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就应运而生,跨文化交际在如今的社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展开相关论述,希望对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措施;改进
1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1.1汉语与英语的语言逻辑区别
在思维方面,中国人出于综合把握对象的考虑,并不喜欢咋一开始就对一定词语的内容进行定义,而是喜欢放在上下文中,根据语句的动态语境来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定义。比如,“你吃饭了么?”,在这句话里,并没有明确定义是哪一顿饭,但是对话人根据所处得时间段就可很直接地判断出对方说的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但是这句话如果翻译成英语,就必须要明确指出到底是breakfast还是lunch还是supper。
另外,从语言逻辑方面来讲,英汉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别。汉语的逻辑顺序一般都是根据语句内容来进行因果假设或者通过远近、强弱、大小的关系来叙述,或者是先叙述事情后表达态度;但是英语就不一样了,它会依靠丰富的链接词来进行相关安排。例如在时间表达上,汉语习惯说2005年9月5日下午三点半,但是在英语表达上就会表述为3:30PM September5 2005。在地点表达上,汉语习惯按照国家、省份、城市、地区、街道逐级排列,而英语就会按照这种方式表达:12 Jincheng, Garden Nanjin,jiangsu Province,China。
1.2汉语与英语的词汇音形区别
英语语法构成的形态标志非常明显,每一种语法意义的形态表示都非常明确。例如英语的名词复数一般都会加后缀s或es,表示一般将来时时会使用will或者shall然后后面加上动词的原形。英语非常重视词汇的形态,用词汇的形态来表达语义,这是英文的一大特点;但是汉语却基本上没有在形态上的标志,它依靠的是语义来限定词汇的形态,是一种以意统形的形式。比如:“我今天有事。”这句话,在上下文清晰的情况下,往往会省略掉“我”这就是通过语句的整体思维的“意合”来减少了词汇的使用和形态的标志。
根据上述的集中英汉语言差异,在日常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就要切实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应为思维能力,形成跨文化交流的具体意识,方便以后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实际交流应用。
2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1重视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要想学好英文,要想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单词是必须要切实掌握的。但是英文的单词和汉语的汉子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从单词方面着手,例如单常会因为说话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使单词、短语的内容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语域。也就说在固定的条件下要使用固定的语言语汇。比如How do you do?How are you?在什么时候应用,这些都要仔细区别。其次是搭配。英语的单词具有很强的搭配能力,在运用时也要认真掌握其构词方式,例如“man”可以构成postman、policeman、snowman等。再次是同义词和反义词。英语单词中的反义词和同义词作用非常大,可以互用,例如different这个词,其代表的意义也可以用“not the same”来表达,其交际效果是一样的。
2.2突出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的引用介绍
在英语的应用中,习语(idiom)及俚语(slang)的应用时非常普遍的,而很多习语或习惯用法药在上下稳重去理解,不能单独去记。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学习中了解并掌握这些俚语的用法,可以通过“课前1分钟”或者“每日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慢慢掌握习语的用法和含义。也可以编一些包含文化内涵的题目,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加深记忆了解,如:at sixs and sevens是什么意思;One boy is a boy two boy half a boy,three boy no boy这句话和汉语里的哪句言语在意义上是相似的,等等,可以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切忌“望文生义”,不能单独记忆俚语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对语义进行判断。
2.3加强对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语序结构的区别
语篇是由句子构成的,中西思维方式有很多差异,这也导致其语言逻辑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药重视在这种差异下语言句式的形式也会出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A中有一个句子“It' 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在这里就要知道学生学习在“of”的作用下,前后之间的语序关系和汉语正好是相反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应该把“of”后面的语句翻译到前面。又如,“那个穿白衣服的女孩是南希。”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不可以直译成“That in white girl isNancy”而是应该翻译成为“That girl in white is Nancy.”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这样的语句特点重点讲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
2.4创设交际情景,拓展文化视野
语言的实际作用就是用来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培养要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只有在切实的生活情境中,这种文化才能被有效地了解。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来展开日常的课堂交际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切实体会日常的生活情境,这样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室非常有利的。另外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在内容上有很多英美文化知识的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个教材尽量扩展,传授给学生跟过的文化知识。如5B教材Unit 9 An English Club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旗、国名及语言,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国家的国旗,讲解这些国旗的含义,介绍这些国家的首都等等。
2.5究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要重视阅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英美的社会背景、家庭伦理关系、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国家家长式怎么培养孩子的。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更便于应于的日常应用。
3 结语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但现在有些人过于崇洋,弃中国传统文化于脑后,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却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文化习俗并无优劣之分,它只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因此我们可以兼收并蓄,在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西方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将来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卢春媚.浅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汉语言的特点[J].韶关学院报,2003(3):88-91.
[2]]李星娟.排除语言障碍渗透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初探[T]..小学教学设计,2004(15):5-6.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