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览诗的作法

2014-09-27 17:14徐晋如
古典文学知识 2014年2期
关键词:写景杜甫诗人

徐晋如

登高能赋,是中国古代对文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把国诗按题材排一个序,登高览胜的诗,一定排名比较靠前。这是因为,国诗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天然地就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

览夫江山胜概,极目绝景,人生种种情绪,纷至沓来,常觉景语皆情语,偶有奇思妙句,备极隽永,写眼前景而翻出新奇,这样的诗,往往得到大多数读者的一个共鸣,故而从古以来,不乏作者。

明清易代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对他的外甥徐乾学说过一句话:“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但我们看历代登览名作,未必尽出乎儒门情志,顾炎武的观点是否有偏颇?该如何判别什么是登览诗中的佳作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具体的作法入手,看看古人是怎样处理登览诗的构思的。明代的李梦阳,曾经就登览类的律诗总结出一个公式,很值得初学者学习:

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此最律诗三昧。如杜“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前半阔大,后半工细也。“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也。

李梦阳的意思是,创作登览诗时,往往容易用赋笔较多。赋,是铺陈的意思,赋笔多,就是单纯的写景之笔较多。按照钟嵘的说法,“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所以要把写景与感怀结合起来,这是所谓“叠景者意必二”的意思。假如律诗的中间二联都是写景,那一定要善于变化,如果一联写得阔大些,另一联就要写得工密细致些。这是天地万物阴阳相济相生的道理。

我们且来看看陈子昂的一首《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中二联俱是赋笔,因“其意不二”,所以颔联写得阔大,颈联写得工细。这样写景,就不会让人觉得呆板。而且从句法上说,三四句的节奏是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五六句则是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这样也有变化。但这首诗的感怀语只收在结二句,从整首诗的比例来说,并不是特别妥当。明人胡应麟就认为,这样的“于首二句言景对起,止结二句言情,虽丰硕,往往失之繁杂”。

胡氏所讲的“繁杂”,是指前面写景过多,有些啰嗦。这种写法,初唐人较常用。这是因为当时律诗刚成型,还未脱五言短古的习气。后来盛唐诸公尤其是杜甫发展了写作的技巧,情景间出,甚至情景混融,才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如果我们读一些东晋以降的古诗,就会发现这种结二句言情的手段,更适合古体,不适合近体。

比如谢惠连的《泛湖归出楼中玩月》一首: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飙。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近瞩袪幽蕴,远视荡喧嚣。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从起句直下,一直到“近瞩袪幽蕴,远视荡喧嚣”,都可以看成是写景,只有“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写出一点对景物的眷恋不舍之情。这样的写法,用在古诗中,拙稚可爱,用在近体里,就觉得太空太泛了。

除了李梦阳所揭橥的技法,中晚唐诗人在写登览诗时,还有另一种技法,就是特别地把颔联写成流水联,这样全篇就流动起来。

我们看以下三首,都无一例外地在颔联用上了流水对:

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

五仙骑五羊。何代降兹乡。涧有尧时韭,山余禹日粮。楼台笼海色,草树发天香。浩笑烟波里,浮溟兴甚长。

僧处默《胜果寺》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藂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张祜《金山寺》

一宿金山寺,微茫水国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悲在城市,终日醉醺醺。

不过,唐人对技巧、法度不是很看重,更多地是重视格调、气象。格调、气象,都很难用白话文作出一个明晰的解释。但不妨举例说明。比如宋之问的《登越台》:

江上越王台。升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地湿烟常起,山晴雨半来。冬花扫卢橘,夏果摘杨梅。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度,白发重相催。

抒发迁客望归之情,却还是写得那样从容不迫,写情雍容和雅,写景疏淡有致,就是一首有格调的作品。

至于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颔联都是气象闳丽的名句。

然而,格调、气象这类美学范畴的概念,实在太过玄虚,苟非胸罗万卷,涵养多年,是很难臻此境的,所以初学者只管从上举基本技法入手多练,久后自有进步。

登览诗如果从“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卷耳》)算起,它的历史十分悠久了。中古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谢灵运,他的《谢康乐集》里就有大量的登览诗。如《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这首是谢灵运的名作,“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历代诗论家所称颂的名句。全诗赋景之外,亦饶哲思。“祁祁”以下六句,是全诗结穴,作者所感喟的,是基于生命意识觉醒后的孤独。

又如《过白岸亭》: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即使写景,也熔铸了形上之思,人生的痛苦在于荣悴穷通,变幻莫测,不如学道抱恒守朴,泯灭物欲。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谢灵运的登览诗,开启了一脉宗风。在思想上,与经世体国之志彻底划清了界限,而开始关注自身与宇宙的关系。到了唐代,我以为最能承继此一宗风的,是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大抵说来,中国文学可分二派,曰人文派,曰自然派(胡先骕语)。登览诗的传统,更偏近自然派。我读诗二十年,始终无法读自然派的诗读到感动,而且我也完全无法理解这类诗的佳处何在。上举谢氏之作及小杜之作,我或许理解作者想到表达什么,却永远无法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相反,我们来看以来几首清代的登览之作,我却以为真是诗人之作:

魏源《剑阁》

出坎入坎千,上天下天百。陡然万古奇,森此寸眸仄。石石欲刺天,石石怒争壁。不见一鸟飞,但闻万马栗。线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筋力尽青冥,渐与空天逼。世界缩地入,万鬼拔山出。落日照天南,绝峭横空墨。凄凉战垒风,惨淡游子色。奇从险极生,快自艰馀获。我身天外来,尽讶云中客。河山两戒雄,喟矣二仪塞。

此首看似仅写剑阁之崔嵬雄奇,实则诗中忧患中原多难之情,含而不露。

梁启超《游箱根浴温泉作》

十年春明梦,犹未识汤山。身世馀忧患,寥天独往还。阳阿晞短发,神瀵驻华颜。忽起觚棱思,乡心到玉关。

作者因为戊戌政变失败,流亡日本,却无时不刻不思念故土,偶睹他乡风物,不由枨触无端,诗中的情感,就是可以动人的情感。

endprint

陈三立《夜舟泊吴城》

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孤篷寒上月,微浪稳移星。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醒。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

诗人父子,都是清末著名的维新派,戊戌后父子同被革职。诗中对国运民瘼无法忘情之志,至今读来犹让人动容。

莫砺锋先生说唐诗,举到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这四位诗人同登慈恩寺塔后的同题之作,他认为,杜甫的诗作是其中最好的:

杜诗的主题是写自己登塔远眺所见所感,抒发他心中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因为他觉得朝政已经越来越不好了,国家正在走下坡路,一场社会大动乱正在隐隐逼近,应该说正是在这一点上,杜甫超越了与他一同登塔的其他几位诗人,那几位诗人的诗中都没有写到这一层意思,只有杜甫写到了。在同时代的诗人群体中,杜甫最早觉察到了唐王朝的内在忧患,他最敏感,或者说他具有最为深重的忧患意识。(莫砺锋《莫砺锋说唐诗》,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我完全认同莫砺锋先生的见解,并且我还想进一步指出,有忧患意识的作品,之所以特别感人,是因为中国从古即多灾多难,乱离时多,太平时少,这样的作品较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的好友,著名词人魏新河先生尝云:“读杜诗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不孝之徒。”同那些在山水中寄寓了人伦之情的作品相比,徒然范山模水之作,的确显出作者性情的凉薄。

其实,登览诗本来的传统,甚至我们说国诗本来的传统,就是人文的,它重视自然,然而又不囿于自然,自然只是诗人的一种人文态度,哪怕是陶潜与谢灵运,他们在骨子里,也还是人文诗人。只是,陶潜的人生态度是儒生的,谢灵运的人生态度是入道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欣赏陶而不能欣赏谢。司马迁说:“世之学儒学者必绌老子,学老子者必绌儒学,道不同,不相为谋,此之谓与?”从儒学的立场出发,我认为顾炎武的话,一点也没有错。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

稿约

《古典文学知识》创刊20多年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爱护与支持,我们在此除了表示由衷感谢之外,更热忱希望大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踊跃为本刊撰稿。稿件要求:① 内容涉及古典文学领域,符合本刊各栏目的要求;② 语言通顺流畅,角度新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图文并茂;③ 来稿篇幅控制在5000字以内;④ 文章注释,一律随文简注,不要在文外注释;⑤ 来稿请附个人简介及联络方法。

编辑部邮箱:gdwxzs@21cn.com

另,凡向本刊投稿者,如无特别说明,即视为同意本刊拥有对该稿刊发后的网络版和光盘版的使用权。稿件一经刊用,稿酬一并支付。特此声明。

学古知津,百读常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古典文学知识》办得更好!

《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景杜甫诗人
登高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诗人”老爸
愤怒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绝句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如何写景(一)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