueger[2-3]引入了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思想,研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素如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起初会随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上升,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 000—5 000美元时,环境污染程度将达到最大,然后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污染水平又会下降,即经济增长与某些污染物的排放呈“倒U型”曲线关系;并又开创性地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类影响。Panayotou[4]首次将这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此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逐渐成为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如Thomas MSelden和Daqing Song利用了 30个国家1973—1984年间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发现四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如SO2、CO2、NO2和悬浮颗粒与人均 GDP 之间都呈倒 U 型曲线关系[5]。Douglas Holtz-Eakin和Thomas MSelden[6]、FGHank Hilton和Arik Levison[7]等人通过研究也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但有些学者认为,EKC不一定就是“倒U型”。Johe和Craig[5]对美国各州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有38个州的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为二次曲线模型,47个州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符合三次曲线模型。Hannes[6]对德国的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并不存在。但George和Nickolaos[7]利用DEA在分析地区环境效率时发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Kearsley和Riddel[8]关注于国际贸易在库兹涅茨曲线中所扮演的角色,对7种常见污染物进行了库兹涅茨检验,发现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的置信区间很宽,并得出了经济增长能够自然导致环境质量的提升这一积极观点。

国内学者也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吴玉萍等[9]研究了北京市1985—1999年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发现北京市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在逐渐下降,衡量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与人均收入有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且比发达国家较早达到了转折点,转折点的时间跨度也小于发达国家。谢贤政等[10]利用安徽省1990—200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指标的关系,发现除了工业SO2排放量外,其他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呈线性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苏伟和刘景双[11]的研究也证实了吉林省和辽宁省人均GDP与环境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EKC关系。王西琴和李芬[12]研究发现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呈现“U型+倒U型”的形态。沈满洪和许云华[13]通过对浙江省1981—1988 年人均 GDP 与人均工业“三废”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倒 U 型+ U 型”波浪式的曲线。王维国和夏艳清[14]也发现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U型”的关系。李达和王春晓[15]通过对我国 30 个省 (市、区) 1998—2004 年的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关系的研究发现,“倒U型”EKC实际并不存在。周璇和孙慧[16]以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关系,发现只有部分省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且不同地区的曲线形状和拐点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高静和黄繁华[17]利用单一的CO2排放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部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曲线;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微弱。吴园一和赖佳[18]选用工业三废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并把FDI及对外开放度纳入研究的框架,发现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全是“倒U型”关系,FDI及对外贸易开放度对环境存在一定的负效应。

也有不少学者从贸易开放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贸易开放是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重要变量。著名的“污染天堂”假说(PHH)就分别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19]。邓玉萍和许连采[20]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市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认为分权体制下的FDI竞争有助于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但地方政府对GDP的过度关注会引起区域资源的恶性竞争,从而加大部分地区跨越EKC曲线转折点的难度。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一,对有关环境污染的变量多选取单一指标分别考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也有少量文献利用主成分分析寻找综合环境污染指标。经济发展也大多采用人均GDP指标,但经济发展是个综合型的指标,不但包括人均GDP,还应有经济总量的提高,经济效率的提升等,因此,不但污染物指标的选取有待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指标选取也应采取综合性的指标。第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也有少量文献考察对外开放与FDI对环境的影响,但我国的“污染天堂”假说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主要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能否进一步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第四,对有关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对某一省份、某一区域或省际数据进行分析。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对外依存度都有差别,导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不同区域互不相同,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拟采用综合性污染指标来反应环境污染状况,以综合性经济发展指标和综合性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程度,并考虑到对外贸易与经济、社会和环境污染的关系,选取2003—2011年全国各省份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区域揭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特征,寻找环境污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选取与统计描述

本文选取2003—2011年除西藏之外的我国大陆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0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经济发展指标

本文选取人均GDP、投资产出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人均GDP及产业增加值以2000年为基期利用各自不变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已转化为实际值。

2社会发展指标

本文选取人口、交通通讯、城建、居住、教育和科技等指标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其中选取老年人口抚养比、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作为衡量人口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人均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作为交通通讯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镇化率作为城建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城市居民家庭每人居住全年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每人居住全年支出作为居住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每千人口医生数作为医疗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作为科技指标的测度变量,选取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作为教育指标的测度变量。

3环境污染指标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尤其是汽车废气的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包含工业 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工业固体废物、生活污水、生活废气等指标作为环境污染的度量。

4对外开放程度

对环境污染质量有影响的贸易开放度的衡量指标有出口依存度(用出口额与GDP比重表示),其中出口额根据历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而得,另一个衡量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为外商直接投资(FDI),这里采用人均外商直接投资以减少异方差性。

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环境污染指标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经过加权处理得到综合指标。在进行指标综合化之前,由于不同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权综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的无量纲处理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