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知识在不断地深化,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从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以课堂细节作为切入点这两个方面,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活动式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活动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小学数学
0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数学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不断的加重,怎样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重点内容之一。
1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1.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开始课堂教学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或是幽默故事等导入对本章节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开始教授“加减法运算”的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讲述赵本山的经典小品《卖拐》中“数猴”这一桥段,让学生思考树上到底有多少只猴子。通过这个幽默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听课,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数学知识。
1.2明确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目标来编排教学内容。设计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进行提问,学生进行抢答;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对于没有回答问题或是回答错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此外,教师还需要大致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以此调整教学进度,使得每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3明确自身角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角色转变,在教授课程时,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学生则是受教者、监督者,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绪。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在某个数字后增加一个零,让学生发现该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也会犯错,使得教师和学生更加亲近,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的发言与提问,提高教学进度。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学生在教室的作为,基础差的学生需要安插在成绩好的学生中,让学生自行组织,针对教学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以及激发学生与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进而实现了知识的互补。
2从小学数学课堂细节入手
2.1巧设教学情境,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注重的是计算方法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形象、生动地将教学材料中的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并让学生加深对该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学生计算“20-3+7”这道计算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假设在教室里放了20张桌子,其中有3张桌子被学生搬去了别的教师,过了三天后,有一位老师连续搬来了7张桌子,问现在教室中一定有多少张桌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题,把抽象性数学问题转变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在具体说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公平、用心对待每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变化等,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还需要顾及到其他学生的感受。
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有奖问答、快速抢答、小组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算术能力。
2.2活动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数学课堂上会表现得很活跃;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所有教学环节,在保持课堂活跃气氛的同时,还需要防止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混乱情况,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并控制好所有的活动环节,防止浪费时间或是偏离教学主题等情况的出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需要在已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把教授的小学数学知识利用有趣、生动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展现出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活动式教学模式,以数学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秋关根,张成喜,涂萌萌.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05):160-163.
[2]吴良铺,柴燕武,高俊义.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1):119-121.
[3]周树立,温长贤,刘淑英.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3,02(11):150-151.
作者简介:
杨静,(1984~),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