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沪珍
【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幼教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幼教专业教学的特点,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建议,对促进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教;创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幼儿教师有着重要关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引导和教育幼儿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着力培养幼教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重要任务。如今,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幼教专业,但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培养上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幼儿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促进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一、幼教专业创新教育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缺乏引导和启发
中职学校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都是灌输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的教学缺少启迪性,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作业和考试也基本以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为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注重专业技能,忽视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技能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潜能没有得到激发,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为思维单一、缺乏质疑、墨守成规,没有开拓精神。
3.考核评价体系单一,不利于激发创新
中职学校幼教专业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平时作业,二是期末成绩。虽然不是一考定结果,但两部分成绩的评定主要还是依据完成作业的质量——即根据统一评判标准的简单的对与错,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激发创新精神,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1.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创新的基石,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人文素质缺失比较严重,所以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议中职学校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教育视频,引导学生制定人文阅读计划,举办演讲、辩论、征文等主题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2.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尊重、鼓励和奖励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强化效能。因此,要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
传统的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的被动教学模式是抑制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权威,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思维进行学习,很难有创新。所以应该打破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上不依赖老师,给与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和建议的权利,给他们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其个性创造能力。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
3.充分利用舞蹈创编、手工、绘画等课程载体,培养创新能力
舞蹈创编、手工、绘画等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这些课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来进行作品构思。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改革创新,给与他们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从知识继承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使其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并能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赏析和评价,发掘优点,查找不足,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
4.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一体化教学,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改进原有单板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教师启迪引导为辅的一体化教学,教师由“台前”转到“幕后”,由“演员”变成“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找资料、相互讨论、小组协作等形式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质疑精神和独立见解,培养学生深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形成自己的方法见解和思路,能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
改变原有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学生作业中体现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并在考核时给与适当加分,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例如,某个学生的作业答案是错的,但其完成作业的方法和思路有创新,或是自己找出了错误的原因,总结了教训,则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不以对错定优劣。又如,某个学生的舞蹈创编作品总体很失败,但其中有一部分很有特色,很有创新,老师在考核评价时,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以结果论成败。
三、结束语
创新教育可以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幼儿教师去教育引导幼儿,在孩提时代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童爱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
[2]张廷凯.《课程实施与教学创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夏越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3(5)
作者简介:
刘沪珍,女,福建武平人,经济贸易管理系讲师,单位:龙岩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