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

2014-09-27 09:53杨丽蓉
南北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眼阅读文章脉络

杨丽蓉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文章的阅读技巧,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略对文章的阅读,很多学生对文章只读一遍,了解文章意思就一带而过,没有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技巧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18

高中语文的学习,大多是学习一些名篇名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主要是对名篇名作的讲解,但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根本就没怎么深入的阅读文章,即使教师细致的进行讲解,学生不知道文章内容,也就更不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讲解文章前,必须要让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阅读技巧,让学生能迅速的从文章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阅读时,应“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要点,准确的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在阅读过程中,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文本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渐使学生形成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散性思考和整体把握是对文章理解的根本渠道。发散性思考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透彻理解文章内涵;而整体把握是对文章的整体脉络进行理解,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阅读技巧。

一、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发散性阅读,从多角度切入文章

文章的阅读是考察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全文,从多个角度上切入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各个段落,发散性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是教师、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联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三者联系起来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在阅读文章时候,寻找切入点的要求是新颖、准确、恰当,能够让师生之间存在互动话题,让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候,能够有广泛的说话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的把握文章的脉络,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最恰当的切入点讲述文章,实现教学目标。在选择文章切入点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把握文章重难点,进行切入

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难点,一节课的好与坏就在于对重难点的把握情况,教师在一节课中既突出了重点,把握了难点,又让学生完全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是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以重难点切入文章内容,能够让学生准确的知道这节课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之后的理解与讨论都会围绕着重难点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讲解中寻求结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创设文章情境,进行切入

在我们阅读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创设一个情境,在情境中描述事物的情节变化。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文章的情景,在讲评文章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理解与阅读文章。

(三)寻找文章文眼,进行切入

每篇文章都有文眼,找到文章的文眼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一篇文章的文眼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大意、概括文章内涵、升华文章思想。在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让学生认真阅读与理解,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文章中的文眼,让学生通过文眼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一遍遍的进行阅读,理清作者的情绪变化,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养成阅读习惯,整体把握文章内涵

很多学生对于阅读都不重视,只是简单的读文章,读完了就做题,对题目不理解或者不懂的地方就再回到文章中,针对某几句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只是为了做题而读,很多的时候根本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不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哪里,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固定的阅读规律,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随着长时间的阅读,我认为阅读规律有三条:第一条是循序渐进规律,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期的阅读养成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的规律;第二条是认知规律,阅读是不断认知的过程,随着阅读经验的提升,学生对认知过程也越来越熟练,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第三条是感受体验规律,只有真正的走进文章中,感受作者的心声,与文章进行交流,才能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文章的内涵。阅读规律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三、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发展学生的大局意识

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是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能力,学生能够快速的阅读,把握文章的大局意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繁入简,把握文章的侧重点

每个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的角度是不同的,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就在于照顾大多数学生,忽视少数学生,只有设计一个问题,牵动学生的思想去阅读,才能照顾所有学生。一篇文章的教学需要一个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的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大小要适中,问题太小不能够牵动整篇文章脉络,学生考虑问题会偏向;问题太大不能够让学生理解,使学生产生急躁的情绪,反感阅读文章。因此,在选择问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感,让学生层层深入,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思想保持一致。

(二)理清文章脉络,寻找文章思路

每一篇文章,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文章的脉络是清晰可见的。阅读就是把一篇文章的脉络理清楚,形成阅读技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去分析理解文章,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逐步的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脉络,寻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慢慢品味,细致感悟,寻找文章的意境

每一篇文章都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学生一遍遍的阅读,才能体会到每一句话的内涵。很多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只读了几遍,对文章的内容都不理解,更别提感悟、品味文章了。学生对文章的品味感悟,必须要让学生多读文章、细读文章,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遍遍的回味文中的句子,感悟每一句话中作者的情感体现。

简而言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寻找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切入点着手,寻找文章脉络,从新的视角去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文眼阅读文章脉络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为学生打开阅读文章的便捷之门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