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代红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努力,离不开环境影响,更离不开成长机遇。如何实现“成长”目标?一线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希望,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学校能及时给予帮助,在“困难”的时候能及时给予关怀,在“失败”的时候能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成功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给予肯定……这一切都是“成长支持”。
“成长支持”是教育使命也是教育智慧。成长是“自主”的,同时也是需要“支持”的,教育的天职就是支持“人”的成长。这里的“支持”有支撑、扶持、支援、赞同、鼓励的意思。就学校而言,支持的对象首先是儿童,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支持儿童成长的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得到成长,教师、家长和儿童都成长了,学校也就发展了,最终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儿童是我们的,我们是儿童的,我们与儿童共成长”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行动口号,这正是“成长支持”的核心。
“成长支持”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四项关注”(关注每一个、关注每一天、关注第一步、关注第一次)、“五大行动”(儿童成长校园环境优化行动、儿童课程开发行动、儿童课堂革新行动、儿童创意生活行动、儿童家庭亲子行动)成为“成长支持”的重要标志。
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儿童成长的自由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环境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好的校园要景色宜人,要思想自由,要生活惬意,要让学者安全、舒适、快乐,这是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我关注三个方面:视觉识别、环境熏陶、场所优化。环境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群人的工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者、支持者。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持者。教师是幸福美好的,学生就会感受幸福美好;教师是健康博学的,学生自然也会健康好学。在促进教师发展过程中,我注重三条:一是激发内驱,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二是着眼团队,让每一个团队凝神聚力;三是孕育文化,让每一种视野聚焦成长。
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儿童成长的助推器。教育的关键是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最适合他发展的课程。学校课程的价值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个体相异的学生提供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的课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为此,我提出建设“支持性”课程体系,通过整体架构、科学开发、精细管理、多元评价实现课程对儿童成长的支持。
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儿童成长的生命场。课堂如何更好地激发儿童的生命潜能,更好地绽放儿童的智慧火花,是“成长支持”最为关注的行动目标。支持是帮助,是从旁助力,更强调被支持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爱与尊重的姿态鼓舞学生平等、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支持学生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路径,要充分利用一切技术和资源支持学生更为有效地体会、领悟知识与技能。
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儿童成长的催化剂。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儿童成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儿童的校园生活充满挑战。因此,学校活动设计应更为系统地从儿童成长所需的方面考虑,既要努力提升儿童综合能力,又要具备广泛、深刻的教育效果;既要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又要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使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催化剂。基于此,我提出以大主题活动引领、多种竞赛促进、家庭社会协同的设计模式来实现活动支持成长的行动。
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儿童成长的幸福港。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优质场所,引导父母了解孩子,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促进儿童“知行合一”,改善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儿童成长的幸福港湾。在家庭教育优化行动中,学校通过“家长学堂”、“家长志愿者”、“亲子阅读”、“亲子活动”等教育形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行走,是进步的方式;实践,是创新的摇篮。身体力行地和自己的团队共同找寻促进学生、教师乃至家长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方式,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必然追求。