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先亮+李乔梅
“走课”是教师在有意识的状态中,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平行班级(平行班便于内容的衔接性与承接性的预设)的教师选择自己最具有优势的教学内容执教同一级部的部分班级。走课过程是师生调整自己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授课对象、授课手段、授课环境等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走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能够打破师生互动的倦怠,应该成为教师尝试的一种教学新形式。
一、走课:一种“活”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体现
叶澜教授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走课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表现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应包括双方心理、认知、情感、个性等多方面的提升。
1.擦亮师生审美疲劳的双眸
“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任课教师长期执教同一个班级,面对的是熟悉无比的学生,而学生始终面对的是同一个学科任课教师。从审美的角度看,无论视觉、听觉上,双方都会存在审美疲劳,从而产生倦怠心理,敷衍了事,进入被动的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状态。课堂教学因审美疲劳而失去了活力。实行走课后,师生共同期待着把美好印象留给对方,双方表现得都很投入、积极。
2.陌生感促成激情互动
同级部的教师给外出的教师代课,教师之间常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对话:
“你看×××同学,一节课举手多次,思维活跃,回答问题准确率很高,整节课很活泼。”
“不会吧,×××同学是我们班最不喜欢发言的学生啊,整天无精打采的,学习的积极性一点都不高。”
王蒙先生曾在《我的处世哲学》一书中写道:“一个新朋友,彼此有意无意地都要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方面,而克制自己的不良方面。”结交久了,往往就是好的与不好的方面都显现出来——新鲜感逐渐淡漠,此即“陌生人效应”。走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甚至是教师本人,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教师面对的学生也是陌生的。陌生感往往让两者之间产生超强的感染力。走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或许能够在师生头脑和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3.实现学生个性回归
由于教师长期进行模式化训练,导致学生对模式的熟视无睹,引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孩子的个性生生地被扼杀,形成反叛或沉默的心理行为和思想。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便会失去个性,成为学习的傀儡。走课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按照原来的本性尽情地学习。走课教学本质上也是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发展、互动的动态过程,是教师较高素养的体现,是学生“孩性”本位的回归。
4.促进教师自我智慧的转型
任课教师长期在同一班级执教,面对学生种种状况,会失去对待他们的耐性,在学校把课完成了事,麻木地对待班级的学生,听之任之,原有的热情荡然无存。教师一味地使用古板的老套路,学生漠然以对,课堂中没有思维的碰撞,死气沉沉,失去了活力。反观走课,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之一,要用自己所有的教学智慧去参与实践,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走课这一教学形式,让教师重新找回自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走课: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的形式
走课是一场变革,它打破了常规教育教学中的一位教师一学期执教某个班级的某门课程的定式思维。走课是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一种新发展,学校领导要以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师,使走课具有可实现性。
走课是师生共同经历的过程,它是新事物,目前还不完善,需要时间、空间、人力的支持。要增强走课的自我监控意识,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教师要以理性的思路与目光,真诚地审视走课过程中的教与学,让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在学生的心灵中穿梭自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善待走课,把走课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形式。学校领导、教师要转变观念,给走课一个实践的新天地,让走课教师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挖掘学生自己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体验成功,得到发展,树立信心。
三、走课:课堂教学形式的思考
走课能引领师生走上正确互动的思维轨道,使学生在充满情感和创意的教学流程中动起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彰显出来。
1.走课不仅是形式,更是发展与创造
走课打破了整个学期某学科始终一人任教的传统,重新定位了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师不断变换任教班级,这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与创造。“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能表现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走课不只是潜意识,更是显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脑接收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接收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有意识接收时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也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可以指挥的意识,即显意识;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走课用陌生点(人、方法、语言等)刺激师生的大脑,产生的作用可以强烈地表现出来,师生能有意识地支配不同的信息。
3.走课不仅打破沉默,更是人的觉醒
任课教师们经常说:“学生平时上课时,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泛不出一点点的涟漪,有时沉默得让人害怕。孩子的激情哪儿去了?”而走课过程中,孩子积极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课堂教学中总是泛起阵阵涟漪,精彩不断,原有的“沉默”变为一种“觉醒”。走课中,执教的对象是陌生的学生群体,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不知底细”的教师个人,这两种人相遇,会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走课是以人为核心的一种形式,给这两种人搭建了自由和谐的交流平台。
总之,走课是消除课堂互动倦怠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引领师生走上思维互动的正确轨道,使学生在充满情感和创意的教学流程中动起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